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英杰 赵春琳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面对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略部署,高校教育需要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改革。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产业层动能转换、器物层动能转换、空间层动能转换及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的外部环境下,未来的会计人才应成为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的跨专业人才、国际化的管理型人才及较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并从构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逻辑、基于大学特色推进跨专业的融合化、加大国际人才培养及变革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化;会计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G1642
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双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发挥山东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作用的决策部署,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转化总体方案》。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体现了哪些方面特征,特别是对会计教育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变化,高校会计教育如何符合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面临的环境变化
会计是环境的产物。经济环境决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同样,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新旧动能转化背景环境下,高校会计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体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由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的产业层动能转换
传统工业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方式来进行经营和发展的,这种依靠高耗费资源投入的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已受到人口结构变化、资源减少等供给约束并带来了严重环境恶化的后果。而新兴产业是在高新技术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智力所形成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具备资源节约、带动发展能量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为此,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着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化。山东省经济结构与中国的经济结构高度相似,山东是经济和农业大省、资源和人口大省,重化工业占比高,形成了以制造业、高耗能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大多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山东省经济总量虽然在全国排名靠前,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拉动百分比并不高,为此山东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提出要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层面的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
由传统工业到新兴业态的产业层动能转换进程升级中,健全人才支撑体系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保障。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是经济管理的基础,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需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支持。
(二)从传统技术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器物层动能转换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业升级转型大都遵循由手工生产到机械生产再到现代化生产的器物层演进过程,由手工劳动为主的原始农业、机械制造为主的传统产业再到信息化和智能技术为主的现代产业转变。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和生活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的石器、铁器等简单器具维持,刀耕火种,广种薄收,人力是主要生产力,生产效率极其低下。18世纪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内燃机、柴油机等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机器代替手工的机械化时代。机动车代替了牛车、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后,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技术促使传统工业向敏捷化和智能化转型。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核心技术推进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带动了新技术发展。面对着从传统技术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器物层动能转换,我国政府实施了“互联网+”战略和以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基础的新技术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山东省也提出密切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崛起和扩容,构建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面对着传统技术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器物层动能转换升级,会计因其财富计量、价值创造和引导资源流动和分配的功能,将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契合环境的变化,适应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
(三)从区域全国到国际发展的空间层动能转换
传统企业的发展空间大都属于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主要以本地区、本省或我国为主要的市场范围,但由于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导致了产能的大量过剩。基于此,我国着眼于全球战略来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加快推动国际化战略来扩大发展空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解决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为此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山东省也提出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投资合作,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高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等。
面对着企业的发展空间转换,作为提供企业重要信息流,具有计量功能的会计必然在企业空间动能转化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会计人才必然要适应企业空间扩展的新要求,站在配合和促进企业“一带一路”发展的高度上储备知识,提升能力并转换思维。
(四)从传统业态到新兴业态的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传统依赖自然资源、人口红利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创新知识、创新技術、创新人才、创新制度等资源为支撑的新兴商业模式。新兴商业模式体现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整合和重组企业经营的内外要素集合,形成的具有独特竞争力运行模式。山东省作为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原来主要支柱产业集中在煤炭、建材等资源型和初加工型工业,依靠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的新型商业模式业态相对缺乏。基于此,山东省提出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培育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 从传统业态到新兴业态的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会引致企业的管理变革,企业需要寻求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式,迫切需要大量创新性会计人才。在发展新兴商业模式的大环境下,随着企业经营运行模式的转变,会计人才的专业素养,掌握新技术能力等都需要发生变化,来契合商业模式的变革。
二、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发挥会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新旧动能转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产业动能转化需要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产业层的动能转换意味着传统产业壁垒将被打破, 随着新业态的出现,会计人才原有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及思维模式等都将被打破,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将成为人才供给的标准,具体体现在:
