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自主创新的支柱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建军
[摘要] 支柱产业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地区、结构、功能的关联性,是区域自主创新的载体。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调整县域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支柱产业 区域自主创新 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区域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征。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落后,必须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调整县域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支柱产业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性
1.支柱产业的概念
支核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在附加值、税收、利润、就业等方面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产业。
2.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
自主创新是在完全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技术知识,并将技术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我们认为,自主创新就是依靠本地的资源,通过自主研发产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标准,以及将这些成果和标准转化为新产品或经济效益的活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所拥有的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机构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潜力,以及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创新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动态性、累积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实现依赖于三个条件:第一,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自主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第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自主创新主体间的紧密合作。第三,利于知识和创新扩散的自主创新网络。
3.支柱产业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性
(1)地区关联。在我国,国家层面下的地理区域通常与行政区域具有合一性。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区域自主创新更多的是指省级创新体系或地区级的创新体系。在此含义上,支柱产业成为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2)结构关联。企业、大学、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及环境要素具有很大的重叠性。支柱产业的核心单元式企业和相互依存的企业网络。区域创新的基本主体(企业、大学、中介机构和政府)如果位于产业区域,往往也构成支柱产业的主体要素,否则就构成支柱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3)功能关联。区域自主创新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运用。支柱产业实现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在本地扩散流动。因此,促进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和创新主体互动是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的共同功能。
总之,支柱产业是区域自主创新的载体,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所在。如果没有本地化的支柱产业为依托,区域创新就失去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二、支柱产业对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1.发展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过程看,产业升级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第二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二是服务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产业构成的要素来说,今后要向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使各个部门特别是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发展支柱产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改善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方面,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比如,地处山东省西部的菏泽市,目前800多万人口,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住和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要兴建大量经济、适用、美观的住房,以完成“安居”工程,适应住房商品化和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需要大力发展建筑业。
3.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既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般规律
由于支柱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在国民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机械加工业既需要上游产业为它提供众多的原材料,又为其他各行各业提供大量的技术装备;更重要的是,机械工业具有用现代工业技术替代传统工业技术,以便使整个国民经济转移到现代技术基础上来的重大作用。
三、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创新观念的制约
不少企业经营者对于高新技术项目高风险、高投入过分注重和强调,导致对科技项目的研发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同样,对于人才引进,一心想用其才智,而不想放权于才,让利于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怕冒风险,患得患失,父产子承等传统思想观念,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二是由于企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不灵,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导致对项目的市场前景信心不足。三是少数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远见。
2.创新环境的制约
从大环境看,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技术经纪、专利事务、创业融资、管理咨询等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极为缺乏;科技合作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合作不够规范,导致企业所获科技信息量小,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技术交易市场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信息渠道不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抄袭、假冒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屡禁不止。人才流动、人事争议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从小环境看,对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没有形成一整套有力的制度和政策,尤其对于刚刚起步阶段的企业或项目,尚未有针对性的鼓励支持措施,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地等。
3.创新人才的制约
虽然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的科技、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技能人才极为短缺,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企业制度的制约
企业管理水平相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严重滞后。大部分企业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规范运作机制尚有差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既不利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发挥出企业的最大效能,又不利于智力的引进。
四、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支枝产业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自主产业自主创新意识。二是强化政策导向,改善创新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快营造创新的服务环境。四是政府要加快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孵化器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同时开发网上技术市场,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项目,解决几个制约产业提升的技术瓶颈。
2.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推动科技进步最重要的制度。比如,菏泽市应以菏泽牡丹、鲁西黄牛、林木生产加工为品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普及专利知识,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3.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与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要进行适当的补助。二是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企业经营和收益分配,激活人力资本,激发人才的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积极性。三是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
4.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
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改变引才就是引进高学历人才,轻视甚至忽视引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观念;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四是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再利用。
5.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无形压力,不甘落后会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企业集聚会降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成本,利于创新。为此,政府应该统筹规划,确定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的融资体制,调控市场,依靠市场力量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加强中介服务,加大集群企业内部的创新合作与技术、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12)
[2]杨艳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J].技术经济2007(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