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公益性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比较企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差异,进一步梳理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研究发现当前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科学安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意识、预算机构和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控制实施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规范等几个方面,结合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6-0108-0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activitie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particularity of internal control of public welfare institutions is further sorted out.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public welfare institutions include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safe awar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the imperfection of budgetary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erfection of budgetary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dgetary control and the non-standardization of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etc.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Keywords: Public Welfare Institutions;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Supervision
   [作者简介]陈伟(1968-),女,汉族,湖南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劳动工资、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一、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自上而下不同管理层级协同领导和员工共同完成的企业管理过程。公益性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管理经营理念和管理目标的差异上,但二者都需保证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财务信息真实有效,能够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相较于企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其负责性和系统性丝毫不逊于企业。例如,在事业单位内部,为了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营基本需求,稳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按部就班实施,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提升管理决策财务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在事业性单位内部各个层级和各个部门之间实施的多种多样的财务管理和信息约束等一系列手段的总和,都可以称为内部财务控制。
  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一类特殊的事业单位,是基于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满足社会广大群众公共效益的最大化的组织单位。伴随着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人群对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的需求愈加强烈,直接造成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成本不断增加,在参与社会公益事务管理服务上不够及时和全面,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资源方面具有稀缺性和限制性。因此,为提高新时期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社会资源的优先配置和充分利用,合理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保障社会经济公益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强化和完善公益性事業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整体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较慢,在建立行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制度的同时又面临不同的挑战,社会群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日益增长,与公益性事业单位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都是眼下必须要认真科学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安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意识
  内部控制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通过加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和提升相应的素质,从而促进和指引内部控制信息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但从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工作整体发展的数据和资料来看,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科学、安全、高效的内控信息体系,没有完全发挥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功能。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理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依旧固守于传统的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控制理念上,没有真正意识到科学、安全的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和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理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依旧徘徊于传统的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控制理念上,没有真正意识到科学、安全的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没有真正建立马克思科学价值观,没有理解意识对于行动起到的积极作用,从业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内控机构和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机构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主要体现:一是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真正建立起来,仅仅只是在常规的财务管理实务的操作上进行,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核算和人员配合上难以协调和相互制约。二是岗位设置不规范不科学。混岗、重岗和漏岗,或者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相互推诿扯皮、不作为或乱作为。三是岗位职责不规范不科学,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以及授权不当,产生内控缺陷造成内控风险,一定程度上导致“小金库”“公款私存”“监守自盗”“中饱私囊”等乱象频发。
  (三)执行社会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正常进行现代化管理制度运营和内部控制信息化过程中,经常会面对一个普遍性存在的困难就是效率低。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人员,整个过程缺少标准的流程和科学的规范,对财务预算和内部信息控制带来一定的偏差,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信息沟通的滞后和控制结果的失效。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获取超额预算的私心和目的,导致在争取国家财政拨款的过程中,过分夸大超支和虚空地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带来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低下。
  (四)預算控制实施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规范
  预算控制的实施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是实现公益性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高效执行的关键举措。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会带来国家财政专项拨款的极大浪费,会造成公益性事业单位现代化财务制度的失真和失灵,以及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会带来事业单位不断调整和重新规划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事业单位预算的科学实施和内部控制的作用;缺乏严谨明确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会掩盖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导致在实行内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改正和完善,无法对事业单位整体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形成良性的促进和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和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尚且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由于存在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执行不彻底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新时期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控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结果。缺乏监督机制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结合,会导致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标准缺失,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果无处评价,这会削弱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影响,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效用和社会重要性不断变弱。
  三、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应该明确公益性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的区别,公益性事业单位提升内部控制意识,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单位环境,积极为事业单位宏观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工作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最先认识到内部控制意识的重要作用,在日后的领导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承担内部控制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和贯彻内部控制工作的权责明确和职责义务,进而积极带动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内控意识的提升。其次,针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具体从业人员,要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业务要求,全面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从业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意识的建立,不断提升单位内部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水平,为公益性事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最后,提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绝对不单纯仅仅只是领导层和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提高,更多的是要培养社会监督和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环境,只有构建全面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科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
  (二)科学合理构建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新时期公益性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重要举措。要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重大挑战,系统地、科学地、合理地制定出能够解决事业单位实际内控工作过程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保证公益性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规范、高效。比如,合理优化岗位设置,通过规范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控活动,利用各个岗位之间的权责制约,能够更好更安全地完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降低和减少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完善和不规范。
  再者,构建公益性事业单位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绝对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更多的影响因素是对人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这是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明确不同岗位的权责并建立互相制约关系,不同岗位应承担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地、规范地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的执行能力
  新时期背景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于社会群体和组织机构,一个最为鲜明的标志就是其公益服务的职能需求。不同的组织机构和社会群体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会有不同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水平。比如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住院费用漏缴和滞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不健全,无法顺利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这就要求医院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合理事件的发生原因,各个相关岗位人员要认真进行自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领导层也要重视出现的问题并建立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和提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的执行力度和业务水平。
  (四)全面建立预算控制和内控监督体系
  面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不精确和监督机制不全面,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编制、分析、实施和控制等环节的具体制度建设,同时针对监督体系的具体内容和体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加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体系建设,提升执行能力。一是科学规范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措施,从整体上加强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以及预算经济预测分析工作的进程安排,实现预算安排、协调和控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二是确定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体系为单位外部的监管和单位内部的监管相结合的制度,单位外部的监管保障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的公正性和真实性,通过外部监督进而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风险和预算违规操作,促进保障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和内控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合规性和程序性。单位内部的监管是对公益性事业单位最为根本的内控监督,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监督管理制度,厘清各个岗位相关的职责权限,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执业水平,彻底贯彻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从而全面建立和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科学、有效、规范的预算控制和内控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苏慧.多种支付模式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设计[J].财会学习,2019(4):49-56.
  [2]傅冬雁.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刍议[J].财会学习,2016(9):8-10.
  [3]陈少云.基于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内控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9(3):4-13.
  [4]张慧玲.加强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3(9):5-18.
  [5]朱志国.浅谈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人民论坛,2008(4):34-35.
  [6]韦志奇.浅谈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从热林中心特色财务管理谈起[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8):26-34.
  [7]刘革.浅析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9):3-4.
  (责任编辑:郭丽春 刘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9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