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新课改中的思考与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晔锋

  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教学如何进行嘴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现述之笔端,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括了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钻研精神,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从我国古代的指南针、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这些科学成就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这些规律都蕴藏在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及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授蒸发时,可以举出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又如讲授能量转化和守恒时,可以举出冬天热水泡脚,能的转移。双手摩擦做功,能的转化。
  
  三、注重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等。
  探究性学习是对原来物理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它是物理课程中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因此,可以克服片面执行“讲授法”的做法。有助于物理学科课程扬长避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从而达到索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内的探究活动;另一类是课堂外的探究活动。
  
  1,课堂内的探究活动
  课堂内的探究活动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在课堂内按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活动中,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猜想出导体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有关,如果在研究过程中,横截面积和长度同时改变,得到电阻的大小也改变,这个改变是由于长度还是横截面积造成的,是不能确定的,如何才能使实验的结果说明横截面积是否影响导体的电阻呢?这就需要实施控制变量的实验,即横截面积以外的所有量都保持不变,只改变横截面积,得到的结论才能说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从中认识到在实验探究中要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自变量。
  
  2,课堂外的探究活动
  课外探究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学生主动开展。如在学习了温度计之后,可以制作简易温度计,通过制作过程。了解刻度划分的方法。又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后,对于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情况是否相同、清晨看到日出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还是在地平线以上等问题,学生常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持之以恒地摸索、探讨和创新,以求真正地做到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