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味”擒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光岳
狡猾的犯罪分子虽然可以消除留在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包括吻痕、眼纹、皮纹等等,但他却无法消除在犯罪现场空气中所留下的特殊气味……
在现代侦破技术中,“气味学”越来越显出神威。司法专家发明了一种新的破案技术,称为气味鉴定法。同人的指纹一样,人体的气味――味纹也各有差异,司法专家利用“人各有味”的特性,从对人体气味的研究中,为侦破技术找到了一条人体生物特征鉴定新途径。
锹把上的秘密
荒原上,又一个播种的季节来到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二八团三连,全连职工都奔波在繁忙的春耕生产中。4月7日这天,职工们冒雨抢墒播种,可直到中午过后,仍不见连长陈大发的踪影。拨电话家中无人接,打传呼不见回音,大忙季节他会到哪里去呢?有人急了,给派出所打了电话。
民警们来到陈连长的住宅,经过仔细勘查,在院内地面上发现少量被碎煤渣掩盖的新鲜血迹。四处寻觅搜索后,终于在陈家后院一个无人注意的煤棚内,找到了被藏匿在煤堆里的陈大发尸体。
法医很快鉴定出死亡原因:陈大发被他人用钝器击打头部,造成头皮多处裂伤,颅骨多发性骨折,颅内出血,重度脑挫裂伤,致使他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恶性凶杀案。“4・7”杀人案专案组当即成立,七师各路刑侦高手汇聚一二八团。然而,忙碌了两天,案子没有任何进展,刑警们有点着急了。这时,唯独农七师公安处主管刑侦的副处长侯安山不温不火,沉着冷静,似乎胸有成竹。侯安山53岁,是一位知识型的资深刑警,对法医学、刑事侦查学有独到的见解。此刻,他独自站在陈家院中,那双曾在显微镜、无影灯下明察秋毫的双眼,一遍遍搜索着现场的每个角落。
藏匿尸体的现场是一个农场家庭户户都有的土坯煤棚,里面除了储藏着半棚子煤块,还散乱地堆放着一些旧家具和柴草,显得杂乱无章。望着这些乱七八糟的物品,侯副处长的大脑在高速运转,苦苦地思索着突破的切入点。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煤堆旁的一把铁锹上。那是一把极普通的圆头铁锹,毫无特别之处。他静静地审视着,良久,紧蹙的眉头舒张了,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凶手杀人后在煤棚内掩埋尸体,必定要用铁锹铲煤,由于心理极度恐惧紧张,双手分泌的汗液毫无疑问遗留在锹把上。
侯副处长打开勘查箱,取出一卷洁白的脱脂纱布,小心翼翼地在铁锹把上密密缠绕了一道,然后用透明塑料薄膜紧紧缠住。完成这两道工序,他把铁锹放在院内靠墙的阳光下照晒感染。嗅源的确认和提取,给“4・7”杀人大案黑色的内幕撕开了一道裂缝。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专案组摸排到三个嫌疑人。刑警们逐个提取了三个嫌疑人的手部气味。经过反复验证,在众多的气味中,作案工具铁锹把上遗留的气味与嫌疑人王梓荣手部气味一致。经审讯,王梓荣很快交代了杀人事实,一场备受关注的血案真相大白。
杀害陈连长的凶手乖乖落网,可人们对侯安山的神机妙算却颇有些不解:为什么他凭在铁锹上留下的一点点汗液就能断定凶手是谁呢?其实,侯安山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破案方法――气味鉴定法。
人各有味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和矿物都随时散发着自身的气味。动物的气味(汗的气味等等)尤其强烈。人的汗液、皮肤脂肪和脱落的皮肤微粒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气味混合物。人体气味的差异,因人的性别、年龄、所处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从事职业的不同而成分含量也不同。个人的气味,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具有特异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气味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独特的人体气味,生理学家称之为体味,司法专家则风趣地称其为――味纹。
味纹的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唯一性。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对人体气味进行测定发现,体味所含的物质多达数百种。其中,由呼吸系统排出的有149种,尿液中的有299种,粪便中有196种,汗液中有152种,还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皮肤排出。这些不同的物质元素以各不相同的方式排列组合,就在不同的人身上形成不同于他人的气味。如果在一座城市里有500万居民,那就会有500万种不同气味,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日本科学家据此研制开发出一种利用味纹做钥匙来开启的门锁,这种门锁无疑将是最保险的锁,它是以主人身体的气味通过传感器来控制开关的。当锁的主人站在锁前时,他(她)身上发出的特有气味便会使指示器发出信号,打开门锁。这种锁用起来既方便又保险,而且不用担心会丢钥匙。
