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强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近几年发展进程中,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钢铁等基础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而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难度也不断提升。因此,本文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现状,阐述了钢铁行业成本管理基本方法。并对钢铁行业成本管理强化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钢铁行业 成本管理 精细化管理
前言: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基于钢铁工业资源消耗性,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原料、能源动力、燃料需求量较大。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生产成本就成为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任务。因此,为保证钢铁行业成本管理效率,对钢铁行业成本管理强化策略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传统成本管理体系缺乏全局观
在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多数钢铁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而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大多为事后核算模式,对成本管理缺乏全局观念。不仅无法在企业经营模块设定有效的成本信息,而且无法有效展现内部业务间关联性,致使成本管理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二)成本考核效果较差
在以往成本管理过程中,钢铁行业内企业大多以直接材料、消耗作为核算考核重点目标,没有对全流程的成本、分摊的其他成本费用、非生产性费用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成本核算考核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影响了成本考核效果。
(三)成本核算缺乏时效性
以往成本管理过程中,钢铁企业大多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即依据钢铁产品类型,沿各生产步骤进行成本核算。而由于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各作业环节成本信息的关联性和精确度,加之库存因素影响,导致成本数据混乱问题较严重。不仅增加了成本核算负担,而且提高了成本决策分析难度。
二、钢铁行业成本管理方法
(一)定量成本管理法
定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利用头脑风暴、启发式规则等方法,详细阐述某一业务模式与其他模式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优劣程度。即依据以往类似项目成本管理经验,对成本无法被量化业务进行粗略分析。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依据历史信息、估计数据,在每一作业单位成本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消耗作业的计算,最终产品总成本为单位成本与新产品消耗作业的乘积。作业成本法具有较高的管理精度,但是由于钢铁生产作业动因量、单位作业成本确定难度较大,需要信息化程度高,整体管理效率不高。
(三)功能成本法
功能成本法主要是利用数学方法,构建钢铁成本与产品功能结构数学函数式。功能成本法可以有效解决成本管理中信息量少、颗粒度大导致的成本估算关系不明问题。但是其仅适用于成本与钢铁产品功能结构具有固定数学函数关系的情况,整体管理准确性不高。
三、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强化策略
(一)构建全局性成本管理框架
在现阶段钢铁行业经营环境中,成本领先战略是钢铁企业竞争优势保持的重要战略之一。而钢铁企业内部各价值作业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钢铁企业价值量上作业流、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集中控制管理,可以促使钢铁企业内部价值链上采购、营销售后及生产流程协同运行,降低企业内部各模块成本。因此,基于成本领先战略作业成本集合性,钢铁企业可综合考虑产品设计、运输销售、生产制造、接收订单等环节,以决定成本作业为入手点,对内部作业系统进行全面描述。
基于全局性成本管理框架主要以钢铁资源为基础。结合资源分析、作业分析及各业务间因果关系,从资源分配、成本计算对象确定等各个环节进行成本费用合理分析。并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规划。随后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手段,进行事前预防调控。
在基于全局性成本管理框架运行过程中,为保证钢铁企业产品成本竞争力,钢铁企业可以以成本管理视角入手逐步扩展至企业各个业务模块,沿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其中沿时间维度,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事前成本管理主要针对计划、预算及成本分析决策,采用abc成本分类法,进行成本预测模型的构建;而事中管理主要针对相应控制核算过程,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弹性作业成本法,进行各模块成本的准确核算:事后成本管理主要针对前部活动数据,进行考核评价分析。
从空间维度进行分析,钢铁行业全局性成本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供应、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几个模块。在采购供应成本管理阶段,主要采用标准成本法及abc成本分类法,对风险矩阵关键绩效进行分析:在设计研发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利用目标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法,对盈利能力边际贡献进行考核分析:在生产制造模块成本管理阶段,管理人员可依据零基预算数据,利用弹性作业成本法确定准确成本。并利用标杆分析法或平衡记分卡,对事后成本进行考核评价;在市场营销成本管理模块,主要是依据增量预算数值,采用标准成本法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并通过本量利分析及经济增加值的方式,确定成本管理效益;在售后服務成本管理模块,主要采用弹性预算制定决策。随后利用标准成本法,结合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确定成本管理效果。