1.化解过剩产能,需要精通税务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我国针对“僵尸企业”出台了企业破产、重组的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同时为支持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了这些企业所得税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上述变革就需要会计人才对破产清算企业的破产财产、债权、净资产及损益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掌握所得税减免的相关政策来协助化解过剩产能的顺利推进,并且需要熟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熟悉提高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等方法,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
2.提升传统产业改造,需要专业股权和担保核算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地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是提升传统产业改造的重点,民营资本要通过资产收购、产权受让、参股控股及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掌握股权转让知识,运用会计量化思维,准确核算股权的增减,运用公允价值对股权进行衡量。同时,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我国提出将支持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员工持股标准及数量,掌握员工持股授予日、等待期、行权日等不同阶段的核算方法,基于公正角度确定股票的公允价值。
3.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需要跨专业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为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会计人需要从仅掌握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向跨专业的综合性会计人才转变,以“会计+行业知识”为内容,服务于新兴行业。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及经济法等专业知识,还应当学习与不同新兴行业相对应的跨专业知识。换言之,会计人才需要从专业专才转向具备多维度知识结构和多学科交融的通才,以适应融合新旧动能在转换的时代需求。
(二)器物层动能转换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跨专业人才
会计行业同样也经历了从传统技术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器物层转变,体现为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计算机直到当前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演进。会计数据处理工具器物层的转换,必然引起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转变,具体体现在:
1.适应器物层动能转换掌握信息技术的会计人才
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具备“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跨专业人才成为适应环境的必然。会计人才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安全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才能更好地将会计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融合,应对互联网等新技术变革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2.适应器物层动能转换的专业价值型管理人才
新兴技术发展为会计核算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即意味着会计人员局限在传统的记账、核算、报表等财务会计工作,要转向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工作。参与战略决策的能力将成为未来会计人才必备的能力,会计人员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统筹从资金预算、生产计划到内部调控、财务分析等经营机制的一套应用管理体系,实现由核算型向价值管理型人才的转型。
(三)空间层动能转换需要国际化的会计人才
空间层动能转换同样需要会计人才的适应性转变,因为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国际商务语言和经济管理活动,是各国经济沟通交流的桥梁。会计既是信息系统又是利益协调机制,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有序展开中发挥着沟通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吴艾莉等,2016)。随着企业发展空间转换,对会计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及服务于全球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对会计人才需求体现在:
1.适应空间层动能转换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等的管理人才
为支持走出国门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会计人员需要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业务才能适应国外经营环境变化,处理“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企业所面临复杂的会计问题,在国际产业、金融领域及并购、转让、外包、破产清算及税务服务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2.适应空间层动能转换熟知国际工程投资等的管理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倡议的实施,我国将成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重要推动者甚至主导者,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通晓国际工程投资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为企业解决“一带一路”国家中相关投资、工程设计与竣工审计、工程款、决算审计、工程成本审计以及后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需要较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同样需要会计人才的适应性转变,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从客户角度思考设计企业行为的同时,更需要具有开阔视野、创新思维的人才保障和支撐,支持商业模式层动能转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体现在:
1.适应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通晓绿色经营评价体系的创新性会计人才
企业作为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是实现环境控制政策的基础载体,企业环境管理是“生态建设”的着力点,这就需要会计人才通晓环境会计核算、环境产权、环境绩效评价、环境信息披露等知识,编制企业环境资源管理和环境报表等来进行企业环境管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环境。 2.适应商业模式层动能转换,精于投融资金融业务的创新性会计人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方案提出要扩宽改变投融资方式,推动保险投资从债权投资为主,向股权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拓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适应环境需求,一方面要具有风险意识和评估能力,在可接受的风险下以较低的成本融资、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进行创新投资,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创新性投融资思维,摆脱拘囿于传统借贷或者发行购买债券等投融资方法,具有准确计算投资项目的回报率估算、风险评估以及确定可承担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等创新的专业能力。
三、新旧动能转化下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人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根本保障。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更需要高校破解会计人才的供给难题,提高会计人才的供给效率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一)构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逻辑,重新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理念
1.高校需要实施以新旧动能转化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逻辑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必须能够满足社会所需人才和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会计教育必须以新旧动能转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深厚和广博专业知识的未来从业者。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企业发展机遇和价值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方式转变等,这一系列变革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的参与者之一,其职业能力也必须为企业管理服务。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形式下,高校人才的培养逻辑应定位于提升会计人才适应时代需求的管理能力,从单纯的会计技术核算向价值管理转变,从传统合规性管理向战略性治理转变,从掌握会计知识向精通多学科交融知识转变,从局限于国内视野向全球性思维模式转变。
