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维海 王 营
摘要: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270份面板数据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银行资本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会同时考虑其资本与风险的变化;监管压力总体而言会显著地降低银行的风险,但对上市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监管压力对银行资本产生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资本监管;银行风险;联立方程模型
Abstract:Using the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and a sample of 270 panel data from 36 commercial banks,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apital regulation,bank capital and risk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mmercial banks consider capital changes and risk simultaneously. In general, regulatory pressure can decrease bank risk notably,but it cannot affect risk of listed banks and influence bank capital in an obvious way.
Key Words:capital regulation,bank risk,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0-0015-06
一、 引言
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以来,对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成为各国银行监管部门监管银行、控制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也在1998年全面实施了以资本充足率为基础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而2004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更是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时间表,这必然会对长期实行信贷规模等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的我国商业银行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目标在于使银行的资本与其风险的大小保持一致,由于银行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覆盖银行风险,因此理论上来说,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水平,这也是监管部门实施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的目的所在;而当银行的风险增大时,银行同样可能会通过增加银行资本的方式来覆盖风险,因此银行的资本与其风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自然衍生出以下几个问题:在监管标准一定的情况下,银行资本及其风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银行如何调整其资产组合来适应监管要求?资本监管的要求会对银行的风险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于以上的问题,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其进行了回答。以Koehn和Santomero(1980)为代表的学者利用均值―方差方法证明了监管资本要求的提高会促使效用最大化的银行增加其资产组合风险,而Furlong和Keeley(1989)则利用期权定价模型证明当银行通过降低资本和增加风险以最大化存款保险的期权价值时,提高监管资本的要求并不会显著地增加银行的风险。实证方面,Shrieves和Dahl(1992)开创性地提出了局部调整模型,在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相互影响的前提下,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当银行面临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约束时如何改变其资产组合,并且利用美国的银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监管压力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Jacques和Nigro(1997)则发展了该模型,分析了银行资本、资产组合风险以及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要求之间的关系,其实证结果表明监管压力是能够降低银行的资产组合风险的,但Rim(2001)利用瑞士的银行数据的研究则表明尽管监管压力能够增加银行资本,但却不会对银行的风险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Christophe(2005)利用新兴市场国家、Francesco和Mario(2006)利用意大利银行数据的研究也基本支持了这一观点。在国内,朱建武(2006)采用局部调整的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中小银行的45组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监管压力并没有对我国中小银行的风险产生显著影响,但却会对资本充足率有反向作用;吴栋、周建平(2006)则利用我国14家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要求能显著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但对提高银行资本的效果并不显著。以上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研究由于样本较少,代表性不强,且未考虑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上市银行由于要承受较多的来自监管部门以及市场投资者的压力,其资本充足率以及风险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于非上市银行的特殊影响。本文拟采用我国可获得的银行样本数据,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且为了考察上市的影响,我们对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样本分别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的设定
在本文中我们拟采用由Shrieves和Dahl(1992)首先提出,并经Jacques和Nigro(1997)修改并发展的模型,这一模型不同于以往单独研究资本充足率对风险或是风险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提出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银行风险的变化既有内生的原因同时又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它由自主调节部分与外部因素两部分构成,而自主调节部分由当期目标值与上期实际值的差额决定。进一步研究表明,目标资本充足率(用
表示j银行第t年的目标资本充足率)主要受当期的银行规模(SIZE)、盈利能力(ROA)以及银行的风险水平的变化 等影响。银行目标风险水平也会受到当期的规模(SIZE)、盈利能力(ROA)以及资本充足率变化 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同时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水平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银行所面临的监管压力(Regulatory Pressure,简记为RP)。在本文中,这是一个虚拟变量,若样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水平,则RP=0,反之则RP=1。另外,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动也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的变化产生影响,我们用当期的实际GDP增长率(简记为RGDP)来考察经济形势的可能影响。
同时,为了考察不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银行在监管压力下的反应,我们采用Francesco和Mario(2006)的方法,加入两个变量的交叉乘积所组成的虚拟变量( 和 ),如果它们在模型中显著且系数为正的话,表明资本充足率未达标即RP=1的银行,当他们的风险(资本)增加时,这些银行会比那些资本质量好即RP=0的银行增加更多的资本(风险)。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联立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二)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在设立相关模型之后,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样本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对模型中涉及的变量进行相关的定义。
1.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对于 ,
我们用j银行t年年末的实际资本充足率(表示的目标充足率水平)与上一年资本充足率 的差值来衡量。
2. 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 。与相似,我们以j银行t年年末的实际风险水平来表示该年的目标风险水平。对风险水平的计量,我们采用通行的该年的不良贷款率水平来衡量。
