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语教学模式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语教学是响应物流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随着双语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需要随着教学需求而改变。本文介绍了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的改进思路,为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一种工作语言,在全球供应链构建与跨境电商交易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作为各个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提升,对于推动当前物流学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教学特点与存在问题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供应链、了解供应链的驱动要素、需求预测、采购与库存管理、成本与风险管理、合作伙伴选择等各运作环节,通过案例导入、实训任务安排等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践为目的,建立供应链管理的最优化、系统思维。从教学内容分析,需要对供应链运作进行全面阐述,运用物流原理以探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企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课程偏重实践环节,与传统的物流学偏重理论不同,也与传统的专业英语偏重个别词汇、专业名词、语法等教学内容为主不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专业名词与术语的应用场景与情境,将基本原理与实践联系起来。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培养其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
   1.双语教学人才缺乏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执教人员首先需要有企业实践经验,才能深刻理解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核心能力,理解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跨国企业工作经验,或日常工作用语是中文,就很难保持高水平的英语运用能力,也不能灵活地用英语跟学生交流互动,只能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计划授课,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注重双师型人才的招聘,但是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功底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面临巨大的备课压力、教学压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资源缺乏
   双语教材选择是否恰当,关乎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和教学效果是否令人满意。供应链管理理论流派众多,相应的双语著作却不多,除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宋华,罗纳德·H·巴卢)外,还有《物流学》(小保罗·墨菲)、《现代物流》(王淑云),以及我院采用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其他学者的供应链管理著作尚未出版中英双语教材。而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供应链发展阶段、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体现在教材中,有些案例并不适用于我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辨别理论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而不能全盘接受,照本宣科。而拓展专业知识,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文献,学生课外阅读双语资料缺乏,只能阅读英文原版或中文材料。全英材料增大了学习难度,有些专著并未译成中文,也无法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3.问答过程中文英语语码转换频繁
   根据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统计,上课讨论与本章节内容相关话题时,学生偏向中文转向英文,但讨论非本章内容或深入探讨时,问答双方英文转向中文的频率高。说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不能起到顺畅沟通的作用,学生仍然不可避免地使用中文来解释和纠正表达上的错误。包括单句内、句间、附加转换等多种形式。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频数非常高,从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学生的英文词汇量不足,对中文和英文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在需要精确表达某个概念理论时,常常出现英文到中文的转换方向,英文专业术语话题讨论只存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课下讨论基本都用中文进行。
   4.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综合知识较多,很多概念原理抽象难懂,教材中选用的导入案例多为国外知名大企业成功经验,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不符,我国中小企业急需的现场改进、改善案例不多,并不能直接套用国外大企业成功案例。因此,如何引導学生思考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发展困境,寻求发展思路,贴近生活实践,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理论学时设置比重过大,学生少有实操、现场观摩机会,例如对于各种形式的单据合同,不能掌握制定操作要点,又如对越库操作前期场地准备与车辆调度也难以理解。
   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进思路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双语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拒绝填鸭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调,以英语为工具,帮助开拓学生的全球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供应链优化的关键点,辅助学生做出系统、全局的调度优化与组合决策。供应链管理涉及诸多环节,既包括业务流程、国际管理和标准,也包括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技术。因此,我院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开始变革教学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入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物流学等中文专业基础课,下学期开设物流英语,重点讲授本专业核心术语以及国际物流通用词汇。一方面让学生有了相关物流行业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双语教学打下了基础。
   1.将合作学习引入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理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集体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者需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各自分配任务,从而弥补不同个体在知识、技能、信息等方面的不足,主动与教学者及其他小组成员沟通,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延伸性、综合性、应用性特点。单向的讲授法教学难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实现学生物流知识的建构。引入合作学习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表把合作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去,每个小组成员根据细分任务在课下查找资料,预习章节主要内容,共享查找结果,不但降低学习难度,也增加了组间沟通,锻炼了口语能力。而教师除了做必要的任务说明,还需要给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沟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作为评价依据。
   2.引入情景教学法
   在本门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物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设计不同的场景,并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项完整的物流任务。例如,在讲述国际术语部分,学生可以扮演买方、卖方、承运人、保险人等角色,研究相应合同不同参与方的责任、义务,通过谈判拟定合同条款。教师可以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避免实际过程中出现错误。角色扮演与转换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感受不同术语下,合同参与方权责的变化,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术语理解与运用能力。
   对于一些课程中涉及到的大型设施设备如起重机、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和图片介绍,更加直观易懂,达到教学目标。在情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多发言,多操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
   3.增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培训
   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较高。任课老师应定期参加国内外相关院校的培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吸取其他院校优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和扎实的英语功底,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从多渠道获取行业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理解物流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知识,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与理论结构,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明确,双语任课教师不应受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习惯的影响,过分注重词汇、长难句的分析等内容而把专业课上成英语课。不应脱离企业实际需要,讲授高深复杂理论而忽视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
   针对缺乏教学资源的情况,教研室可组织相关的专任教师自编教材作为双语教材或原版教材的补充。从发行的教材来看,原版教材因其语言地道,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同时,由于其相关专业知识难度适中,内容宽泛丰富,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也受到部分学生的喜爱,但是,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一些学科前沿的信息在教材中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补充。此外,受到中西方价值取向、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差异的限制,原版教材对中国师生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构成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消化与处理。
   4.以企业任务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块
   过去的教学设计以教材为依据,过于重视理论体系,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教学思路指导下,教师应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实际任务模块,让学生制作仓单、报关单、出入境报检单等任务,通过小组查资料、讨论、动手制作、上台演示、教师点评等环节结合,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学习、实践操作与演讲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商业贸易、进出口流程与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与差异,加深学生对任务要点的理解与把握,激励学生遇到问题善于进行实证分析与探究,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三、结语
   随着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我国一些高校逐步增加了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验证和完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本科院物流专业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本学科国际化的具体需求,不能照搬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方法,而是应该依托本专业特色,探索适合物流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国内外文化差異,各国物流发展差异,通关政策差异等,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促使任课教师“引进来,走出去”,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改革原有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形成本专业具有国际化素养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林路.物流管理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9(17):104-105.
   [2]沈庆琼,陈言国.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74-75.
   [3]黄相会.小组合作学习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9:136-137.
   [4]王丽莎.情景式教学法在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66-67.
   [5]宋勇.原版教材在双语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6):142-145.
  作者简介:吕昳苗(1987- ),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广州工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王丽忠(1956- ),女,吉林长春人,广州工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7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