(二)加强成本考核管理
一方面,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成本考核评价阶段,钢铁企业应树立成本效益理念,结合市场对钢铁产品需求,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进行企业业务成本考核评价方式的灵活调整。同时为提高钢铁企业管理水平,钢铁企业可利用对标挖潜手段,在各产品品种及生产工序成本对标考核强化的基础上,在对标范围内融入质量控制、产品销售、研发支出、售后服务等模块,促使成本考核成果潜力可充分发挥。
在具体钢铁成本考核评价阶段,为全方位提升钢铁产品成本运营能力,钢铁企业可以以多维成本模型构筑的形式,将标准成本、计划值进行有机整合。即沿作业成本法管理流程,逐步拓展资源消耗会计核算体系,最终形成涵盖客户维度、流程维度、市场维度、工序维度、产品维度的标准成本考核模型。 其次,钢铁企业可以当期成本绩效衡量为要点,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原则。结合长效成本评价指数及成本中心价值创造模型,制定合理的成本业绩衡量体系,实现成本管理规划短长期的和谐完整。
最后,钢铁企业可依据当期绩效衡量结果,综合开展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降本增效等活动,实现企业内部全员自主成本考核管理。
另一方面,基于ERP信息管理技术突出的数据集成优势,钢铁企业可从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两个方面,集成成本考核中信息流、实物流、资源流,为成本核算考核提供充足数据支撑。同时钢铁企业可依托ERP系统,对库存钢铁产品量进行实时反馈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钢铁产品采购、交货计划设置。在降低成本核算考核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成本考核结果应用效率。在这个基础上,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部门可以招标采购成本跟踪评价为入手点,与物资采购部门联合,进行招标采购提质增效平台的搭建。结合企业时期情况,对设备、备品、检修、装卸运输等模块进行集中考核,提高物资采购性价比。
此外,考虑到部分非钢辅业对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影响,钢铁企业可在主要业务成本管理优化的同时,有目的的进行其他优势产业发展,促使其成为自身运营的新利润增长点。同时将其他辅业纳入成本规划管理体系,设置对应的成本管理体制机制。为非钢产业利润提升提供依据。
(三)设置精细化成本核算系统
一方面,钢铁企业各业务模块的复杂性决定了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因此,钢铁企业可根据各生产模块运营情况确定成本核算要点。如在钢铁冶炼阶段主要为主原料和能源成本,则钢铁冶炼阶段成本管理重点为强化冶炼主原料消耗和电耗等管理:而在钢坯轧制阶段,由于钢坯坯料成本、厂房折旧费用、设备折旧费用、人工成本、修理费等已确定,则其主要成本构成为水电等能源费用及辅料费用;在钢铁精整工序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重点为辅料、天然气等吨钢消耗。再加上委外加工产品、代加工产品的影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较复杂。因此,在现阶段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从产品成本质量成本为要点,在主原料成本、制造费用、工序成本等模块设置的基础上,结合物资供应、轧制、精整、销售等模块需求,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其中物资供应模块主要为采购成本包括主原料、辅料(自带料加工):钢铁轧制主要包括半成品成本、燃料、动力、生产人员薪资福利、折旧费、修理费等:精整主要包括折旧费、辅料、备件等制造费用:产品销售主要为售后成本。
另一方面,在实际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钢铁生产制造费用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如酸洗量为酸洗工序成本动因,而退火时间为天然气成本动因等。因此,为降低数据核算混乱、重复概率,钢铁企业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基于ERP/MES成本管理系统的创建。即依据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模块,以生产流程中工艺信息、资金流信息、物流信息为要点,将成本管理系统与生产、销售、财务、库存进行有机整合。随后结合精细化成本核算要求,依据J2EE开发框架,在B/S客户端模式下进行客户端层、界面表示层、业务逻辑层的创建。
基于ERP/MES的精细化成本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数据统计管理、成本计算等几个模块。其中生产数据管理主要是以MES生产系统为接口,在制品或产成品管理模块进行消耗信息跟踪,并将信息分类汇总到软件数据库中;在成本计算模块,主要包括资源作业分配、成本计算及结转、综合查询、成本分配及差异分配、综合查询应用等几个界面。在成本计算界面,用户可以查询到每一工序及炉号、轧号的材料成本信息。如分摊成本、委托加工成本、工序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结合炉号、轧号累积成本计算,可充分满足钢铁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要求。在基于ERP/MES的精细化成本系统实际运行中,摒弃了以往从财务系统至业务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可从MES物料跟踪子系统及ERP财务系统,获取实时生产数据及其费用信息,在保证生产物流、资金信息流一致的同時,也可以实时梳理信息资源,保证成本核算时效性。
通过精细化成本核算系统的建立,可以将成本管理覆盖整个钢铁企业环境。有组织有选择的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对构成钢铁产品成本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终达到成本核算效率及准确率提升的目的。
总结:综上所述,钢铁行业经营状况与市场经济、国际形势具有直接的联系。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钢铁企业应认识到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调整传统成本管理结构,构建全局性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考核评价。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细化成本核算系统的构建,促使自身钢铁开采量与市场需求有效对应,为整体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