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司治理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班军 赵 晨 陈永斌

  [摘要]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对公司治理学科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思考。围绕公司治理的内涵,从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导向及新兴治理、集团治理和网络治理的特点出发,结合哲学中的发展和变革、系统理论、普遍联系和人的价值对公司治理的前沿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哲学;前沿;公司治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 F27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25-03
  
  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呈现在人类面前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科技的高度发达,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等等。这一切还在继续深化,而且更为迅速,更加全面,更加彻底,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和人类本身。科学发展在这期间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成果。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人类不断的进行着知识的创新,突破了前人难以企及的界限,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不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出现了众多的前言问题,这些问题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去探讨,则是新形式下科学获取突破的有力指导。在此结合社会科学发展中新学科――公司治理学中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及其]进
  
  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1]。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公司治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治理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息,良好的公司治理能提升公司的价值,并享受治理溢价。公司治理的]进,从不同的维度划分,有着不同的]进路径。从治理模式来看,大体遵循内外部各自治理――共同治理(治理模式的趋同),一方面说明没有一种最佳的治理模式,同时也反映了各个国家在治理环境趋同的趋势。从公司治理的理念来看,经历了股东导向的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共同治理,兼顾公司各个方面的利益,公司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成为新的目标。
  
  二、公司治理中的前沿问题
  
  1.公司治理发展至今,大体遵循了从萌芽的自发性治理到国家层面法律的强制治理再到公司层面的自主治理螺旋式]进,]进机理是应对外部市场带来的潜在获利机会和降低公司组织内参与人的不确定性预期[2],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公司治理总是结合时代的特点,寻求与时代特征吻合的治理理念、治理形式。这种治理形式的]进遵循着一般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是科学规律在公司治理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科学把握公司治理的]进轨迹,能更好指导人们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公司绩效。
  2.公司治理中利益导向问题。早期的公司治理由于忽略人力资本重视物质资本,往往以股东利益导向,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核心能力和员工的智力资本逐渐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不仅员工贡献出自己的智力资本,企业的供应商和顾客,银行等债权人、新闻媒体以及政府、企业所在的社区等等都对公司创造的价值作出了相应的贡献,他们分别向公司投入了各种资源,理应相应获取回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并日益成为公司治理中呼声最高的价值取向。
  3.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企业集团发展程度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集团毕竟不同于单个公司,集团的股权联系纵横交错,既有横向的环状相互持股,又有纵向的母子企业控股,集团的存在使两权分离更趋明显,使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更具隐蔽性,给中小股东带来更大的治理风险,集团治理逐渐浮出水面并成为公司治理学科的热点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无疑成为当今社会典型特征。如何在信息化的社会借助外部资源并整合内部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共同分享网络信息平台带来的好处,借助战略联盟,虚拟化企业等形式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网络连接企业与企业组成了联合体,如何治理这个联合体即网络治理也是当今社会的又一热点问题。
  
  三、对前言问题的哲学思考
  
  1.公司治理的]进遵循了从低级到高级,从自治到法治再到更高层次的自治的循环,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公司治理产生之初,由于是个新鲜制度,人们对这种制度很陌生,不太了解运行规则,对其认识停留在肤浅的水平,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好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个人信任在公司治理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委托人和代理人依靠相互信任保障契约执行,实际上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律和他律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相应的刚性约束,因此也极易出现种种契约风险。由于公司的这种自治行为的固有的弊端,迫切需要更好的制度来消除这种弊端,政府则顺应要求,提供了法律法规来辅以治理,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配合,共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维护出资者利益。法律法规是在公司自主治理的基础之上,为了弥补仅仅依靠内部治理带来的缺陷而产生的,是对内部自主治理的补充和完善,是公司治理制度在新的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
  2.公司治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共性。公司治理从某种意义上是约束激励代理人的招,是一系列治理制度和机制的复合体,这些制度和机制需要不断地和外界交换信息,内外部治理双管齐下,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治理效果[3]。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治理主体和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个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新陈代谢,经历着孕育、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期间,经历着从治理制度向治理机制,从相互制衡到科学决策的转变,这就是公司治理的动态性。公司治理的整体性指的是公司治理是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作用,每种机制均有着特定的角色,行使着特定的功能,缺一不可。仅有内部治理,缺少了外部市场和政府的参与,就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侵蚀中小股东的利益[4];忽略内部治理则易引致经理主导企业的现象,使投资人利益受损。单单某种治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内外部治理共同发生作用产生出1+1>2的整合作用。公司治理还具有层次性,在公司治理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对股东承担的是信托责任,经理层对于董事会担负代理职责,同时在公司经营中委托公司员工努力工作。其中,股东对于监事会、董事会的治理属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层次,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的治理是第二层次,董事会对经理层位于第三层次。公司治理的层次性反映了治理或纵向或横向或斜向交叉的有序关系存在。

