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荣英
[摘要]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了一些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合并会计报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职业判断或构造规划交易事项等经营手段向企业外部一切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非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实现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影响其他以会计数字为依据的有关契约的履行结果的行为。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角度进行分析,即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资本所有者为了消除委托代理带来的道德风险,往往会针对经营者对货币收入的追求,将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离不开利润(或减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当出现实际经营业务没有完成业绩考核指标的情况时,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往往通过管理盈余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2.债务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能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上市公司不敢轻易违反这些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债务契约中规定的条款限定底线,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上市公司管理者通常会将各期收益均衡化,避免偿债能力比率大起大落,从而减少违约的可能性。这样,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债务契约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3.避税动机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动因是十分明显的。通过盈余管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很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地区的税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上市公司有许多控股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分属于不同地区,由于不同地区的税率不同,使得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往税率低的子公司转移利润,从而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4.政治动机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上市公司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治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上市公司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调增当期的报告盈余。一些上市公司为达到蒙骗上级主管部门而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往往是调增利润,以避免企业及其管理者受到政策限制和行政处罚。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经股份制改造之后上市的,国有股比例在股权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多为企业主管部门任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政治前途,为了其政治前途,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员会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与识别方法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虽然很多,但从大类上来讲,主要有规划交易和会计方法两种。
(1)规划交易
①利用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可以分为: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和对外收购兼并。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以高价转让;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对外收购兼并,即兼并收购非上市企业盈利较高的下属企业。资产重组手段实质是利用交易时间差,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实现利润的转移,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②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之所以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其特殊的背景。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拥有大量非流通股,这是有中国股市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无法行使他们的权利。上市公司利用这种股权结构的特点,利用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能力和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等。
(2)会计方法
由于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很难判断哪种会计政策更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公司就利用会计变更的这一特征随意更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运用会计政策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坏账政策的变更
坏账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是在发生坏账时才确认坏账损失。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待发生坏账时冲减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允许A股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盈余管理操作空间。
②合并范围的变更
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一个公司是否是另一公司的子公司,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时点的问题。只有在12月31日这一编制合并报表的时点仍受控制的公司才是子公司。然而,子公司的变动超过一定程度会导致母公司这一会计主体的变动,而不同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基于这两点上市公司则通过年度之间收购或出售等手段,增加新的子公司或减少原有的子公司,从而改变合并会计报表年报编报的合并范围,操纵公司当年或以后年度的合并利润表,为实现盈余管理打开方便之门。
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实现。上市公司的这些行为,给该公司的财务报表起到了粉饰包装作用,同时,也给投资者或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分析和监管分析带来一些障碍。
(1)除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将来自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与利润额从该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与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有利于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及判断公司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
(2)除异常利润
无论是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给企业带来的巨额利润,还是关联交易产生的大量收益,以及其他盈余管理行为带给企业的丰厚利润,在会计报表中大多表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而言,这些项目的利润很难有持久性,被视为异常利润。一般而言,异常利润的高低反映出上市公司盈余的质量,或者说盈余的持久性。异常利润越高,盈余质量越低。反之亦然。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不妨将这些异常利润从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以利于分析和评价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3)析现金流量
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盈利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已经确认为利润的成本费用可能已转化为不能带来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仅是会计问题,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而其治理应该是综合治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采取措施。上市公司治理盈余管理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制订对策。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形成激励相容和风险共担机制,可以有效治理盈余管理。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在激励相容的报酬契约中,经营者的业绩衡量不仅应采用会计数据,同时还需采用股价和其他非财务数据衡量,减少会计数据的依赖,增强业绩指标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第二,提高股东大会的代表性。由于股权结构的分散,小股东并不参与股东大会的投票,股东大会实质上成为大股东操纵的工具。建议引入网上投票和代理投票等维护中小股东权利的制度。第三,完善董事会的功能。董事会治理改革的关键是,在提高独立董事有效性、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强化大股东治理机制。
2.建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链接互动机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防止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保障财务报告质量的外部和内部机制,两个机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独立将难以保障财务报告质量。因此,建议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建立一个链接互动机制。具体措施有:(1)建立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内部控制机制;(2)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常设机构,并建立下属委员会之间的内部控制机制;(3)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应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负责,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独立性。
3.重构审计委托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不仅在于有效治理盈余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权利制衡机制,激励公司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努力。通过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机构对公司的审计,我们有利于减少审计委托环节,节约相关成本。因此,建议采纳通过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审计委托代理关系重构关键在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4.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特点,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应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修订和完善现行的一些制度与办法,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对于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其次,大力整顿注册会计师市场。最后,对注册会计师实行新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Dechow P. M.,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J].Accounting Review.1996, (2):193~225
[2]吴江涛: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其抑制剖析[J].财会月刊,2003, (1):25~27
[3]林钟高: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盈余管理[J].财经科学,2002, (4):57~62
[4]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5~35
[5]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 (9):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