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目前企业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健全,企业的总体管理能力不强,治理模式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欠缺,企业财务风险日趋加大。尤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整体体系比较薄弱,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较为突出,因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阻碍了许多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大。因此,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就成了我国企、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健康持续运作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环节。企业要依据自身特性,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明标,改进控制技术,并不断完整内部控制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財务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企业的管理漏洞,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以及企业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有“真正”的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以及很多以人为管理为主的企业中大量存在。在我国,经济初期,在敢拼就有机会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民营企业家经过最初的辛苦冒险,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但他们绝大多数对财务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有些公司股东资金甚至与企业资金混为一体;内部控制只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束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会对他们更有利,便于他们操纵企业财务。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可产生直接利润的部门最重要,可以无限制支持。财务会计的作用基本就是如何逃税、少交税,如何融到资金。2011年,某新办公司,由于涉及金融贷款事项,要求注册资本较高,股东1000万注册资本纷纷为借款投入后,再将资金转走。账上挂有大量的注册资本和应收账款,公司开支部分不入账直接列支,部分业务不入账务,涉及避税。公司无内部控制制度,一切以市场为主,经两年运作后关闭。该公司原本开办初期属优质企业,但由于企业主要还是受到个人意志的限制和利益驱动,不重视财务职能。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基础工作薄弱,规章缺乏,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设置账外账,隐瞒收入和利润等,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严重失真。追根寻源,这家企业还是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觉得内控制度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最终自实其果。
  第二,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是由于主体认知的片面性,不注重内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表面,执行力很差。内控制度要求覆盖全员全业务全过程,但很多公司的内控制度仅针对财务人员,仅在某个领域或是操作环节应用。某进出口贸易公司,2005—2009年期间,与LX公司开展纸张进口业务,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对方法定代表人曾以三套房屋作为抵押物向该公司抵押。在实际业务执行过程中,该贸易公司并未依照各单业务进行结算,LX公司付款也未对应各单业务款项对应付款,而是通过客户单独建账,通过应收与实收抵扣结算,在款项结算上采用了滚动结算的方式。贸易公司至2010年审计时发现累计应收LX公司款项500多万及账面亏损300多万。贸易公司经过几年的积极追讨,于2015年与LX公司签订了《债务重组协议》,但经一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LX公司并未按照协议要求逐步办理还款。追偿无果后,2016年,该贸易公司打算处置三套房屋用以弥补亏损,但由于这三套房屋当时的抵押手续并未按照公司抵押制度办理,三套房屋均与该贸易公司无直接关系,公司无法控制,导致实际执行时出现问题。三套房屋的抵押情况如下:其中一套写字楼以直接过户方式过入该公司相关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员名下,另一套该夫妻共有家属楼房直接以抵押方式抵给了公司该业务直接责任人员,第三套房系其60岁岳母60平方米的基本生活用房,也是以直接抵押方式直接抵给了公司该业务直接责任人员。公司审计曾多次提出异议,公司业务相关抵押事项不应单独与个别业务人员发生关系,应办理抵押权人的变更手续,将房产或抵押过户到公司名下。但由于公司以业务效益为重,考虑再操相关事项需太长时间及太多手续,耗费人力财力,一切以业务发展为重,此事并未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只将已过户给业务人员的写字楼的相关产权证明存放在公司保险箱中,继续该业务的操作以及追讨工作。直至2016年度处置房屋过程中,经查证,已过户的写字楼房的手续全为虚假行为,贸易公司业务人员所持的三证均为假证。事实上,该房屋后来已经被该客户抵押给商业银行,该公司根本无法行使权利。第二套其夫妻共有房屋已经被其出售,产权已全部转让,后经调查,当初的抵押行为已被公司直接业务人员未经公司同意私自取消。第三套岳母基本生活用房在该业务抵押之后还出现了二次抵押,并且该房屋为住户唯一用房,也是无法强制执行的。至此,该业务原本认为的抵押充足、风险较小,最后结果为竹篮打水,损失惨重。就是因为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公司抵押制度,后期公司相关内部控制薄弱,监督体系缺乏,相关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未实质得到执行的结果。
  第三,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具有内审机构,但其不能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内审职能严重弱化,已经无法依据其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做出正确评价。由此,会给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各级管理者留下很多操作空间,便于其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不力的因素,收受贿赂,非法占有企业资金,侵吞公司财务等。
  三、改善内控制度相关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重视企业员工素质,筑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众所周知,管理究其根本就是管人,管理理念最鲜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公司职工的整体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调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达到最佳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依附于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执行行为以及企业管理者对内控的注重程度。企业应注重对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研究,多关注其心理需求,加强内控管理的宣传和沟通交流,以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以便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达到真正的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职能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程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程度,应该有较为明确的认识。企业应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并且不断加强在职员工的在岗培训及后续教育,对企业关键岗位应该定期进行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应该严格分离,以便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定期核查,依据企业业务发展的特性,及时发现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短板,以应对舞弊行为,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在具备了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和员工的内控意识之后,企业就基本具备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是内部控制要发挥出其作用,还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以及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公司首先必须配备相关的控制制度,比如业务活动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的制度。其次,必须保证实施相关内控制度的管理层的适当性。最后,企业必须保证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要与会计法规相关规定相匹配,切实可行。尤其是中小企业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
  (四)建立健全资产安全完整的维护体系
  企业针对管理方面的欠缺,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
  第一,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生存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资金的流入流出,业务板块合理分配与使用方面都应进行严密控制,加强权限管理,减少资金流失,尤其是库存现金的控制,应做到日清月结,严防坐支现金及白条抵库。
  第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资金回笼,以便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使用效率。这是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定期核定应收账款,定期分析账龄并制定相应的催收制度。为缩短回收款项的时间,避免发生坏账,可建立与相关人员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收措施。
  第三,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避免大量存货积压,资金呆滞,应确保企业库存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四,加强对公司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尤其是在公司各项物资的采购、领用环节,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企业资产安全。
  四、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达到一定规模时的必然产物。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已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经营活动存在,就必然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驾护航。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环境必然会产生变化。企业人员职能的调整、新旧人员的更替、管理手段的更新,都会造成原有的内部控制失效。所以,现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不代表永旧有效。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营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其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控制功能,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更大的效果。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复杂多样,组织结构及其产业特点多种多样,各具优缺点。只有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形、具体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设计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使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其稳步快速地发展扩大。
  (作者单位为中国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姚艳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湖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2010.
  [2]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B/OL].中国学术期刊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6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