3. 监管压力。Rime(2001)把监管压力分为两类:惩罚压力和预警压力,通过设立两个虚拟变量的方法来度量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朱建武(2006)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但是考虑到我国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达到8%的标准,本文采用将j银行第t年的资本充足率与之相比较,若该年的资本充足率大于或等于8%,则RP=0,反之,RP=1。
三、统计与计量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统计分析
本文拟采用中国大陆36家商业银行年份不等的270份原始面板数据,其中包括15家上市银行和21家城市商业银行①,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银行年报和网站以及国泰安数据库。由于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数据的不连续性,本文获得数据时间跨度最长从2000年至2009年,同时由于本文模型中需要不同年份间的差分变量,因此我们选择那些最少有连续两年完整数据的样本。在经过差分之后,每一家银行都损失一个样本,因此我们最终选取197份数据,其中上市银行112份有效数据,城市商业银行85份有效数据。为了考察不同监管压力下银行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我们以RP为分组标准,考察 、
、 、 、以及等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无监管压力的银行,即资本充足率大于或等于全体样本资本充足率平均值的银行在上一期资本充足率(11.869对4.353)和盈利能力方面(0.944对0.475)都要显著地好于有监管压力的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方面,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的变动均为正,这直观地反映出资本比较充足的银行更愿意增加自身的资本量;在风险变化方面,二者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动均为负,但前者变动幅度明显比后者要小(-0.825对-2.378),从直观来看,这表明有监管压力的银行比无监管压力的银行平均来说风险的减小要大,有监管压力的银行在风险的控制方面可能要优于无监管压力的银行;无监管压力的银行上一期的风险显著低于有监管压力的银行(1.973对7.419),这说明了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作用;但是在资产规模(7.616对7.507)上二者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从直观上反映出资产规模大的银行并不一定具有高的资本充足率;最后要说明的是,从样本数量上来看,无监管压力的银行,即RP=0的银行样本占总体样本的68.53%左右,而且这里的标准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的8%,因此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二)计量回归分析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模型进行相关的估计。同时,由于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在受到的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具体考察二者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与风险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将所有样本银行分为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两大类,并运用相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我们首先对所有样本银行进行总体回归,然后再进行上市和非上市银行的分组回归。
1. 样本的总体回归。将所得的所有样本数据带入模型中,用stata10.0进行联立方程模型的两阶段最小二乘(TSLS)和FGLS,并选取最优估计,其结果如表2所示。
下面分别对两个方程的结果进行分析:
(1)在方程中, 、、 、
和 五个变量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影响。对于规模变量,回归结果与上文中的分组统计结论相同,即规模并不会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于,回归结果表明银行风险的变化并不会显著影响其资本充足率,即银行并不会因风险的变化调整其资本量, 的回归结果不显著也同样说明此问题;而上一期的资本充足率 与监管压力乘积的不显著则表明在考虑监管压力下的上一期资本充足率对当期的资本充足率变化并无显著的影响。
在本模型中,RGDP变量的系数及其显著性表明银行在整体经济繁荣的时候会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尽管监管指标 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与资本充足率的变化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资本监管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水平。在结果中银行的盈利水平变量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显著负相关,这与一般理论和实证所得出的结论相左②。这可能与我国大多数银行的盈利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有关,当银行盈利时,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而是考虑将盈利进行再投资,以提高盈利水平。
(2)在 方程中, 、、、
以及 变量对银行风险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对于变量,虽然从总体上看,它对于风险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但是考虑到 变量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 是否会对
产生影响并不取决于银行的监管压力。而监管压力变量表现出显著性,说明从整体上来说,监管压力对风险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监管当局对于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会显著影响银行的风险水平。
与在 方程中不同,规模变量 对风险变化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与Rime(2001)所得出的结果相反,但与Christophe(2005) 以及Francesco和Mario(2006)的结果相同,这表明大的银行拥有比小规模银行更多的分散风险的机会。虽然 高度通过检验,但是并没有通过检验,这与Francesco和Mario(2006)所得的结果部分一致。对于 ,其系数为负,这说明上一期风险水平与当期的目标风险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当期风险水平的变化也会越大,同时考虑到 的系数为正,因此对于同样的风险水平的差距,有监管压力的银行会比没有监管压力的银行风险调整的幅度要小。 在方程中的系数及显著性充分说明了在经济繁荣的时期,由于企业的经营效益一般都比较好,所以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会相应地减少,同时银行自身也可以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从而会减少风险水平。 在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负,尽管这一结果与Christophe(2005)所得的结果相反,但是却与Rime(2001)、Francesco和Mario(2006)所得结果一致。
总体而言,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并不会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变化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能够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总体监管压力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其风险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
2.样本的分组回归。依据总体银行的上市与否,将样本分为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下面分别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
(1)上市银行的回归分析。将15家中国大陆上市银行共计112份数据带入模型中,运用与整体回归相同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下面分别对每个方程的变量进行分析:
在 方程中, 、、、
和都不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规模变量 与总体结果相同,表明对于上市银行来说,总体规模并不会影响其资本充足情况。同样,总体经济形势变量的显著表明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会显著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变量的结果与总体样本银行的结果相同,这表明盈利水平会显著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的显著性及系数表明上一期资本充足率水平与当期的目标资本充足率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当期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变化也会越大,同时考虑到变量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因此不同监管压力下的上市银行的这种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幅度方面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对于 变量来说,它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考虑到其系数为负,这表明上市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会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当其风险水平增加时,它可能会减少其资本量。
