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伟锋 陈春梅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工作过程 国际贸易实务(英语) 考核方式 改革
  
  一、引言
  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提高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为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及不允许翻阅任何资料的条件下,独立完成考核内容。这种考试方式虽然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复习总结已学的知识,但存在许多负面影响。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国际贸易实务(ac英语)课程重在实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内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概念的从其内涵上讲,包括商业运作过程、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
  从工作过程的概念上分析,其内涵是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包括实施工作任务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从事该工作岗位所要具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实践活动来展开的,实践性与过程性是其重要的属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在对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实现该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该学习情境中,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的学习活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首先要在课程设计上 “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该过程中知识的总量未发生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1. 能力为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题目为主的开卷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 综合素质考核原则:考核体系同时兼顾对学生沟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3. 多元主体原则:学生成绩评价主体有专业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考核主体呈多元性。 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原则:过程考核代替结果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操作态度、操作课业、实习表现等过程考核,结合期末考核的终结性考核,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专业技能类课程选择和教材选择的标准,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学习者学习的心理顺序,跟我们学习的顺序,跟实际工作的顺序一致。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的改革不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同时也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1. 突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过程性考核强化了过程控制,达到了考核学生和检验教学质量、效果的双重目的。变结果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改变了以往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死记硬背术语,要求老师划重点,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不仅可以适时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产生紧迫感,认识到过程不努力则难以应对综合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教与学双边互动,对教与学能够起到一定的反馈、修正作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 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变“理论考试”为“实操考核”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应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从考核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考核上应以“实操考核”的考核形式取代传统的“理论考试”的考核形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课程考核可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笔试用来考查英语及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作为主要形式,用来考查学生过于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的掌握情况。
  为实现校企零距离,该课程考核模式也可在构建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考核,,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要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性的考场,建立适应国际贸易技能需要的开放性考场。学校应与外贸企业合作,建立起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实地实践的机会。在相应的实训演练场所,根据具体的现实情景,设置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考试的过程就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通过动手操作、答辩、分析综合等形式完成考试。考试结果可根据专业情况分成若干等级,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结合校外指导人员的意见,对考生进行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直接上岗。
  3. 改革评价方式―― 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
  建立以能力为本、将专业教育的服务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国际贸易知识的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
  良好的考核形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在评价方式改革上,首先应明确教学评价不应是仅用概念问题考核,而更要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变传统的“知识考核”为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考核”,考核形式可引入综合项目考核,职业现场考核,平时作业考核,课堂上的问答考核,出勤管理考核等形式。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结语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该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都有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课程考核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余向平: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27):52―54
  [2]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27):172-173
  [3]杨爱英 宋 扬: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