二是稳定性。一方面是每个人的味纹有终身稳定性。人体气味虽然会受到饮食、情绪、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成分和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作为由基因决定的那一部分却始终存在,而且终生不变,可以作为识别任何一个人的标记。另一方面是采集的味纹标本性质也相当稳定。如果将某个人的气味密封在试管里制成气味档案,足足可以保存10年,即使是在露天空气中也能保存18小时。这就是说,只要在10年内捉到嫌疑犯,就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警犬加以鉴别、对证。
三是易取性。人的味纹从手掌中可以轻易获得。只要犯罪嫌疑人触摸过的物品,用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棉布包裹住,放进一个密封的容器,然后通入氮气,让气流慢慢地把气味分子转移到棉布上,这块棉布就成了保持人类味纹的档案。如果在案发现场,办案人员只要将一片特殊的纸片放在犯罪分子曾经光顾过的地方,让其自然地吸收周围的气味,然后将这片纸片封存在真空的罐子里,这纸片就是一个合格的味源档案。
根据布朗运动规则,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他身上的气味随其活动不断向各个方向分散,或悬浮在空间,或附着在物体上,或降落在地面上。当犯罪分子作案后离开现场,他的特殊气味分子依然会留在原地的空气中。这是在犯罪现场发现嗅源、提取嗅源和利用嗅源的理论依据。狡猾的犯罪分子虽然可以消除留在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包括吻痕、眼纹、皮纹等等,但他却无法消除在犯罪现场空气中所留下的自己的特殊气味。因此,专家们认为,这种破案方法比指纹、眼纹等破案更为优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气味学破案方法:
1、“辨味犬”识别。这需要技术人员把从犯罪现场收集的空气作化学处理,从中选择出罪犯留下的气味,并将其转移到一块清洁无味的布上,然后让警犬进行识别。
科学家发现,在严格的科学实验中,“辨味犬”根据作案现场气味从疑犯中鉴定出真凶的准确率可达100%。科学家甚至在纸片上加入多个人的气味以对猎犬造成干扰,但辨味犬的缉凶能力一点不减。因此,“辨味犬”识别是当前气味破案法的主要手段。
2、化学试剂识别。就是对采集的味源和对犯罪嫌疑人身上的气味取样加入某种灵敏的化学剂,观察两者的化学变化是否一致,一致的就有犯罪嫌疑。
3、电脑分析识别。就是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将现场采取的味源作为样本,再取犯罪嫌疑人身体气味与之进行成分分析,成分相同的,就是曾出现在作案现场的人。这是气味破案中,最准确,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识别方法。
“味”途似锦
人类利用犬类灵敏的嗅觉协助追凶破案的历史虽然已经很长了,但形成“气味学”,有意识地把“气味鉴定法”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一种独特的破案工具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
最早使用“气味鉴定法”的是匈牙利,他们早在30多年以前就开始使用这种被称为“气味学”的鉴定技术了。
美国也很早就有应用气味鉴定法破案的案例。美国犹他州一宗拖了半年的银行抢劫案,由于掌握不了确实的证据,罪犯长期逍遥法外。后来应用气味鉴定法,一个星期就破了案。
法国直到最近才真正将此项技术应用于警方实际的侦查活动中。警官们首先抓了几个跟日前的一宗抢劫案有关的疑犯。然后,根据法国国家警察局科技研究中心提供的分析报告,他们成功地将其中一名疑犯定罪。这名疑犯的气味留在了作案时用以逃亡的一辆汽车上,被“辨味犬”成功嗅了出来。
比利时在气味收集方面先行一步。继指纹库和DNA档案库后,比利时警方早几年就已建立国家气味库,以便更好地侦破与日俱增的刑事案件。
此外,对这项技术感兴趣的还有古巴、德国等国。
在我国,虽然尚未找到关于“气味鉴定法”的系统理论和专著,但利用气味破案的成功个案经常见诸报端。
虽然味纹破案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进展,但目前不少国家的司法界对用这种方法采集的证据的可信度,依然持不同程度的怀疑态度。因此,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司法界,利用味纹破案法采集的证据,在法庭上还没办法让法官直接采信,还需要与其他证据配合使用。从真正意义上说,味纹破案还处于协助破案的地位,“气味学”也只是警察侦破案件的辅助措施。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化学试剂识别和电脑分析技术的发展,利用味纹破案取得的证据,其可信度和地位会进一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99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