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基于价值创造导向的绩效评价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 弦
在探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进程中,经过连续数年的探索、调研和尝试,一种区别于传统以“利润额和收益率”为主导的新业绩考核体系开始与企业见面了。这就是经济增加值理念下的国有资产增值目标考核体系。经济增加值(Ee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理念,能够使代理人行为和股东价值需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契合,其基本含义是指公司的剩余收入必须大到能够弥补投资风险,或者说是企业净利润减去所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差额才是经营者和所有者可以分享的经济基础。这是基于确保股东基本权益,更加强调经济增加值与利益共享、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激励机制。本文仅就其应用价值背景、主要技术思路和现实操作要点等问题分析如下:
一、EVA体系的现实应用价值
寻找和探索一套可行、有效而又具操作性的业绩评价体系,一直是市场参与各方包括公司所有者及公司经营者的重要目标。客观地看,以利润额和收益率为主导的考核体系,曾经较好地发挥了业绩考评作用。但是,如何通过业绩考评的制度性改进,抑制普遍存在的投资冲动,从单纯热衷于规模扩张转向围绕主业精细化经营,从偏爱产业跨越转向做强主业搞并购,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是推进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化的重要使命。而所有这些,都需要科学地规避利润指标下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而产生的主观随意性和盈余管理等问题,因此,从价值创造出发,都与EVA直接相关,或者说。通过EVA的实施,这些问题都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从奖励指导管理行为的作用机理出发,国资委积极推出EVA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二、EVA体系的基本技术思路
EVA最早是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rnstewart)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表明一定时期为股东增加了多少价值,即专门从股东角度定义的利润。EVA的思想来源于剩余收益概念,即不但要弥补债务成本,还要能弥补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在此之后的剩余部分才是企业真正创造的价值。其基本计算模型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全部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需要对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三个指标分别确定其认可标准。当初的设计者先后列出了160多项可能需要调整的会计项目,包括存货成本、税收唐销费用、无形资产、货币贬值、坏账准备金、重组费用以及商誉摊销等。但在考察具体企业时,一般一个企业同时涉及的重大调整科目并不多。其具体指标确认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计算税后营业净利润
税后营业净利润,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指公司投入全部资本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就是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并不等同于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净利润”。因此,不能直接套用会计报表数据,而需要根据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1)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确认为费用而EVA体系不确认的费用金额,从相应的费用项目中扣减,并调增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2)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不确认为费用而EVA体系确认的费用金额,增加相应的费用项目,并调减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3)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确认为收入而EVA体系不确认的收入金额,从相应的收入项目中扣减,并调减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4)将利润表中会计制度不确认为收入而EVA体系确认的收入金额,增加相应的收入项目,并调增相应的所得税影响数。下面的公式就是根据该思路设计的,它包括了常见的调整项目。其他的一些调整事项,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上面的思路进行调整。
税后营业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和折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各项债务的利息费用+当年各项准备的增加数-当年各项准备冲销数+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发费用+本年商誉摊销额+投资收益-EVA所得税调整
EVA所得税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税率×(各项债务的利息费用+当年各项准备的增加数-当年各项准备冲销数+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发费用+本年的商誉摊销额+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主要调整事项说明如下:
(1)利息费用的调整
因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是全部资本的净利润,所以债务的利息费用本质上是债务资本的收入,所以不能从收入中扣减,应该加回。
(2)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的调整
因为税后营业净利润是“正常经营”创造的,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属于非正常经营收入,营业外支出属于非正常经营支出,所以要将其剔除,不体现在税后营业利润的计算中。
(3)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的调整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必须在研究发展费用发生的当年将期间费用一次性予以核销。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否认了该种费用对企业未来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在EVA体系中,研究发展费用被视为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应在几年之中对其进行摊销,因此在调整时应首先将当年已经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的研发费从“管理费用”中扣除,然后再将EVA体系下当年应摊销的研发费用加入“管理费用”中,抵减利润。
(4)商誉摊销额的调整
商誉摊销作为期间费用会抵减当期的利润,影响经营者的短期业绩,这种情况在收购高科技公司时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公司的市场价值一般远高于净资^但实际上经营者并没有出现经营失误,利润的降低只是由于会计处理的问题而造成的。其结果就会诱使管理者在评估购并项目时首先考虑购并后对会计净利润的影响,而不是首先考虑此购并行为是否会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在EVA体系中,商誉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与被收购公司的产品品牌、声誉、市场地位等有关,这些都是近似永久性的无形资产,不分期摊销。由于会计上中已经对商誉进行摊销,在调整时就将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商誉的摊销额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
