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佳林

  [摘 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将审计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技能,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审计课程是建立在会计、经济学、统计等其他课程基础上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一直困扰这广大师生,笔者从审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优化等方面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出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审计课程 课程改革
  审计课程在多年的教学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审计课程本身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因素之外,教学过程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教学者的思考。当前的审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笔者是从事审计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希望通过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性人才。
  一、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困境
  1.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承袭了本科教学中的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上的“主角”,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授课者本着将教学内容讲完,在课堂上满堂灌,通过多媒体、黑板板书将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课程互动环节,课程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差。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即使存在实践环节也是走过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互动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教师在学生不能很快回答问题的时候,直接放弃让学生思考,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加快授课过程,无法达到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高职教育时间较短。很多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从以前的中职校升格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升格时间短,补充了大量年轻的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这给高职审计课程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年轻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上仍然需要锻炼,积累教学经验;其二,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受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暂时还无法把握高职教育理念和规律,在教学中仍然沿袭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其三,很多年轻教师从一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在审计课程中实务技能这一教学模块,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
  3.教材选用与编写
  目前存在大量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过去很多教材叫《审计学》、《审计学概论》,现在很多教材叫《基础审计》、《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与技能》。这些教材沿袭了以章节为顺序介绍审计理论、审计基本方法、审计实务技能等相关内容。在实务技能部分的内容大多采用项目审计法和循环审计法的方式编写。许多教材编写内容不完整、缺乏与理论结合的实际案例、内容枯燥,增加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另外,这些教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很少有创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少之又少,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编写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没有优秀的教材作为蓝本,使广大教学者在教学中难以对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大多以选用的现有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培养方案科学性不足
  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审计课程中需要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数学等基础知识,但是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相关课程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培养方案中没有开设经济学课程,一些开设的经济数学中缺少概率论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理解审计课程抽象概念,如何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审计抽样等基本审计方法理解和掌握上具有重要作用。
  5.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
  由于审计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望而却步。加上课程本身枯燥难懂,学生很难对审计课程提起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课堂上被动学习。
  二、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思路
  1.项目化教学是改革方向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结合工作岗位,定位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贯彻培养“职业人”、“岗位人”、“创业人”的教学理念。具体在教学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实务技能情境创设与实务操作相结合”。首先,审计课程教学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是审计理论深奥难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备有充分的案例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审计职业规范相关内容时候,可以与具体的案例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其次,在实务技能方面的授课中,要采用项目训练的方法。例如,在存货审计中,要学生自己找出审计目标与鉴证单位的相关认定,让学生执行存货相关的账务处理流程,找出的存货内部控制应具备的要素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再让学生扮演注册会计师的角色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及评价,最后让学生对存货进行监盘,抽取样本进行审计,进行审计差异的调整等实质性测试的程序。整个过程以教师引导为主,讲授为辅。以存货审计为例: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审计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高职高专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第一,努力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向社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师事务所等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第二,聘请企业从事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审计师外聘教师。以上两个措施可以弥补目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问题。第三,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审计课程的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对这些教师采用“结对帮带”的形式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校内在岗教师在暑期进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第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良好的人才交流机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学校可以为企业、行业和会计师事务提供继续教育、相关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学校培训教师的实践经验。
  3.培养方案优化
  在培养方案中要为审计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建议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上坚持“适度、够用”的原则,增加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经济数学概率论相关内容,这些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审计课程的基石,也是学习财务管理等其他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同时,根据审计课程改革的需要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4.教材编写与优化
  目前暂时缺少符合教学要求审计教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组织教师编写校内教材,该教材应该汲取优秀教材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方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适当的案例和模拟实训的内容。高职院校审计教材的编写,可以积聚多方的智慧,聘请企业、行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共同参与教材案例与实务内容的编写,使审计课程中的案例“本土化”,能够使这些案例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5.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学生成绩的主要评定方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更加强调实务技能,在平时项目化教学中,重点考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报告中的内容体现企业的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账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审计执行。并根据调查内容,让学生找出企业面临的经验风险、内部控制的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内容,与所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审计课程改革展望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已经从外延式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应该“学什么”的问题。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会随着广大教学者对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的深化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周华.高职审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2)
  [2]王琳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J] .财经界, 2010(18)
  [3] 马利峰.关于审计案例教学思考 [J].中国市场,2007(52)
  [4] 汪洋.关于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3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