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价值高、周期长的特性,是公立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人次,也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目前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边缘化、碎片化,难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本文立足于省内三甲医院的实际情况,探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问题。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流程管理
  公立医院是一个市场化和行政化相结合的产物,医院的各项事务的管理上也存在市场化管理和行政化管理的矛盾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既是医院收入的重要依靠,又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年鉴来看,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总资产6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设备180亿元,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精细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效益问题。
  加之,今年全面实行新会计制度,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在资产购入折旧方面的账务处理完全趋同于企业会计制度的管理办法。将公立医院的购入固定资产按照资金性质不同,分为自有资金购入、财政资金购入和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在折旧方面也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对于会计信息来说,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医院的收入费用配比情况。同时带来一些其他账务处理问题。例如,用财政项目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需要进行项目核算,即每个财政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都要在每月的折旧凭证中单独反映折旧。加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短则5年,长则70年,折旧凭证将随之越来越庞大。配合新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精细化流程化管理更加迫在眉睫。
  一、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问题
  1.公立医院流程不严密,多科室并行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预算、采购、入库、日常管理、维修、报废、处置等多个环节,管理科室涉及财务科、采购科、器械科、基建科、维修科等多个科室。通常医院里会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软件将入库、查询、管理等不同权限的口令下放给相关科室。这涉及的一个管理上的隐患就是,当存在多个可以入库的口令时,同一项固定资产的重复入库的风险增加,同时在没有信息大平台的前提下,只有到了入库环节,才会产生一个唯一的资产编码号,难以与入库前的相关环节及后续的维修管理处置挂钩。
  2.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多,信息难以一致
  就笔者所在的医院来看,目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软件涉及三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主要用来办理固定资产的入库,日常管理。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用于账务处理。财政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监管国有资产,确保医院资产不流失。三套资产管理软件数据之间往往汇出现不一致,尤其是财政系统的资产管理系统,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日常管理只许增加,不许调减,严重背离实际情况。
  3.公立医院盘点次数少,账实难以相符
  目前各个公立医院都对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做出过相应的文件说明,但是由于资产总量大、分布散,很多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都难以落实到位。尤其是庞大的固定资产管理通常仅有一名固定资产会计负责,当遇到两年一度的盘点年份,根本无法实现及时有效准确的盘点。并且,在同类科室之间,同一批次的同型号固定资产经常有借用等情况,如何准确的摸底各个科室的固定资产现状,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
  4.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缺乏效益分析,难以充分发挥价值
  公立医院通常都会将固定资产的购置纳入年度预算中,把固定资产按照单位价值5万元、10万元、50万元等阶差分别走审批流程。但是,这种较为严密的购置流程,仅仅控制了固定资产进院前的风险,一旦固定资产采购完毕,进入科室,固定资产后期的维修成本,效益跟踪就很难继续下去。甚至有些科室在采购初期积极论证固定资产的效益预期,引入后却出现资产使用难以与业务开展相结合,资产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的情况。这对医院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科室的发展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思路
  1.引入固定资产管理公司,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管理
  伴随社会分工的愈加细化,医院的一些外围业务是可以外包给相关的专业公司来完成。这种外包形式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医院管理人员管理的范围,避免业务大而不精,另一方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无论是效率和效果都是双赢的。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目前也有相关的管理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大多依托于会计师事务所,有较好的内控管理思维、专业的团队和充裕的人员配置。那么对于两年一度的固定资产常规盘点,我们完全可以依托于这样的公司开展工作。一方面外部团队可以减少内部人员的人情勾结,另一方面分散式的突击检查也可以防止科室内部的固定资产“串货”行为出现。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只应对突击性的固定资产检查或小范围专项固定资产检查。
  2.转变固定资产会计的职能,从单纯的统计方向转为效益分析方向
  對于引入了固定资产管理公司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在院内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上就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的人力,那么在管理方面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转移。财务管理最终的目的是管理,不应该仅仅在核算和记录方面,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记录和核算,应该延伸至为固定资产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层面,定期对重点固定资产进行效益分析。
  3.构建固定资产全流程内控,从采购到报废形成闭环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应该是一个直线管理,而是一个闭环的全周期管理。固定资产最初是从申购开始,通常申购科室也是最终享受固定资产效益的科室。那么从医院应该建立一个全周期,涉及采购预算、采购申请、采购审批、验收入库、结款结项、科室领用、资产转移、售后维保、效益监督、折旧摊销、报废申请、处置收益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中应该赋予该项资产同一个编码。目前医院普遍只在入库时设立一个资产条码,且不关联维修过程。建立这种全流程管理后,所有相关科室对一个资产编码下的每一笔支出信息都将共享。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对某固定资产进行效益分析的时候就可以采集该编码下的原始成本,维保维修费用,升级处置费用,结合该设备的产出值进行效益分析。
  4.为专项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作备查簿管理,以备查询和迎检需要
  为应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笔者建议对每个用财政专项资金或科教专项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详尽的备查记录。尤其是对于一些扣留质保金的专项固定资产,很有可能出现,固定资产已经按照全价入库并从当月已经计提折旧,而只用专项资金付款90%,等到一年观察期满后,当初的专项资金可能已经全部支出完毕,尾款的偿付只能用自有资金或者其他专项资金。那么该项固定资产实际上的资金构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已经计提的折旧就会出现误差,这种误差会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建立专项资金购买固定资产的备查簿,主要就是为了分清固定资产的资金构成,为准确地核算折旧信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与改进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10)
  [2]刘煜,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J].财会学习,2019(11)
  [3]魏隆慧.浅谈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绩效管理[J].财会学习,2019(11)
  [4]崔慧婷.浅谈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J].经济师,201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9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