  3.公司治理中利益导向的]进反映了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在公司治理产生早期,由于生产力并不发达,有形资本比如资金、设备等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稀缺资源,同时也由于这些资本的价值易于量化估值,在公司投入的资源中,资金等有形资源的投入多少就成了衡量公司股东话语权的大小的标志,资本主义、资金领导成了当时的时髦词汇。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价值取向。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来临,资本主导的公司治理取向逐渐让位于人本主导的公司治理取向,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在创造企业价值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开始与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客观上要求公司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和员工有着经营管理公司,创造公司价值的潜在劳动能力,这是人的内在价值。然而他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的外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就是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也是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对人的价值的高度认可的体现,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
  4.公司治理体现普遍联系的哲理。世界上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处于种种相互关系之中,揭示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公司治理发展至今,公司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包括社区和政府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着博弈。治理本质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纠偏的过程,对公司资源投入者应该获得的收益和实际获得的收益进行均衡的配置,使其对称和均衡。在这个意义上讲,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会、经理层、员工、供应商、顾客、债权人、债务人、新闻媒体、中介机构、政府和社区等无不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股东和债权人投入了物力资源,经理和员工投入了人力资源,顾客提供了市场资源,政府则投入了社会资源等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公司联系在一起,向公司提供了资源,相应地从公司获取
  回报,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四、用哲学思维正确把握公司治理的前沿问题
  
  哲学是万学之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公司治理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也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换资源的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性,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愈来愈受到重视。
  1.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以动态的[光去观察。世界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公司治理理论在新的环境中突破以往的框架,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不断推进现代企业的网络治理,实现公司网络组织中各方的相互嵌入,建立优势互补的动态战略联盟。公司治理机制的创新同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不断强调治理机制的创新,加强治理工具的多样化运用和有机组合。
  2.公司治理是一个社会科学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具有系统的共性特征和自己系统的个性特征。人们生活在各种系统当中,无时无刻不和系统打交道,自然就要研究系统、认识系统。同样,企业在进行公司治理的时候,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用系统思路思考公司治理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综合运用各种各样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制度,同时要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灵活选用相适应的机制,以使公司的各个利益主体分享治理收益。
  3.在现代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以及协调出资者利益时,一定要同时兼顾各个利益主体的需要。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目标,但是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符合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利益相关者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中关注的焦点,利益相关者贡献了专用性的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在公司治理的结构框架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地位,构建一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只有兼顾到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公司经营活动才有治理上的保证,才能顺利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最终得到保证。
  4.要重视人的价值。公司治理过程中,人才越来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人的作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起者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本价值越来越受到公司各个利益主体的重视和认可。但是这种无形资源在现在却缺乏一种有效的评价系统对其估值,难以科学的量化其价值,因此在实践中暂时还不能和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一道参与公司股权计量和收益分配。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无形资产的计量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公司治理体制的完善有利于现代企业的进步,在企业进步的实践中同样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哲学的影子,我们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把握公司治理发展的脉搏,用发展的[光实现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取向,以追求公司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马连福,陈德球.自主性治理:公司治理制度]进的新趋势[C].第四界公司治理国际会议论文.2007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5]鲍宗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the Forefront Issu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un Banjun,Zhao Chen,Chen Yongbin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ng 05003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efront issu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Covering the connot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est direc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governance, group governance and network governanc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orefront issu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system theory, general connection and people's value in philosophy.
  Key words:philosophy; forefront;corporate governance;thinking(责任编辑:张丹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5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