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化妆品出口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仍然是阻碍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化妆品出口现状及特点的分析,结合国内化妆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探究我国化妆品出口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化妆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2-0021-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is still an important factor hindering China’s expor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osmetics expor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osmetics market, this article explores causes and effects of frequent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a’s Exportation of cosmetics,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Cosmetics; Export Trade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民对化妆品需求激增。据统计,2013—2018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出口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86%,而进口量增长更为显著,年均增长率达到41.03%(数据来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计算得到)。我国化妆品出口量增速明显低于进口量增速,且国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所占份额都较小。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我国化妆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我国化妆品进出口呈现出口增速放缓,而进口量价大幅齐升的特点,国内化妆品大份额市场是由国外品牌统治的。2017年,占据我国化妆品前十大市场的公司里,只有上海上美、百雀羚与珈蓝集团是国内企业,且市场份额占有率总计仅为17.97%(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我国化妆品产品在国内扩大市场难,“走出去”也难,既是因为自身竞争力不强,也是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更加剧了这一困境。
  国内外学者就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成果丰硕。姚明月等(2016)通过构造进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产品创新成本对贸易壁垒的敏感系数越小,外生的TBT对激励企业创新更有利;徐维等(2013)从农产品分析,与丁阳等(2016)持类似观点,认为TBT对我国出口的负面效应显著,技术差距是根源;唐若铭等(2018)认为TBT的成因包括国内标准更新慢,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企业应研发自己的核心与尖端技术;Li Y等(2012)通过整合分析,指出TBT包含一定的积极作用,其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被夸大;Otsuki T等(2016)认为标准旨在克服市场失灵,但易对外国公司造成壁垒,TBT提高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和额外费用。
  可见,很多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展开丰富研究,但已有的成果多是从机电、农产品产业入手,本文则拟以化妆品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遭受TBT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其影响,以期为我国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二、我国化妆品出口遭受TBT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产业发展迅速,出口、进口均有所增长,但进口在数量或金额上的增速都远超出口,进口单价普遍高于出口单价且相差悬殊。同时,出口因受TBT影响而遭撤出市场、消费者警告、销毁、召回等通报措施的案例频发,对我国化妆品出口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我国化妆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地。其中,欧盟非食品类产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我国出口化妆品的通报较多。
  (一)欧美通报数量较多,且欧盟主要通报国家相对集中
  2018年,FDA频频通报我国出口化妆品,连续在7、8、9三个月份各通报了5批次,5月共通报15批次,1月更是高达31批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贸易纠纷(数据来源:FDA官网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importrefusals)。
  如表1所示,2016—2018年,我国出口的化妆品在欧盟受通报数量较多,而2019年仅上半年通报批次就达到了12批,应当引起重视。2018年欧盟共对外通报121批次化妆品,其中原产自中国的最多,占比达到12.4%。发起通报的国家较集中,其中捷克共和国14起、法国6起、荷兰5起、德国4起。对于上述产品,政府当局对相关零售商下令,采取了销毁产品、撤出市场、禁止销售等措施。
  (二)被通报的产品类别较为集中
  如表1所示,被通报的产品大多集中在香水、染发产品、眼影、睫毛膏等。这些类别的产品相对于功能性护肤品,技术要求不高,制造成本较低,是很多国内低端化妆品厂家生产并出口的。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捷克共和国是对中国出口化妆品通报最频繁的歐盟国家,且有13起是香水产品。通报的原因基本相同,即产品含有香精苯甲醇或芳樟醇等致敏性物质,但出口商并未在产品成分表中列出此类物质,违反了欧盟法规《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对消费者造成安全隐患。各批次通报的香水品牌型号不尽相同,反映国内厂商未能及时关注同类型产品遭受通报的信息和进口国法规要求,不能严格把控产品成分,规范产品标签。   (三)禁限用物质超标与标签不规范是拒绝进口主要原因
  含有不安全色素是近年我国出口化妆品遭FDA通报的主要原因之一。标签不规范现象在FDA的通报案例中更是频繁,2018年5月FDA对我国出口化妆品的15起通报中就有12起和标签问题有关。我国厂商忽略的主要问题有:净含量和重量单位的明确要求,标签在包装中应处位置和厂家标注方式的细节要求,必须对不适合使用的皮肤部位作出警示等。
  化学因素是欧盟通报的我国出口化妆品风险类别中最主要的,进一步看,在欧盟的通报案例中,化学风险中又包含禁限用物质超标和标签不规范等原因,具体以进口国实行的化妆品法规为判定依据。禁限用物质包括重金属、致敏成分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石棉纤维、铅等重金属、过氧化氢等物质的频率较高,另外微生物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三、我国化妆品出口遭受TBT原因及影响
  (一)我国化妆品出口遭受TBT原因原因
  1.欧美等发达国家化妆品技术标准起步早,要求高且修订频繁
  企业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不够灵敏,对其他国家标准的差异及变化把握不及时。与欧美化妆品标准的较多差异严重阻碍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如表2,国内外标准存在差异是我国化妆品无法达到进口国要求的重要原因,也有一些标准我国已和欧美等发达地区一致,企业却没有严格遵守。2019年4月30日,欧盟修订化妆品法规(EC)No 1223/2009中的附件III和附件V,使氯咪巴唑在化妆品中的使用被进一步限制,并根据产品类别规定限量,这已严苛于我国法规,但我国法规还没有及时响应。这需要我国日化企业尽快跟进,以求达标。
  国家或地区项目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 美国化妆品法规21 CFR
