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俊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应运而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我国仅有很短的历史,理论研究尚不成熟。本文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背景入手,对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一、社会责任会计产生背景
发展中国家往往因为经济发展的压力,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社会和公共利益,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危害。公众为此要求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承担起如改善生态环境、注重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活动等社会责任,并要求企业运用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其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使企业行为能够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核心发展条件下讲求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虽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们生活有了较大提高,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非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的快速发展时期,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加大,污染排放量急剧增加,资源耗竭速度空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提出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正是要求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资源和环境得到合理、持续地利用、保护的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产生与建立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一)环境资源的现状要求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我国以“地大物博”著称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越。近年来许多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往往只顾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惜以破坏环境、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污水废气肆意排放、生态严重失衡。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做到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并重,是人类面临社会发展和生态承载能力矛盾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二)社会责任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生态持续理论,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经济持续理论,即鼓励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应重视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节耗增收;社会持续理论,即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满足需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会计提供的信息对于衡量和监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着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致使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忽视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而社会责任会计能从社会的角度去衡量企业所取得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通过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效益的对比,确定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避免了传统会计只从经济过程本身来评价其经济效益的弊端,从而能够唤起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促使企业在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争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产品、就业、服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不仅是现代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企业形象、信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成正比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需要考虑股东以外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而不应仅将谋求最大限度的企业收益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协调好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全社会发挥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彻底实现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四)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满足会计资料使用者的需求会计资料使用者包括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和企业管理者等,这些相关者需要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以便做好各自的工作,如政府部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投资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评价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业绩,以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制定信贷政策;企业管理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制定管理措施,树立企业形象。但传统财务会计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考虑的是本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费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维护者,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主要是与企业经济效益有关的,虽然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披露的某些指标与社会效益有关,但却没有系统化,不够全面,不能满足会计资料使用者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因而有必要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以满足会计资料使用者的需要。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传统会计理论的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中得到了演化和创新,形成了社会责任会计独立存在的概念体系。具体包括: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损益和社会净收益。社会交易表示企业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应用和提供程度,因为环境资源是人类共享的社会资源,任何企业或个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提供程度,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绝对利益或相对利益。所以,社会责任会计就必须首先计量和报告这种交易。社会资产指未来能给社会提供利益的经济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社会负债指将一个固定的或可以确定的日期要用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予以偿付的那些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权。社会负债不同于财务负债,因为负债形成企业的资金来源,而社会负债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它是由于现在生产对社会所造成的要在将来用自己的收入偿还的一种损失。社会成本指一个公司或企业通过自己的经营给企业外部的其他社会成分所造成的价值牺牲。社会损益是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总称,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或所做出的贡献。一般用来测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业绩。社会责任会计具体反映和揭示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时所应承担的义务及其履行情况。社会净收益是指社会收益减去社会成本后的净额,净额为正数,表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净额为负数,则表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出现了问题,于是企业在今后应进一步下功夫协调好企业内部与社会的利益关系。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目标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的有机统一。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即
通过计量、计算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净社会贡献的最大化。长期以来,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重视会计和经济利益的联系,却忽略了会计与社会效益的联系。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投入产出中,都既反映内部的经济性,也反映外部的非经济性。提供社会责任信息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即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全社会提供企业的目标、政策和计划,特别是要充分披露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安全、解决社会就业、治理环境污染、诚守商业信誉及提供具有安全保障的产品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贡献的信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在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会计管理特点的目标,主要是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以便外部和内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如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利用社会责任信息,测定政府规划和政策,修改法律,有效地配置全社会资源;投资者和所有者则可以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地考察,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扩大投入;企业管理当局可借助社会责任信息调整行业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公众通过社会业绩的了解以决定是否支持企业或购买企业产品;而社区则通过对企业社会业绩的考察,决定是否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假设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相同,但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货币计量假设”发生变化。传统货币计量假设下,会计核算、计量都要应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会计系统所能向外传递的信息也是货币化的信息。而企业社会责任多种多样,人力资源的耗用、环境成本、生态资源破坏成本、技术改造社会成本和不充分就业成本等许多应当核算的内容,无法像传统企业会计那样单纯地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它需要必须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并存,即社会责任会计以货币计量为主,还必须同时结合劳动量、实物量和其他的计量手段,并在必要时引进价值判断,因而,货币计量假设将会由多种计量单位并存假设所取代。
(四)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原则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除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循其特殊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包括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揭示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首要原则,要求企业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企业进行考评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把社会净贡献作为首要指标,同时兼顾企业的个体经济利益。政策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主要反映、计量企业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情况,而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确认也受到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的约束。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社会责任会计在加工、处理社会责任信息时符合它意欲反映的对象,计算要正确,程度要合理,而且对会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非确定性的因素,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以敏锐的洞察力、诚信的职业操守和科学的专业手段,使误差达到最小化,以寻求相对的真实。充分揭示原则要求企业将一切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报告给使用者。因为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所有的经营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更多的了解相关的信息,都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增大投资把握。所以社会责任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力求全面,不能隐瞒任何对企业不利的信息。一致性原则要求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会计选择要保持前后会计期间纵向上的一致,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计量形式和报告要素也要保持企业间横向上的一致。
(五)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就是为了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四个主要核算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人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所要计量的对象往往无法货币化、数字化,因而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有着大量的创新。社会责任会计的这一方法体系包括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证法、预防成本法。在这一方法体系下还可以采用许多创新方法,如投标博奕法、无费用选择法等。
四、社会责任会计构建的战略措施
(一)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会计是在对社会责任观念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推广应用社会责任会计必须对一些传统会计观念进行更新,摆脱传统会计的束缚,尤其是长期形成的传统会计只注重经济利润的观念。新社会责任观念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既要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要考虑社会的整体效益,使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避免把二者对立化。要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活动,让企业逐渐自觉地意识到企业不仅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的社会行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使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另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也不应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应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促使企业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转变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关键在于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如环保意识、人本意识等。
(二)完善会计法规,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历史不长,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更没有能准确评估企业各项社会责任成本和收益的办法。因此,将社会责任会计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控制力量即国家和政府的行为。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完善会计法规,增强审计监督及财税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并对企业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变被动地履行社会责任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行为得到调整,以良好的形象进入市场,进而促使整个市场机制健康、良胜地运转。同时,颁发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与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社会责任会计有法可依。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置于国家机关监督控制之下,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会计信息揭示不断走向规范化。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了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应当与国际接轨,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这一披露体系应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是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未来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过程中,要形成跨行业的且普遍适用的披露方法是不可能的。可将全社会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行业,在行业内对披露内容和披露模式进行具体规定并实现标准化,这是完全可能的并且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二是披露手段和披露时间的信息化和适时化。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披露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且在时间上也未固定在季末或年末,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具体要求进行适时的掌握。三是披露风格和披露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企业可以利用一些模块和控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信息披露;除了传统的报表以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图形和画面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说明;披露界面也可以设计得更加美观和具有人性化。
(四)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报告模式 社会责任财务报告是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最主要方式,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在计量主体与计量对象上的差别,注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报告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而应能够提供企业有关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指标。主要做法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加以反映;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加以说明;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如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环境损益表等。鉴于我国的国情,首先,初步建立一套相应的法规,对企业应揭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做出有关规定,逐渐使企业自觉的守法、执法,自觉向社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其次,在报告的具体形式上,则先通过文字叙述方法在表外以附注形式披露,逐步过渡到以货币形式编制独立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收益表,再辅之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对外报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企业管理层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事,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编辑 聂慧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3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