在 方程中,监管压力指标 没有通过检验,这表明对上市银行的最低资本监管并不会对银行的风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规模变量 对风险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总体样本结果一致,这说明规模越大的上市银行,其风险越会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规模大的银行分散投资的机会更多。
的系数与总体结果相反,这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上市银行会扩大投资范围和投资总量(包括原先风险损失较大的行业),从而风险水平也会相应地增加。变量并没有通过检验,这表明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显著地减少其风险水平;考虑到表现出较强的显著性,且系数为负,因此在资本充足率提高相同幅度的情况下,有监管压力的上市银行会比没有监管压力的上市银行风险水平减少的幅度要小得多。 和 都对风险水平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且前者系数为负而后者为正,这表明对上市银行而言上一期风险水平与当期的目标风险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当期风险水平的变化也会越大,而对于同样的风险水平的差距,有监管压力的上市银行会比没有监管压力的上市银行风险调整的幅度要小。最后要说明的是,盈利指标
表现出了与总体样本相同的显著性和系数,表明盈利能力强的上市银行会表现出较高的风险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上市银行来说,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资本充足率变化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也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是不同监管压力下的银行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总体监管压力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水平均无显著影响。
(2)非上市银行的回归分析。从样本中除去112份上市银行的数据,将剩余的85份非上市银行数据带入模型,运用与上文相同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结果如表4。
下面分别对每个方程的变量进行分析:
在 方程中,规模变量同样没有表现出显著性,这与上市银行相同。 和的显著性和系数也与上市银行相同,这有力地说明风险水平并不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显著影响。尽管
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但是并没有通过检验,这说明上一期的资本充足水平越高,非上市银行当期的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幅度越大,与此同时有无监管压力对非上市银行的这种变化幅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与上市银行和总体样本不同的是, 并没有通过检验。则表现出和上市银行相似的结果,即盈利水平高的银行倾向于降低其资本充足率。
在 方程中,、 、 和
等都表现出与的显著性,这表明非上市银行的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的风险水平都有显著的影响,银行会依据这些变量的改变而相应改变自身的风险水平。
与上市银行所得结果不同的是: 显著正向影响银行风险水平,这表明非上市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会在资产规模增大时相应提高信贷比率,从而风险增加;和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显著性,这表明非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较之于上市银行能够显著影响银行风险,监管压力对于非上市银行的影响更加明显;尽管和 在上市和非上市银行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系数符号相反,即非上市银行中盈利能力的增加会使得风险水平的变化上升,表现出与总体样本银行相同的结果,这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非上市银行的风险水平也会相应地减少。
总之,非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并不会受到风险水平变化的显著影响;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会显著负向影响非上市银行的风险水平;总体监管压力对非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化没有显著作用,但是会显著负向影响银行的风险水平。
四、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36家商业银行的197份有效数据,采用Shrieves和Dahl(1992)提出,经Jacques和Nigro(1997)修改发展的联立方程模型,并使用Francesco和Mario(2006)的方法加以修正,在此基础上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总体和分类的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是否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产生影响,上市银行、非上市银行以及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均表明,不论是否存在监管压力,风险水平的变化都不会对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2)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总体样本银行和非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会显著负向影响风险水平,这种影响对不同监管压力下的银行而言程度也不同,而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是否对风险变化产生影响则取决于该银行是否承受着监管压力;(3)监管压力变量在三个回归当中都表明其对于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对总体银行样本和非上市银行风险的变化具有负向作用,但对上市银行风险变化的作用并不显著。
注:
①15家上市银行中包含刚刚上市的中国光大银行,21家城市商业银行中不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
②一般理论认为盈利能力强的银行可以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从而他们的资本充足率变化会比较大。实证方面的结果参见Francesco和Mario(2006)以及Rime(2001)。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2005,Bank capital and credit risk taking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vol.6,pp.128-145.
[2]Francesco and Mario,2006,Capital and risk in Italian banks:A 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vol.7,pp.283-297.
[3]Furlong and Keeley,1989,Capital regulation and bank risk-taking:A not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13,pp.883-891.
[4]Jacques and Nigro,1997,Risk-based capital,portfolio risk,and bank capital:A 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vol.49,pp.533-547.
[5]Koehn and Santomero,1980,Regulation of bank capital and portfolio risk,Journal of Finance,vol.35,pp.1235-1244.
[6]Rime,2001,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ank behavior:Empirical evidence for Switzerland,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25,pp.789-805.
[7]Shrieves and Dahl,199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16,pp.439-457.
[8]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金融研究,2005,(12).
[9]李东卫.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11).
[10]吴栋,周建平.资本要求和商业银行行为:中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8).
[11]朱建武.监管压力下的中小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行为分析[J].当代财经,2006,(1).
(特约编辑 王 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3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