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分析:基于风险和责任角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亭亭
摘要:本文设定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和资金跨境自由流动的假设前提,对照当前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的实践,从风险和责任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本条件,试图提供有益的风险提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责任;基本条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4-0056-03
一、问题的提出
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暴露了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美元充当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角色使美国有能力对外输出和转嫁危机,这一制度安排放大了危机的影响,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空前高涨。另一方面,对照Hartmatm(1998)从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三大职能对国际货币的定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一定进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动不断扩大。
从文献检索看,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好处的研究非常充分,大致有,一是我国可获得一定的国际铸币税收益:二是可以减少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缓解高额储备压力:三是减少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汇率风险;四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使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取得更大的话语权。仍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研究和提示仍不够系统和及时。
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在发行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和金融力量之上,反过来又对发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金融实力能否支撑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值得深思。本文将从风险和责任两方面系统分析人民币是否已具备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供有益的风险提示和有关建议。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为研究极端情况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本文分析的假设前提是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和资金跨境自由流动。
首先,跨境套利资金的大规模异动会加剧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经济稳定性。现阶段资本项目管制下套利资金的跨境流动是分散和部分可控的。人民币国际化后,货币壁垒和金融市场阻碍减少,跨境资金的流动更加自由,投资或投机预期的任何变化,特别是强烈的本外币利差收益或升值贬值预期。会驱使套利资金集中大规模异动,增加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同时,跨境套利资金具有顺周期性。当中国经济出现偏热迹象时,套利资金会大量流入,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和经济增速,加剧经济泡沫化状态;当中国经济偏冷时,套利资金会大量抛售金融资产,反向大规模流出,使金融市场剧烈回落,资金供给骤然收紧,企业和家庭资产快速萎缩,加剧经济不景气状态。在监管能力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健全情况下,跨境资金的这种大规模流动很容易导致经济金融在衰退与泡沫化之间的震荡摇摆。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Aliber(1964)、Bergsten(1975)认为美元的国际作用减少了美国执行独立货币政策以及运用货币贬值政策的能力。当美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美国利率下降导致资本流出,国内的紧缩局面得不到改善。另一方面,美元的国际作用限制了美国运用货币贬值政策。若美国实施美元贬值政策,由于美元的国际作用,其他国家会以同样的比例贬值其货币而抵消美元贬值,美国不应该也不能够贬值美元。Tavalas(1998)认为,货币国际化的成本体现在:在钉住汇率制下,外国人偏好的转移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动。破坏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并影响国内经济活动:在浮动汇率制下,这种转移导致汇率的大幅度变动,可能也会限制货币当局的国内政策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后,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使得货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货币供给难以控制,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操作效力和独立性都被削弱。当国内出现通胀和经济过热迹象时,中央银行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加息和收紧银根,抑制投资和消费,调控物价和经济。由于资金的跨境流动和兑换更加自由。并且如上所述,跨境套利资金的流动具有顺周期性,加息和升值的预期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境内金融市场,导致银根宽松、流动性泛滥,带来通胀和增加经济热度等与宏观调控目标相悖的结果。反之,国内经济疲弱时,中央银行放松银根,但在货币贬值和国内外利差考虑下,易得且低息的人民币资金很容易兑换后流入高收益的国外金融市场,资金大量外流,流动性陷阱风险迅速上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开始缩小。两种情况下都会削弱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会形成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削弱制造业对外竞争力和我国的比较优势,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劳动力、土地、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和要素价格水平大大低于合理水平,社会性管制缺失,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很少。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一方面使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盈利水平过高,诱导投资增长和外资流入,另一方面还会降低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过分增加出口。外贸顺差增大,引发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资源和环境消耗大等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会引发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大量资金流入会推动人民币快速升值,从而出现汇率调整过度、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削弱的严重后果,使经济低迷,企业疲弱,而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又无法得到解决。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逆转风险。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稳定运行有赖于对其信心和预期,信心和预期具有正向和逆向自我强化的双重倾向。