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评标专家管理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评标活动是招投标活动的重要环节,评标专家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均对评标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评标过程中专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提出了评标专家管理提升策略,旨在提高评标质量,促进招评标活动健康开展。
  关键词:评标专家 管理 策略
  一、引言
  评标专家是在招投标中依法对投标人(供应商)提交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投标文件进行审查或评审,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人员。在评标环节中,评标专家作为评标活动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直接影响到评标工作质量。由于实践中评标专家入库管理不规范,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造成了评标过程中诸多问题。如何落实专家的专业水平、有效降低评标工作主观不确定性,保证评标环节的公平、公正,引发了提升评标专家管理水平的思考。
  二、评标专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家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家入库标准低。一些招标人对申请专家资格的人员,只要符合专家入库的硬性标准,便通过审核,并未对专家的专业水平,过往经验进行考核:甚至有的招标人为了吸纳更多的专家入库,忽略“审核”环节,凡申请者必通过,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方式导致入库专家水平良莠不齐,降低了评标专家的水准,间接影响到评标质量。
  2.专家库专业设置不科学。专业分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专家选取是否合理。有些招标人建立的专家库完全照搬国家评标专家库中的专业类别划分和专家资格条件,并未考虑行业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专业划分并不合理,抽取专家时会出现通用专业评委扎堆、特殊专业评委数量不足或评委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影响到评标质量。专家也会因无法将其专业能力与专家库的专业类别进行合理匹配,出现错报、乱报的现象。
  3.评标专家评价。一些专家库缺少专家评价或对专家的评价流于形式,如仅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缺乏对专家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的量化评价指标:或由招标代理公司人员对专家进行打分,以“老好人”的角色,将专家的考评结果均打分为“优秀”;线下抽取评标专家使用诸如“小飞狭”等抽取软件进行抽取,由于该类抽取软件并无专家评价功能,缺失了对评标专家的评价。
  (二)评标专家自身存在的问题
  1.评标法律意识淡薄。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但在评标过程中,个别专家或以实现技术要求为理由,不按照评标标准打分:或受到来自招标人的压力或其他专家的诱导作出“非独立”评审意见;或与投标人利益交换,严重影响到评标秩序,究其原因在于评标专家的法律意识淡薄。
  2.业务水平不精。“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是对评标专家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个别评标专家由于业务水平有限、经验缺乏等原因,对招标项目的评标标准和技术要求无法准确理解;或出现个别专家知识面过于狭窄,经济专业的完全不懂技术,或技术专业的完全不懂商务,造成不能秉持公平、独立评审原则的状况。
  (三)专家抽取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评标专家是按学历、资格证书,职称等硬性条件申请入库。实践中,却存在部分专家实际从事的工作与申报专家库的专业不一致,或中途从事其他专业工作,或多年不从事一线专业工作,专业水平受限,“名不副实”。另外,除特殊项目外,评标委员会成员采用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因个别专家库的库容量较小,专业人数基数较少,即便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抽取,抽到的专家总是熟悉面孔,随机的结果就相对固定了。“随机抽取”方式形同虚设。
  三、评标专家管理提升策略
  (一)加强专家入库、评价管理与专业划分
  专家库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专家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还要对专家的工作经验与业绩进行审核,对于满足这些标准的入库申请人,优先入库;建立量化的专家评价机制,形成可量化的数学模型:对于不再适宜从事评标专家工作的评标专家应及时劝退,同时不断补充“新面孔”:专家库建设人员要参考国家评标专家库的建设标准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专业的特殊性乃至专家资源的实际情况: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处理,坚持招投标活动的原则,建立科学的专业分类。
  (二)加强对专家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培训
  评标专家多为一线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但对于诸如招投标、专家的政策、法规等未必能做到及时学习。相关组织应强化对专家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专家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意识,促进在库专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单次培训结束要有考核,考核结果要纳入专家评价机制:针对单次评标,招标人要在评标开始前及时宣贯评标专家评审纪律,务必使专家在评标前就能明确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不触犯法律法规。
  (三)争取抽取专家評委各专业均衡
  在随机抽取评委环节中,对评标抽取时间、评委抽取结果保密均有要求,但对专业性均衡并没有要求。以5人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为例,如果对专业均衡不考虑,有可能抽到的专家都是商务类专家或技术类专家,很难保证评标结果的客观与准确;可以考虑在抽取专家方案设置时,尽量包括更多的与本次评标项目相关的专家专业,一方面,可避免抽取到的专家专业较集中,导致技术或者商务“权重”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扩大了专家抽取的基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专家太过“熟悉”,影响到评标质量。
  四、结束语
  评标作为招投标活动关键环节,其结果是否客观、公正与评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真正实现公平、公正评标,就要不断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提升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对专家“管理”的水平,促进招投标活动的健康良性开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