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地方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9年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政府會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深深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怎样能够将《政府会计制度》与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是各大高校财务管理者和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对高校财务人员来说更是一大挑战。本文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做了比较,结合地方高校财务部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快速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策略,希望研究能够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 地方高校 财务管理模式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财政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1]。《政府会计制度》明确提出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功能;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相关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2]。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制度》统一了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通过会计制度的统一,提高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其特点有以下四方面:(1)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增加了收入和费用核算内容、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2)改进预算会计功能,除满足《预算法》要求外,均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3)整合基建会计核算,该部分核算不仅要遵循相关会计制度,而且要按照国家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并按期并入单位“大账”。(4)完善报表体系和结构,《制度》中提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2]。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机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部署和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方面具有双重意义。论文通过比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差异,便于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通过一年的实施,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比较
一个好的财务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充分接受和理解其内容,通过与旧规定的比较,找到差异,详细分析,并使用新制度指导工作,最终落地。2019年1月1日起,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其与过去采用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何异同?对于高校财务人员,找到二者的差异有利于有目标地学习和贯彻《政府会计制度》。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政府会计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总结如下:
(1)制定依据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侧》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定[3]。《政府会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2]。
(2)基建业务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要求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3]。《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基建账直接并入“大账”,并在“大账”中进行基建业务核算[2]。
(3)核算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所采用权责发生制[3]。《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只实行核算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2]。
(4)会计要素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要素主要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支出、收入[3]。《政府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要素主要包括收入、费用、负债、资产与净资产,预算要素则包含预算支出、预算收入以及预算结余[2]。
(5)报表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要求会计报表[3];而《政府会计制度》中要求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2]。
(6)记账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双基础、单系统、双分录记账模式[3],《政府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双系统、双要素、双基础、平行记账模式[2]。
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中的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在预算时考虑权责发生制[2]。目前高等院校还处于重视科研和教学,轻预算管理。预算仍然不能受到重视,特别是二级单位,预算往往在短时间内草草完成,预算不够精细和详实。另外,有些高等院校使用增量预算,其产生的问题很多。在《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为了应对这些必需做出改变,高校在进行新的预算编制时需要对折旧费用进行估算。
(二)核算中的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提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更新了会计核算模式,重构了财务报表体系,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大为提高[2]。《制度》中增加了高等院校核算要素和面积,高校传统的核算方法不能适应新规定。高校必须改进核算方式,扩大核算范围。另外,随着核算模式改变,《政府会计制度》中扩展了会计类别,增加了核算要素。随之,报表的结构也要复杂,这些因素不仅导致核算工作量增加,而且难度也明显增加。
(三)决算报表中的问题
高校中,决算报表起到帮助决策、监督预算完成情况和发现问题的作用[3]。而高校中决算报表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差异、准确性不够、不能反应现金流等问题。《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2],核算模式的变化,直接导致决算报表的改变。《政府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要求报表有更高的准确性。《政府会计制度》的报表有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2],这将增加工作量。《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把基建与财务报表合起来并使用新类别进行报表的编制工作[2],将增加报表难度。 三、解决措施
《政府会计制度》是新鮮事物,对各单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聚集地与创新基地,需要在新制度落实上严格做出榜样,高效率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不论是在对其他部门的表率上,还是对政府财政制度的落实上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高等院校在落实《制度》时,要认清自身地位,接受新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一)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当中,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财务管理工中的重点。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可以看出高校的管理水平,基于此,高校要不断增强财务信息化,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并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工作,促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精细化发展。运用信息化技术,例如大数据、第五代通信技术等,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与专业的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并会同业务单位,共同开发个性化的财务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包括:预算管理、项目管理、会计核算、现金银行管理、往来款管理、财务报表管理、学生收费、宿舍信息与费用管理、学分制管理、学生奖学金、学生贷款、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信息校园网查询、后勤财务核算、科研、餐饮、一卡通等财务条目。并让该平台体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重要规定与理念、内部控制和以及一些个性化的制度与规定。要不断深入学习政府会计制度文件,结合学校使用平台的会计人员及教职工提出的宝贵建议(特别是计划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采购处、基建处、管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职工),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平台。另外,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定期绩效评价,做出梳理与改进,实现精细核算、优化理财。
(二)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提高再学习效果。通过邀请政府会计制度的研究者,甚至制定者,给予专项培训。学校财务部门应该聘请政府会计制度的研究者或专家作为顾问,随时解决新问题和提供改进建议。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抓好会计继续教育,切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另外,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财务考试,目前财务考试也能做到与时俱进,通过考试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培养复合型会计人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财务知识,同时也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强化法制意识,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能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维护会计工作和会计数据的严肃性和真实性,控制好财务风险。促进会计工作者主动强化自身并落实好衔接工作。
(三)增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意识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做到思想先行,行动跟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先于行动,才能将行动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建立《政府会计制度》理念是个精细而长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积极奋斗。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强化全面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要从思想上接受《制度》的优势,《制度》的制定引入了很多新理念和新要素,用来解决过去多项制度并存时产生的问题,执行后将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带来很多好处。②大力宣传政策。《政府会计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比变化较大,新制度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为全面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准确理解和有效执行新制度。有了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和执行。政府和高校应当发动起来,加强宣传。高校上下认识到执行的必要性,才会主动参与,这是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必由之路。③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为了健全工作机制和加快落实,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任组长,这样能强化学校教工对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便于协调沟通和资源配置;计划财务处领导作为副组长,要熟悉预算和核算工作,便于新旧制度衔接过程成中,人员调配和各项具体业务的顺利开展;计划财务处业务骨干、管理学科高校财务方向研究人员、计算机学科软件方向研究人员和国资处、后勤集团、学工处、采购中心等部门的业务处长组成组员。小组要定期学习与交流,制定专门制度和目标计划,分步骤有效地贯彻执行,使计划落到实处,确保新旧会计制度按时顺利衔接和新制度贯彻实施。
(四)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①优化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为有效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事业发展规划,坚持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通过规范管理、有效控制、追责问效、防范风险,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4]。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②预算精细化。改变过去粗放的预算管理思想,要做到精细预算。提高全校教职工高度的责任感,预算科目细化,做到科学预算、合理配置,实现高效运转。③革新核算模式。《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前的核算方式将预算作为核心,收入、开支、结余相结合。《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优化了核算方式,其双模型结算很好地包含了过去的核算方式。制度中的核算方式增加对财产、负债、收支等方面的核算和考察[2,5]。学校要安排专人开展核算,学习和采用新的核算模式。④建立标准化。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标转化理念,要将制度文件建立成类别明了,程序规范的体系。⑤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门户网站,代替过去传统的口头或手把手办理业务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的通畅、快捷和准确。
参考文献:
[1] 文继福,俸芳.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管理,2019,386:30-36
[2]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3
[4]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育部,2016.4
[5]凌华,张云清.“双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重构研究[J].会计之友, 2019,23:62-65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6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