2.高校需要树立培养“能动的人”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过程中所传授的理性认识及观念体系,高校应该树立培养“能动的人”的理念,会计人才需要精于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坚守职业道德,立足 “成人”和“成才”两大基本任务。作为会计人才,应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潘序伦,1980)。高校会计教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专业基础、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四维”一体的培养,使学生未来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视野开阔、人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的精英人才。高校培养人才一方面需要突破单一学科限制,对学生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养,另一方面要拓展培养环节,把握提升会计人才能力的全流程,坚持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把会计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等培养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将培养“能动的人”融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二)基于高校特色推进跨专业的融合化,构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呈现趋同化特征,高校应根据各自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创办特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破除学科壁垒,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学习,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人才定位、专业设立及课程设置的培养内容。
1.中国海洋大学构建“会计+海洋”特色课程体系,为海洋产业培养会计人才
山东海域面积约为4.7万平方千米,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为此山东提出立足海洋产业特征和发展优势,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提出将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国海洋大学地处青岛,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和学科优势,应该创建“会计+海洋”特色专业,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海洋学、水产学、海洋生物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培养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海洋生物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青岛大学构建“会计+医学”课程体系,为医养健康产业培养会计人才
山东省提出要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青岛大学作为省属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其医学部是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医学部和临床医学为国家特色专业。该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进行专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医学部强势专业的资源优势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生物、医学等方面的讲座和课程,培养既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了解医学知识和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3.山东农业大学构建“会计+农业”的课程体系,为高效农业培养会计人才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山东农业大学是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农业大学应该依据农业方面的学科优势,利用优势资源创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植物保护、生物农药等农业选修或者通识课程,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农业方面相关的知识及农业会计问题。
当然,作为高校多达141所的高校大省,其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开设其特色的课程体系,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
(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必然促进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这一进程中,会计发展要服务于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学会计教育必然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端国际化人才需求,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1.通过国际融合式教育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高校應通过采用国际合作办学的方式,加强与国外知名会计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合作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一方面加强国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设立国际交换生项目,派送学生到国外学习进修,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国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设立国际创新班,建成一套完整可行的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培养出更多通晓国际会计知识的人才,来适应“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发展。
2.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在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高校可通过采用国际新版英文会计教材,增加国际会计准则等相关课程,加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的课时,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進程。同时在教学方式上鼓励教师开展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将会计的双语教学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推进会计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制定创新性的组织形式,变革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是创新,人力资本质量、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要素。未来会计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高校要制定创新性的组织形式和培养计划,在培养模式方面可以通过以下路径。
1.采用慕课等方式变革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局限在本学校和本专业的课堂中,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课程形态,采用慕课等网络学习方式。慕课是将信息技术推广到教学教育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大型数据库,将最优秀高校教师知识视频和学习内容等资源存储在互联网云端,打破了高校时空限制。高校应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方式,将未来会计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慕课的交互平台场景学习、分散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解决跨学校、跨学科及跨专业等方面的难题,培养学生成为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性人才。
2.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校作为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时要由传统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由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向案例教学和交流讨论,由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向以学生为本等教学模式的多维转变。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采用交互式学习、案例研讨、管理实战、情境模拟、沙盘实战模拟等教学方式进行。如主题讨论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出知识框架,激励学生主动查阅书籍、专业文献独立进行学习,在研读书籍文献的基础上写出综述,并在课堂上就相关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及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该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
总之,面对着新旧动能转换环境的变化,高校会计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人才需求,进行适应性人才培养转变,才能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来契合时代的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慧凤,姜苏娱.我国会计教育研究文献评述[J].会计研究,2015(6):80-86.
[2]张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7(12):12-19.
[3]赵丽娜.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研究[J}.理论学刊,2017(3):68-75.
[4]董晓芳,赵守国.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科学管理研究,2017(1):83-86.
[5]何传添,刘中华.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4(1):91-96.
[6]吴艾莉,王开田.“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54-56.
[7]陈英,林梅.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5(10):150-153.
[8]周舟.“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跨界培养对策与建议[J].江淮论坛, 2017(3):74-77.
[9]孙玉甫,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运用与会计转型升级[J].会计研究,2017(2):9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4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