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引起信心跌落和悲观预期,逆向强化发生作用,会夸大货币波动幅度,引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逆转性风险。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责任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应承担维护金融稳定(至少是区域性的)、提供最后贷款人贷款和平抑世界经济波动的责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当世界经济或邻国经济出现困难时,要同时保证本国市场和境外的资金供给,并允许邻国货币相对贬值。帮助其经济恢复增长。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与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提供流动性支持;在欧元、英镑、等纷纷贬值情况下,美元一直维持坚挺,除了资金避险需求推动外,美联储出于维持美元国际货币强势地位目的,也必须如此。2008年美国流通中的货币仅较上年增加575亿美元,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与美元国际化之后其所承担的责任是有一定关系的,这样的举措也是与其国力和金融市场的发达分不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责任,从目前情况看。还难以完全承担。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必然要承担对外供应人民币的责任。信用货币体系下国际货币储备制度与清偿力创造机制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矛盾,也就是“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的著名悖论。罗伯特・特
里芬(Robert Triffin)(1960)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增长和国际货币需求的日益增加。美元的对国外供给将不断扩大。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则又不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相反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则美元的供给就将减少,就难以满足国际需求。这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陷入“两难境地”。也就是说,要满足国际货币的需求,保证国际货币的供给,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持续保持逆差;而国际收支持续保持逆差,又必然导致美元的贬值。特里芬难题迄今尚未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后在世界计价和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不会马上很高,中国也不会马上碰到类似难题,但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与责任相对的风险还是应该考虑进去。
四、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的分析
从现有文献看,普遍承认需求和市场规则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需求和市场规则的背后是强大和稳定的政治、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市场份额、发达的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价值等。Bergsten(1975)认为国际货币的条件应包括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政治上应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力并得到国际合作的支持。在经济上,外部经济条件包括维持可兑换信心、合理的流动性比率和健康的国际收支及其结构;内部经济条件包括保持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经济规模上的相对优势、经济货币的独立性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Tavlas(1997)把影响货币国际运用的要素与最优货币区标准联系起来,认为那些不易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国家的货币比那些易于受到外部冲击的国家的货币会经历较小的真实汇率变化。蒙代尔(2003)认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人们对该货币稳定的信心,市场的广度、深度是衡量一种货币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程度,流通区域越大,货币对付冲击的能力越强。
结合以上观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存在以下制约。
一是资本管制。目前中国资本管制的现状是人民币经常账户下可兑换,以及较严格限制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在经济、金融还没发展到相应程度时,为应对国内经济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本管制政策尽管不能完全阻止资本非法流动,但仍是必须和有效的。由于理论的不成熟和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目前还难以立即设计出一条明确具体的资本账户自由化之路。
二是经济实力。中国经济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反观国际上实施本币国际化战略的国家人均GDP普遍已超过1万美元。总体来看,中国依然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国际化对应的责任和所衍生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加速波动甚至过度调整的风险,是现阶段试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所无法承担的。
三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不够,法律体系不完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较强的“金融抑制”,金融体系的不完全市场化和市场上价格信号(利率、汇率)的扭曲,都削弱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
四是政治因素与习惯力量。由于社会政治体制的差异,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会受到一定阻力。此外,国际货币的使用还具有一定的惯性。Brinley(1975)通过对英镑的观察,发现某种货币拥有国际货币的特权后会产生“历史继承性”。Tavlas(1990)从交易成本角度(获取信息、以及由不确定和计算产生的费用)具体证明了国际货币使用上的历史继承性或惯性。
五、结论
从我国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的水平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人民币不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实力和条件。当前宜采取审慎的强势人民币战略,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平衡消费、投资、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服务业、制造业并重的结构调整。二是积极稳妥推动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吸引外部参与者持有境内市场产品:支持香港全面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市场。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规划建立人民币跨境收付系统,并为交易对手的进口融资、远期避险和财富增值提供众多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四是建立和完善境外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
责任编辑 周智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8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