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教育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新时代中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提升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时代”中,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了创新驱动,逐渐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涌现出了大量中小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开始偏重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但从目前看,作为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还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毕业生人数众多,但专业能力大同小异,使得财会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处境。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成了中职院校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重理论、轻技能
  当前,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基本上围绕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成本会计等几门会计课程展开,财会专业学生只要完成了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教学,及基本完成了会计教育。再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招考试的落榜生,他们的基础差,缺少恒心和毅力,学习主动性差,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唯一的印象就是会计分录,对购买支票、与银行打交道、到税务局买发票等知之甚少,对如何申报纳税、填写纳税申报书、开具各种发票等更是“一脸茫然”,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相关辅助课程的教育十分缺乏,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窄,缺乏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并且,目前,财会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不够重视。如:在课程设置上,学期理论课多,技能课基本上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重理论、轻技能,各种技能课程的统一评价标准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财会专业需要哪些工作技能并不明确;在课时安排上,每周只有一个半小时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不能充分地掌握技能,如同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也呈现出心有余而力的状态,导致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陈旧,教学条件不完备
  财会专业的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目前,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中职院校财会专业比较落后,教学方法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教学手段落后,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且过度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会计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落后,只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另外,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有限,财会模拟实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条件不完备,甚至没有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专业教师队伍不强,会计实践不务实
  目前,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来自普通高校毕业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拥有“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缺少财务工作实际经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自身动手能力差,只是“照本宣科”地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难以保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目前在实践教學上,中职财会专业多少通过一两套会计模拟业务习题,即完成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只是简单地完成了证账表的手工记账流程。并且在业务习题上,还会将一些涉及会计准则变更内容的经济业务回避掉,记账手段还处于手工状态,内容与显性会计准则脱节,实务训练停留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层面,不能直接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所服务,很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优化中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时代中,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上,应以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为切入点,充实并完善财会专业的辅助课程教育,重视并加强技能教学。一方面,在当前所开设的会计专业课之外,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有关财经法规,应安排一些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相关课程,开设与财会专业相关的票据知识、税法知识、企业管理等课程,以便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贯彻执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针对财会专业,结合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技能体系,进行技能“开发”。并且还应根据企业对财会专业学生的要求进行技能培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重视并加强技能教学,加大技能课程教学的培训时间与力度,从而满足毕业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力求在学生上岗之前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另外,在财会专业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对教材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寻找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找出学生不足的地方,要求学生认真对讲的过程做好记录,并且课后还要委婉的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根据中职会计特点,丰富、改进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根据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和需求,需要不断丰富和改进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活动介绍,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一年级所学内容进行重新组装并结合企业实务有所拓展。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可以根据职业活动,有针对地培养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图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另外,可以采取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业内人士与教师、学生等进行交流研究,增强与相关业界的联系,及时在教学中反馈行业变化;也可以邀请银行、税务、工商等单位有关人士来学校进行专业技能演示,主动与这些单位进行联系,并补充教材当中诸如申报纳税、办理银行结算、工商登记等没有涉及、难以直观呈现的专业内容,增加学生对业务的感性认识。
  (三)注重财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生实训及实习力度
  目前,为了完善和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我国各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应加大经费的投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并且为了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战经验,还应安排教师半脱产去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学回来”,从而更好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为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财会专业还应开展技能大赛,从最初的会计实务手工账,到会计手工账、点钞、珠算等项目进行比赛,提高教师对会计技能要求。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实训基地实习,还应针对职业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操作性强、模拟程度高的专业学习环境,将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进行无缝接轨。如:会计模拟实验室等,配备一系列现代办公设备和一系列专业道具,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现代办公环境的要求,如: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等。另外,在实训教学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成立“实体公司”,组织学生为“公司”设计工作制度和建账,使学生的学习脱离书面练习。产品和劳务可以是虚拟的,但各方面的核算可以完全遵循现实企业通行的规则进行设计和操作,如:账册、票据、账务程序等。通过一系列“道具”的辅助,使学生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从最基本、最细微的会计工作做起,使毕业后从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工作人员。并且实训教学,还可以根据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位置,让学生进行轮岗,从而逐步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程序及有关做账技巧。
  参考文献:
  [1] 伍瑞斌.中职与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与衔接——基于矛盾分析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
  [2] 黄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财会专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2)
  [3] 寇晓艳; 郑卉馨.“互联网+”时期的中职财会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作者简介:
  邝国珍(1974.11-),男,汉族,江西赣州,本科学历,职中专业课(经济管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1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