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树能造林吗?造林能减轻沙尘暴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佳瑜

  纸上植树能造林
  《方圆》:提出“植树节”是反生态的帮凶这个命题,你觉得植树造林的问题在哪儿?
  于长青:我们要扩大森林覆盖率,有关的规划部门就得去规划,比如公益林,规划部门就带着针对公益林的公益林基金项目到各个省去。而地方政府喜欢拉项目。公益林基金分到各个省厅,比如分到某省,这个省说我这儿有多少面积可以划为公益林,然后报上去。一般会多报,100万亩可能会报到1000万亩,这样能拿到更多的钱。接着,省厅再分到各个地市,这时各个市就直接把草原等的面积就报上来了,都没跟下面的县说,就先规划了。规划完了然后报省批、报国家林业局批。这就变成森林了,在文件上就已经变成森林了。国家的林业面积,“造”林,是人造的,但不是植树造的。
  《方圆》:文件上?那把草原划为森林之后没有在上面种树吗?
  于长青:没有,用围栏、铁丝网围起来,说是“封山育林”。这哪是森林呢?干旱区的植被一般都是木质化植被,像珍珠和红砂,但我国把这些都划为森林了。木质化就等于森林,不光我费解,我求证过很多外国专家,全球的科学家都费解。而且,围起来了不让牧民在这儿放牧,放牧就把骆驼、羊抓起来。这儿原来都是牧民的草场,牧民原来都有草原证的,但一旦宣布禁牧就禁牧了。很遗憾,我们绝大多数科学家不关心这些事,他只关心自己的研究,没有使命感没有责任感。在牧区,你都不问牧民,最了解草原的是牧民。
  《方圆》:除了草原变森林使“森林”多了,还有没有其他途径?
  于长青:主要是在荒漠化地区植树造林,这块的面积很大很大,比如我去过内蒙古的一个旗,尽管有70%以上的面积是沙漠,但其中有一半的面积被规划为公益林了,那面积相当于宁夏一个自治区。
  还有的就是万亩林,全国有很多万亩林项目。但是很明白的,在荒漠造林,你不浇水,树就会死亡的。像我去的一个万亩林,造林的人撤了,造的林就全部死亡。
  《方圆》:存活率低?
  于长青:对。林业局官方正式公布的数据是,2008年,人工林保存面积是61.688万平方公里,占实际造林面积的23.5%,这是不是很客观?不知道。但存活率就是这个数字。我们现在说要防治荒漠化,就得植树造林。但依靠森林保水是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还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每一棵树的蒸腾作用就像是一个水泵,把地下水抽出来,蒸腾到空气中。
  我曾有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在温带,在河边种树,有时候甚至会把河流给抽干。我去的万亩林,当地的农民用铁锹比划着,没有这些万亩林的时候,一个铁锹下去,地下水有锹把那么长,但种上树之后,地下水只有锹头的深度了。其实八十年代就不主张在干旱区造林了。所以这个例子是想说,靠森林防治荒漠化,那是神话。只能是破坏作用,只能带来更大面积的荒漠化。
  
  植树造林不减沙尘暴
  《方圆》:但是近十几年来,无论在西北地区还是在北京,沙尘暴已经有所改善,这其中有没有植树造林的原因呢?
  于长青:没有。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不是来自沙漠,沙是没法防的。沙漠本来就在那儿了,沙漠有它的生态效益。比如说降雨,干旱区也是有降雨的,要是在戈壁滩上,一场雨下来,太阳一出来,水马上就蒸发了。但要是在沙漠,它渗透性大,雨水流不了,都渗下去了。这沙漠就跟海绵一样。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是蒙古语的译音,就是“有很多湖泊”的意思。那儿沙丘越高,沙的量越多,下面往往有湖泊,因为储的水越多。所以一开始我们说要治沙漠,就要在沙漠造树,实际上现在也是这么说,但在学术界已经不认可了。
  《方圆》:沙尘暴不是来自沙漠,那是来自哪儿?
  于长青:来自戈壁滩上的土壤扰动。比如开垦,会扰动土壤表层的细土,比如湖泊干涸也会产生细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听过居延海吧,弱水流向的就是居延海(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弱水”出自《红楼梦》中的美好爱情“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居延海在1992年全干了,1993年成了沙尘暴。也就是说,沙漠的湖一干,里面有大量细的泥土,风一刮就全起来了。其实这个居延海为什么干,还因为上游拦河截坝,处在下游的它就枯竭了。所以沙尘暴不是一个简单的老百姓过牧的问题,是跟我们整个的政策、我们的管理意识有关。我们错了。
  《方圆》:那植树造林呢?对缓解沙尘暴有没有作用?
  于长青:没有。我到的地方很多都是沙尘暴的源头,阿拉善号称沙尘暴主要的源头,我每年都去好多趟,包括冬天。这个东西很明白。有没有沙尘,不是有没有树。那儿哪有树!草原好的话还行,但草原好不好还不是关键,而是在降雨。这年降雨了,雨量高,就没有沙尘暴,这年没降雨,就有沙尘暴。这是降雨,还有的地方,像新疆阿勒泰,是与降雪有关。假设它春节降了场大雪,这场雪到四月份才完全化开,这个尘土就飞不起来。
  《方圆》:既然植树造林存在很多问题,又不能防止沙尘暴,有关部门为什么还大力推广?
  于长青:植树造林的问题,相关部门是意识到的,但每做一个项目,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或者说,就是一笔巨大的收益,这样的收益很难让人停下脚步。而同处管理者与收益者的角色,则是这个问题的体制根源。我国有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行业垄断现象,比如从决策依据到组织实施再到监测评估往往都是行业内部的“规划院”、“研究院”之类,外界很难参与。这种“行业垄断”比经济垄断危害性更甚,因为森林是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关系到的是当代和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张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00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