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新萍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本文对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 措施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意识淡薄
  单位负责人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知识的了解,认为其可有可无。较为典型的做法是用“经验”代替内控制度。部分单位的经济运行按照传统的程序执行,一些“经验”代代相传。他们认为,单位有切实有效的“经验”,用老实可靠的人办事,单位未出差错,不必再制定书面的会计内控制度。即便是建立了内控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一些文件上,真正执行时,却并不按照程序来。
  会计人员良好的个人经验、素质或职业道德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经验”、“品德”不能代替内控制度,健全的制度才是真正杜绝经济违规行为的“铜墙铁壁”,同时也是对会计人员最有效的保护。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1、未实现内部牵制。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在办理会计事务中有关各方应相互制约、相互稽核、相互验证,它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理分离。例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
  2、内部会计控制只局限在财务部门,缺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然而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渗透到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会计资料特别是原始凭证是由单位各个部门的人员经手的。所以,建立健全互相牵制的内控制度,需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各个员工积极参与、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内控的实际作用。
  3、费用控制方法单一。许多单位在报销时就其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按规定加以限制,以为只要严格执行费用开支范围与标准。就控制住了费用开支。其实,费用支出标准、范围只能规定资金的使用方向,不能保障单位资金的安全性。所以,还必须规定成本费用的岗位责任制、预算、授权、审批、监督检查等,才能对成本费用进行严密而有效的控制。
  4、预算控制力欠佳。目前各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部门预算控制制度,但是许多单位预算执行结果是超预算,总有办法在部门预算之外解决,使得部门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损。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混乱
  1、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一些单位会计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不了解,往往根据经验和习惯记账。比如对于“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科目,按照要求,应在年底时将“专款支出”直接转,人“拨入专款”,“拨人专款”科目允许有余额,以此专门反映专款的使用结余情况。但是许多单位会计仍将其转入“事业结余”。
  2、固定资产、材料等管理不清。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账套。即便建立了核算账套,对每笔固定资产做了相应的记录,但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使用、调拨频繁,加之车辆类资产使用几年以后已经减值,而账上仍然以原值列示,造成账实不符。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既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大都存在诸多弊端,制定一套更加合理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的成败与否,不仅在于其控制的成效,也在于其控制的成本。如果控制成本比控制收益大,也就是控制成本大于风险或因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那就是一项失败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应是以最少的代价收到最大的效益。
  
  (二)相互牵制原则
  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性质,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赋予其相应的权限。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或部门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即使同一部门在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方面也要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从而发挥其客观、公正的作用。
  
  (三)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触角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因此,制定会计控制制度要全面。严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置于全面监控中,而且要对事业单位收支的各个环节实行重点控制。控制面与控制点要有机结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建议将内部会计控制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键的费用项目,二是关键的经济活动,三是重要的要素资源。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整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单位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更需要组织上强有力的领导。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出马,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组织上的统一领导、政策上统一制定、实施上统一安排、实施效果统一检查,变少数部门的行为为单位管理部门的一致行为,变临时行为为持之以恒的长期行为,变管理者行为为全员参与行为。特别是单位高管人员更要带头执行制度,让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事项的所有人员,使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才能明确责任,规范运行,使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并持之以恒地有效实施。
  
  (二)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定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三)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首先,要严格原始凭证的管理。从票据的客户名称、产品规格到经办、验收等的手续都必须完备。其次,在账户设置上,就增加相关的明细科目,减少无关或已经无用的明细科目。只要单位对某项信息有需求,财务部门就有责任设置相关的账户来反映该信息;相反,则无需占用信息资源。
  
  (四)加强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五)财产保全控制
  就是对实物的采购、保管等各个环节进行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等控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和盘点,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由日常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价,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3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