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广乾 王昌明
[摘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以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和动力的获得和创新战略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改革对策。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内容影响路径对策
一、引言
自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创新理论逐渐趋于完善,尤其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许多学者国外的有Crawford、Hoffman、Stopford、Nakahara、Zahra、Lumpkin、Dess、Fujita等;国内的有傅家骥、刘垣等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企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家、研究与开发、核心能力、能力匹配、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支持程度、市场研究、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调性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却没有重视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对其研究只是散见于对以上因素的研究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公司治理缺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作用以及改进对策。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内容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企业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企业技术创新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
1.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影响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基本资源是资金、人才和信息。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技术创新必要资源的获得途径。首先,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募集资金的方式和资金的可获得量大为不同。只有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比较容易地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额的资金,从而可以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技术创新选择。其次,公司治理结构也影响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的获得。日德的内部治理模式,倾向于从内部选拔经理;英美的外部治理模式,倾向于从经理市场聘用。再次,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信息的传递。以内部监控为主的治理结构,有利于创新信息的内部传递却不利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信息的传递;而以外部市场机制为主治理结构有利于外部信息向内部的传递却不利于企业内部创新信息的统一和传递。
2.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者技术创新动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营者创新动力主要取决于经营者个人目标和所有者目标的偏差程度,偏差越小,经营者的创新动力越强。其次,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股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当经营者与董事会不重视技术创新等长期价值创造活动时,只有大股东才有足够的动力与能力通过人员撤换等手段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但是不同类型大股东投资目标各不相同,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也会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压力抵抗型大股东如企业集团、共同基金、共同退休基金等更愿意并善于通过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
3.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要依据经营层提供的信息。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一般来说意味着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这对股东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相反,经营者一般不愿意对长期性的R&D项目冒险投资,因为这种投资往往意味着较高的失败率,从而经营者必须面对所带来的职业风险。而且,针对财务绩效指标来评价经营者,也使他们倾向于那些可测量的短期性回报项目,而回避那些具长期风险的创新项目。因此,只有通过激励机制使经营者的创新观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才能依据其提供的信息,制定出正确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路径分析
1.股权结构与技术创新
不同类型的股东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公司的不同股权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技术创新决策。首先,适度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股权过于分散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企业技术创新受到忽视;过高的股权集中度又容易出现大股东掏空公司或中小股东的行为。适度的股权集中度使大股东既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又受到来自中小股东的监督制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其次,国家股比例过大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国家股东不同于流通股东和法人股东,国家股东不仅关心公司的回报,而且还关注就业、财政收入等指标。在多重目标约束下,国家股有时会为了其他目标而不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放在首位,管理层为了当前利益而忽视技术创新,导致企业技术知识积累的困难,利益相关者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董事会与技术创新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对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影响。首先,董事会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多元影响。一方面,内部董事比外部董事具有信息优势,更能把握住技术创新机会。但是,内部董事具有技术创新行为短期化倾向。另一方面,外部董事能够在技术创新战略决策过程中导入他们的独立判断,提供公司技术创新没有的技能和经验,但是外部董事缺乏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内容。其次,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知识在董事会内部更好地实现互补。另一方面却使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难度加大。
3.经营者与企业技术创新
经营者即是技术创新的具体决策者和实施者,又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对象之一,因此,必须让其具备足够的创新动力。首先,增加经营者持有本公司的股票份额,延长经营者任期。经营者所持的本企业股份上升,其技术创新观念具有更强的公司价值最大化导向;延长经营者的任期,可以使其为企业积累更多的技术创新经验。其次,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对经营者的创新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产品市场的竞争使经营者为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而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资本市场的竞争会对企业融资造成重大影响,而资金则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需的资源;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经营者通过创新把企业经营好,以便使人力资本保值增值。
四、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技术创新的制约
1.股权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动力支持
我国企业股权结构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或外资股等,国有股和法人股暂不能流通。这种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经营者容易做出偏离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技术创新决策。企业的多级代理关系使处于下层的代理人就容易利用非对称的信息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在股权不可流通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也是有限的。其次,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排斥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压力敏感型机构非常注重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在一股独大以及在股权不可流动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无法参与公司治理。再次,不合理的股权结构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在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可流动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只有来源于自身积累和债务资金,企业资金来源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
2.董事会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战略支持
我国企业的多数董事会在某种程度上己经形骸化。首先,只强调监督功能,而忽略决策功能。董事会成为权力角逐的场所,关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决策被放在遗忘的角落;其次,董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我国企业多为改制而成,董事会的成员基本上是以原来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为主,外部董事对公司的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降低了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再次,董事会结构单一,董事的责任不明确。我国企业大都没有建立技术创新委员会,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落实;最后,董事会经营管理能力较低,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与技术创新管理的高效性。
3.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者缺乏技术创新积极性
首先,经营者的内在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企业经营者激励手段单一,结构不合理,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造成企业人才流失,必然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其次,经营者约束机制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中大多数经理人员是由上级部门任命,好多公司选择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肩挑”模式,使得董事会的制衡作用完全失效,内部约束机制完全丧失。并且我国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尚未发育完善,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制约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抹杀了经营者的创新积极性。
五、推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对策
目前,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将企业技术创新纳入公司治理改革的目标,对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公司治理改革的进行。
1.改善股权结构,发挥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
首先,提高企业经营者持股比例,使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尽可能保持一致,并使经营者能始终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改善企业股东构成,降低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增加民营或股份制生产经营性企业集团或公司的投资,从而加强来自股东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再次,培育本国机构投资者,引进国外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能力的培育。
2.完善董事会结构和功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
首先,强化董事会的职责,完善其决策和监督功能。加强董事会战略决策职能,以提高董事会在事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中的决策科学性。其次,确定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和构成。根据公司的行业特点和经营规模,设计合理、适当的董事会规模和人员构成,使其既能最大限度代表公司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又有利于提高公司技术创新决策的高效性。另外,引入适当的外部董事,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再次,设置专门的技术创新委员会,负责技术创新项目的提出、风险评估与监控,提高创新决策效率和落实相应职责。
3.完善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经营者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首先,更新价值观念,为期权激励打下思想基础。提高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经营者持股比例,使其利益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计划。其次,完善经营者的选聘机制,提高经营者选聘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实现公司内部的分权制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效率。再次,逐渐完善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尽快的建立起经理人市场,使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逐渐发挥作用,使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在内外约束下高效合理。
参考文献:
[1]Nakahara,T.,Innovation in aborderless world econom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7
[2]Crawford,C. New product failure rates: A reprise[J].Research Management,1997
[3]华锦阳: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1):52~57
[4]徐金发等: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02,23(4):11-15
[5]李垣等: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6]刘晓敏等: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5):697-7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