  氯咪巴唑被用作防腐剂时,在化妆品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5%用作防腐剂时,冲洗类洗发水中≤0.5%,护发素、面霜、足部护理产品中≤0.2%—
  石棉在本技术要求中对应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下不得检出被列入禁用物质清单,禁止作为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虽未列入禁用组分,但实际检验中不允许检出
  甲基异噻唑啉酮( MIT)驻留类产品和淋洗类产品中的添加量均不得超过0.01%驻留类产品中不得添加MIT,淋洗类产品中添加量不得超过0.0015%禁止在任何化妆品中使用
  资料来源: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欧盟化妆品法规(EC)No 1223/2009、美国化妆品法规21 CFR。
  2.由于国内化妆品企业技术相对落后,未能达到贸易国的标准
  从自身角度看,国内企业由于生产和检测技术的不成熟,对产品质量控制不到位。我国化妆品市场中未注册的小作坊化妆品数量很多、分散且附加值低,这些化妆品外贸企业大多是代工生产,也有很多未注册的自主品牌。国产品牌化妆品成功出口海外的属凤毛麟角,低端廉价的化妆品却保持出口增长,如义乌有90%的化妆品企业从事着外贸出口,质量和服务远不及大品牌。目前我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基本被国际品牌占据,中低端多为中外合资企业,中小企业在低端市场挣扎,资金力量有限,独立研发能力弱,加之对产品质量不重视,导致低端化妆品市场充斥假冒伪劣或仿制品。
  3.国内化妆品市场无序竞争,厂商标准意识薄弱。
  如表2,石棉作为一种有害物质,在我国、欧盟和美国遵循的化妆品法律规范中都被禁止检出,但2018年我国出口捷克共和國的化妆品套装和出口荷兰的粉饼仍被检出含有石棉,可见生产商的标准观念非常薄弱。2017年,美国化妆品市场CR10为57.6%,而我国仅38.5%(数据来源:前瞻网https://d.qianzhan.com),企业分散,竞争激烈。化妆品行业门槛较低,低价格低定位的企业居多,缺乏自主创新和营销能力,再加上国产品牌信任缺失、恶性竞争,品牌难以树立。很多外贸出口企业往往奉行一套标准,没有意识到标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差异,没有按照贸易国的标准进行标签标注,部分企业只顾追求短暂的利益,为降低成本随意添加禁限用成分的现象普遍。
  (二)我国化妆品出口遭受TBT影响
  1.负面影响
  当出口的化妆品被通报、召回甚至销毁,高额的检测费用和损失给企业造成额外经济负担,影响企业声誉,还容易引起贸易纠纷,危害国际贸易双方的正常利益,不利于国家关系发展。出于歧视或有意限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一步加重负面效应。2016年6月,江苏昆山向美国出口的一批化妆品通关时被FDA检查出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菌类超标,被扣留无法入境,但所涉菌种并非FDA通报项目中需强制检测的,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出口的频繁受阻还影响着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造成的不良舆论效果严重阻碍我国化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2018年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36.1%的消费者购买的化妆品中进口品比重达30%。75%的消费者无法靠国内市场的护肤品满足需求,38%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增加进口化妆品消费。
  2.正面影响
  首先,借鉴欧美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进出口商品的排查更加严格,国家质监局对国内流通的化妆品检验也更加严格,在长远上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其次,根据通报情况,政府对国内外贸企业的乱象进行整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另外,化妆品出口受阻使国内化妆品企业警醒,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监管,关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国货百雀羚、玛丽黛佳等走出国门,在欧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其积极应对国际化妆品产业的标准变化,致力于品牌的打造,不断开发技术,才得以成功。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
  需采取措施来应对化妆品产业的现状,避免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被动处境。政府要善于借助WTO规则与程序在争端中保护本国利益,更要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动,完善相应的化妆品行业技术法规,尽快与先进标准接轨,并加强检验和监督。国家可以在更高层面上针对化妆品进行出口战略部署,鼓励并扶持日化企业打造品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企业层面
  要循序渐进,以推动产品的顺利出口。1.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对抗歧视性限制进口的行为;2.在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要及时把握国际标准变动信息并迅速应对,从源头甄选原料,加工程序中避免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重视标准履行和产品监管;3.向行业协会寻求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依照法律获得必要证明,规范注册流程;4.加大科研设备、人员与经费的投入,依据市场调研掌握消费者需求偏好,研发并生产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化妆品;5.主动探寻品牌建设道路,利用好中国特色,实现从代工到自发创新的质变。
  [参考文献]
  [1]姚明月,胡麦秀.外生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条件下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选择[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2):33-39.
  [2]徐维,贾金荣.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基于自贸区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3(1).
  [3]丁阳,金夷,王云飞.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J].科学管理研究,2016,36(9):46-50.
  [4]唐若铭,李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136-138.
  [5]HONG IN JAE(洪寅在).技术贸易壁垒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8.
  [6]焦阳,张晓丽,宋志刚,张艳荣.出口化妆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分析与应对[J].标准科学,2013(8):77-80.
  [7]Li Y , Beghin J C . A Meta-analysis of Estimates of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12, 34(3):497-511.
  [8]Otsuki T,Maskus K E,Wilson J S.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A Framework for Analysi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41(2):596-597.
  [9]李能,陳博,许玉旬,刘葵华.2018年欧盟化妆品监管动态回顾[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9,42(5):36-41.
  [10]姜丹丹.化妆品中防腐剂使用及国内外法规现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45(8):102-103,108.
  (责任编辑:郭丽春 刘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70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