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教育中幸福 在课堂中幸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婷

  【摘要】 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关键词】 教育;课堂;幸福
  
  1 在教育中幸福
  
  1.1 幸福需要教育。对幸福的敏感、向往与追求乃是一种有待于发展的主体能力,有人则干脆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之所以需要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幸福与主体的联系。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即属一种似本能。似本能首先是说人对意义世界的寻找、人的向善的属性是某种类似于动物性本能的东西,对于个体来说具有与生俱来的“先验性”。马斯洛认为,似本能极微弱,因而极易被忽视从而走向萎缩。因此人的超越性需要只是一种类似本质的潜能和可能性。假如人的生活或教育过程忽视这一方面,则人的价值需要本身就会萎缩,个体也会因此而走向心理病态(无意义、枯燥、狂暴等)。由于幸福本身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没有健康的价值需求与追求的人必定是远离幸福的人,所以对幸福的需求人生而有之,但无论是幸福的感受或创造能力的确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潜能,从可能到现实的重要中介就是道德教育和全部教育活动。
  1.2 教育需要幸福。无幸福的教育同无幸福的生活一样不可取。如前所述:幸福需要教育,“教育”并不是无条件的。换言之,许多教育并不具有为幸福追求所需要的资格。这就要求我们反观和改造教育本身。幸福与人生的联系证明对人生信仰的追求与幸福追求不可分离。幸福与伦理的联系证明幸福生活与伦理追求是统一的。而幸福与教育的相互需要告诉我们现在应是明确教育之幸福主题的时候。对道德教育而言,这起码意味着:“幸福作为人生目标在德育内容上的落实表现为幸福感的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或者说,道德教育内容中应有对幸福人生的充分的展示从而创造出体验和创造幸福的机缘”
  教育中的幸福原则。其主要内容是:①承认学生有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权利,实质上就是要承认教育活动的幸福主题。②必须过问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告别那种享乐主义的“市侩般幸福的理想”。 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幸福教育的本质。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高度重视幸福原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于教育 本身来说幸福也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创造人的接受教育性,乃是道德教育的一条红线”,而“凡是在童年 能以自己的道德尝试感受过那种生活上最幸福的人――哪怕只是把心灵中的一点一滴奉献给他人,那么,即使 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是个正直的人”。“只有那种不是为自己而活着的人,才能自己教育自己”。
  
  2 在课堂中幸福
  
  幸福,美好而温馨的字眼,只能在存在于我们的祝福声中;我们的课堂似乎不存在“幸福”的空间,我们的课堂似乎远离幸福的滋润。事实上,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幸福教育对教学提出了“学会-会学-创造”三个层面的要求,让学生学会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志,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得到重视,学有所成,在幸福地学习中获得幸福的体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了主要的教学模式,同时,“校园即课堂”“生活即课堂”“社会即课堂”。
  2.1 幸福的课堂是建立在“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基础上。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成为传统课堂中师生的终极追求。但是,如果把幸福看得比成功更重要,甚至只问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获得成功,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幸福感的体验,这就有了偏差。只有教师的真诚和宽容,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情感交流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师应当充当多种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有时还是学生的学生。其实,成功只是幸福的其中一个来源,而不是幸福的全部。面对成功的诱惑,教师失去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显得苍白。反而,在课堂上为追求所谓的成功,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成功的诱惑,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其实,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学生的幸福,是在课堂中各种成长的正当意愿,需求得到合理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只有那些有利于实现这类实现他们满足感的课堂,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只要孩子们在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幸福,还有什么理由说这是不成功的课堂呢?
  2.2 幸福的课堂应该洋溢着师生之间独特而鲜活的生命意义。课堂应该是独特的,是一个个有着差异性的个体组成一个特定的群体,在特定场合进行生命的探索。每一个个体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索中形成积极、稳定的思想情操与价值取向。教学中要学生动情,教师要先进入课文,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不是机器人。他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教师站在局外,冷漠的教学是课堂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必然导致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双重失败。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进入角色,以准确的情感,采用各种手段激情入境。课堂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每以个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课堂的熏陶感染。同时在课堂中鲜活的经历又必影响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意义。师生用独特而鲜活的体验共同构成课堂生命,师生之间的活动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人格充盈完满状态的追求。师生之间生命构建使课堂成为培养形成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的载体。因此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在体验生命,实现生命的场所。
  2.3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彼此对话,彼此分享的乐园。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分享。对话是多向的,师与生,生与生,这种对话是一种网状的关系。对话还需要聆听,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心跳,沟通学生的体验。我鼓励学生的创见和批评,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是学生式的教师与教师式的学生。对话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展现。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和理解,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单向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收稿日期:2008-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