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不断加大,其成本费用等财政支出也不断增加,新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为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公立医院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配置论证效能等管理手段严格控制医院的收支。本文以S医院为例,探析了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配置管理
一、S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S公立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其总资产6.3亿元,固定资产1.6亿元,设有19个行政职能科室,21个临床科室,拥有专业的传染病研究室,同时拥有64排、16排螺旋CT,AW工作站等设备。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医院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将固定资产作为有机生命体,在医院生产需求、制定规划与设计、采购、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改造、拆除报废等各环节实施内部控制管理,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式管理,S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S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体系存在多处缺陷,如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等部门的内控制度缺乏完善性,岗位责任制及岗位分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各部门及岗位的管理职责与权限划分不明晰,资产购置、使用及保管等环节的制约力度薄弱,在同一项目中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各自为营,实施分段化多头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容易使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空白地带,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无法及时找出责任主体,致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不佳。
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存在缺陷,如资产验收机制不健全,资产验收中缺乏完整的记录,资产卡片中未详细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附属设备等;使用审批机制不健全,设备出库后存在私自转借现象,并且资产故障后使用部门存在私自拆卸、重组资产情况;报废处置制度不完善,未及时申报已无使用价值的设备仪器,这一部分资产长期存在库房,不仅占用大量的空间,同时也加大了医院固定资产盘点难度。
(二)设备配置体系不健全
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配置中已建立可行性论证机制。先由各临床使用科室提出需求,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负责整理统计需求,并组织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集体论证和票决,形成配置方案,最终进入采购环节。但由于在准入环节过分依赖于需求方,其易产生如下问题:1.使用科室自身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高、大、上;2.前期市场调研与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细致,流于形式;3.对医疗设备可能涉及的配套耗材、易损件(配件)、后期维修维护成本、消毒灭菌成本以及使用中计费、社保报销比例等经济成本方面的了解较少;4.削弱对整个医院资源配置规划的统筹考虑,缺乏全局意识。
三、公立医院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路径
当前公立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辅以设备配置管理和论证效能管理,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一)梳理资产采购流程,科学购置资产
新时期S公立医院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组织预算管理部门依照医院发展规划、科室提交的设备申购申请、现有资产状况等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采购计划及资产配置预算等。这一环节中,科室前期应进行充分细致的市场调研,对医疗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填写《固定资产新增计划表》、可行性论证报告及参数等资料,经由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汇报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审核整理各科室上报的资料,包括购置原因、拟购时间、拟购数量、审核折旧资产购入时间及折旧年限等,之后填写《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表》,由财务部审批通过后纳入医院下一年度《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表》中[1]。
(二)强化资产使用控制,优化资产配置
针对当前医院中存在的日常使用量低、手术较多时不够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需实施收集统一管理,引进软件系统建设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外借形式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调拨。同时医院还需完善设备购置论证制度,制定医疗设备配置管理原则,以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控制。
1.完善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系统的设备购置论证制度可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因此当前医院需完善设备购置论证制度。这一环节,医院要明确划定设备购置的主体及相关职责,如临床使用科室,作为购置论证活动的全程参与部门,其要依据科室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将相关资料上报采购部门,把握制定论证过程的技术参数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执行购置论证活动的重要部门,其负责统筹科室购置规划,依照步骤开展购置论证等;医学装备委员会,作为院领导下审议和制定医院设备管理政策的跨部门联合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医疗设备管理的基本政策,讨论医院医疗设备年度预算计划等。同时医院还需规范购置论证流程,如科室依照需求填写设备购置申请,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汇总,汇总完结后,组织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可行性论证,结果呈报院办公会审批。
2.制定医疗设备配置原则
在固定资产使用配置中,医院需结合发展原则、实用原则、优先原则等制定医疗设备配置原则。发展原则方面,依据S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装备配置及保障要求等内容,注重功能适用、成本偏低的医疗设备的引进,加强计划管理,依照计划规范固定资产的配置活动,并增强使用及维修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实用原则,设备配置流程为先基本后高尖,先诊断后治疗,先国产后国外,同时注重设备的“技术精度”,不急于大型、万能设备的购进;优先原则方面,医院要依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机构规模、功能定位、事业发展规划等制定设备配置规划[2]。
(三)科学规划闲置资产,提高资产效益
新时期医院需构建科学完善的资产效益评估机制,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分析各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以筛选并评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房产、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期间医院可聘请资质及社会反响良好的评估机构对闲置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评估部门,由其对医院各闲置固定资产进行精准评估。评估结束后依据结果向财政部门递交出租申请等相關资料,经审批通过后开展资产外借等活动,并将出租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到国库部门。同时针对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可实施设备共享,即多家医院共同投入,共同使用,以盘活公立医院固定资产。
(四)健全资产报废机制,规范处置流程
新形势下,医院要制定健全的报废退出机制,包括固定资产核查机制、资产报废审批流程、资产损毁责任机制等,以规划固定资产的处理流程。在具体操作中,使用部门提交资产报废申请,医院组织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医疗装备委员会等部门论证评估、技术鉴定相关资产,分析资产报废原因并总结经验,之后依照制度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在报废资产鉴定审核通过后,由资产管理人员编制资产处置申请报告并上报财政部门,由其对上报资产进行再次报废审核。针对允许自行处置的资产,医院可通过公开拍卖、招投标或协议转让等方式实现其经济价值,之后将处置收入上缴国库。
(五)打造资产信息系统,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要加强资产管理各环节信息系统的升级与更新,加强系统数据端口连接,通过各软件系统的无缝对接统一系统编码,构建统一的HRP系统,并实现其与HIS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当前S医院已完成初始设备确认、基础档案整理核对等工作,建立了HRP系统,并在定期的系统升级与更新中实现了资产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系统、绩效分配系统、现金管理主机直联平台、医院内控一体化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HIS信息系统设计中,更新了各系统的核算功能,为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新时期下,公立医院要结合配置管理、论证效能等对单位固定资产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事前论证、事中控制与事后审核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张再丰,罗颖.城市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7,30 (4):68-69.
[2]陆婉敏,唐杭琴,王钟炎.探索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浙江某三甲医院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8 (10):68-69.
[3]吴日鹏,熊红品,陈伟豪.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论证管理[J].医疗装备,2017,30 (3):83-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8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