(5)准备项目的调整
对于该项目,有观点认为不应该调整。因为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要“合理”预计未来发生的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一方面减少了对应的资产项目,另一方面形成当期费用冲减利润。其目的也是出于稳健性原则,使公司的不良资产得以适时披露,以避免公众过高估计公司利润而进行不当投资。本文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准备项目的产生的确是“合理”预计的结果。那当然不需调整。但如果不是“合理”预计的结果,而是管理者出于“操纵利润”的目产生的结果,那当然就应该调整。在我国目前阶段出于“操纵利润”的目的计提准备的案
例比比皆是。EVA体系下的调整从一定程度上把管理者在会计报表上操纵利润的渠道杜绝了。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还是应该调整。当期计提了准备项目,形成了相应的费用项目,调整时就应从相应的费用项目中减去该数。当期冲销了准备项目。会计上只体现为准备项目减少以及相应的资产项目减少,但不影响当期的费用,调整时就应该增加相应的费用数。
第二步:计算资本总额
资本总额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其中债务资本是指所有计息负债,如短期和长期借款。不包括短期免息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股权资本为全部的所有者权益。同样,计算资本总额时也需要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进行调整,如商誉、研发费用的调整(有关的调整说明见上),以纠正对公司真实投入资本的扭曲。在实务中既可以采用年初的资本总额,也可以采用年初与年末资本总额的平均值。
债务资本=所有计息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合计
股权资本=全部股东权益+各种准备金(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累计商誉摊销+研究发展费用的资本化金额。
调整说明:
有观点认为在计算股权资本的过程中还要加上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减去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以及累计税后补贴收入。这样调整实际是想将实际控制的股权资本调整为剔除了以前营业外收支以及补贴收入对资本的影响数后的正常经营条件下所应该形成的资本数。本文不赞成这种调整,因为这里计算的目的就是要计算出投入的实际股权资本,而并不需要关心资本是怎么形成的。所以不需籽以前非正常项目对资本的影响数进行调整。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本资本-在建工程
调整说明:
在建工程项目对应的资本金额之所以被扣除,是因为该部分占用的资本与本期的经营业绩无关。在建工程要待完工后才会与当期的经营业绩有关。有观点认为还应该将现金和银行存款扣除。本文不赞成这种观点。之所以不扣除,是因为这部分资本是维持企业运转的必需资本,表面上虽没参与本期的经营,但实质上它是资金不断周转所形成的一定时点的余额,与本期的经营有关。
第三步: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指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根据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在资本结构中各自所占的权重所计算的平均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总资本)+股权资本成本×(股本资本/总资本)
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无风险收益率计算可以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当年最长期的国债年收益率为准;BETA系数计算,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上证综指)的收益率回归计算得来;市场风险溢价=中国股市年平均收益-国债年平均收益
三、我国国有资本新EVA体系的要点
上述调整是基于严格的理论视点来要求的。而目前EVA这一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一些问题应该从易到难,逐步细化。以下以国资委2009年12月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为准,对经济增加值的计算规定主要包括的要点分析如下:
(一)基本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一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一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合计+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其中,相关指标的内涵规定如下:
利息支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项下的“利息支出”;
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
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一是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如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不包括在二级市场增持后又减持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二是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资产(含土地)转让收益。三是其他非经常性收益,是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
无息流动负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对于因承担国家任务等原因造成“专项应付款”、“特种储备基金”余额较大的,可视同无息流动负债扣除。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符合主业规定的“在建工程”。
可以看出,上述调整主要是消除会计记账稳健原则的影响,消除或减少盈利操纵的机会和防止短期行为,消除会计计量误差。
(二)资本成本率标准
EVA考核初期,统一设定资本成本率,一经确定,三年不变。其中,对政策性企业,确定为4.1%,对非政策型企业按负债率水平设置:负债率80%以下的为5.5‰负债率80%~90%的6%,负债率高于90%的6.5%,同时,国资委将资产负债率85%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监控企业。对其投资、收购、捐赠、职工薪酬等实行从紧控制,并将资产负债率纳入考核,每高于目标值1个百分点,考核结果扣减0.2分。
(三)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研究表明,EVA特别适用于正常、持续经营情况下的绩效考核,但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等企业,也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可能会扭曲资产结构和投资周期、折旧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还必须看到,EVA是历史性的而不是前瞻性的,EVA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利润指标,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EVA的应用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6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