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达利
摘 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可能遇到的路径选择问题。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三种进入路径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路径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背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经济、政治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加速了全球化融合。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经济体获得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红利,同时也面临更复杂多样的经济难题。《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连续第三年下滑,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凸显出过去10年国际投资缺乏增长①。但从《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报告》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平稳健康发展,2017年对外投资存量全球占比再创新高,接近6%②,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場,加快全球投融资服务网络建设,这无疑为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银行国际化经营而言,面临外部需求和内部发展双重驱动。外部市场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这需要银行跟随客户“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而且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也助推银行国际化进程。银行内部发展方面,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意味着国内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传统银行业市场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这都促使银行需要在全球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面对国际化市场,我国不同的银行策略选择差别较大。由于政策性银行主要受服务于政府政策,本文不作讨论。商业银行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银行倾向于在全球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自设机构,工商银行采取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并举,是目前我国开展跨国并购交易最多的银行。金融危机以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了国际化布局,对于大型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而言,其国际化发展可能面临以下问题: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路径是否同样适用其他类型的银行,银行国际化发展有哪些路径可以选择,如何创新对外投资模式。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将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银行国际化在进入路径是指银行通过采取进入东道主国家和地区的方式,一般包括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和战略联盟三种方式。刘振宇(2007)从理论研究角度建立了一个跨国银行新设投资和并购比较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收购价格、垄断利润和新设投资的利润对跨国银行对外投资模式选择有重要影响,同样使用博弈方法的还有杨建清等(2012)、陈谦勤等(2014)学者。王爱民等(2010)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模型,分析新设和跨国并购进入模式,然后对跨国银行进入我国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资产规模和母国地理位置相近对跨国银行进入我国投资有正向影响。卢刚(2014)对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实现战略联盟的条件较为苛刻。关于业务国际化路径的研究,王元伟(2016)将中资银行走出去路径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就是所谓的机构国际化路径,间接渠道就是业务国际化路径。所谓业务国际化就是境内银行对辖区内走出去提供如内保外贷、境内外联动产品、海外直融直贷、互联网金融跨境业务等多个维度的金融服务过程。张军(2013)把银行业务国际化路径分为贸易融资类、外汇交易类和投资类,即从基本的资产负债业务到理财和托管再到衍生品等业务,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由银行同质性的假定转向基于银行异质性假说的研究,细分了不同类型银行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措施。刘博等(2010)等学者率先研究了银行异质性与银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显示,高效率的银行更倾向于国际化和FDI。蒋冠宏和蒋殿春(2017)也基于企业能力的异质性发现效率高规模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主国家。王元伟(2016)认为五大行适合直接渠道,中小银行适合走间接渠道实现国际化经营。
总体来看,学者认为不同性质的银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国际化经营道路,银行运营效率对银行国际化进程有重要影响,中小银行可以通过业务创新的模式进入国际化市场。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选择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际化经营。目前,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全球五大洲布局,其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是中国银行,其BII指数为27.1,全球排名28③。开展跨国并购最多的是工商银行,共有17起并购案例,占海外分支机构的15%左右④。农业银行尚未开展海外并购,通过绿地投资布局全球五大洲。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海外经营的第二阶段,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以港澳台为依托,均已在港澳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另外招商银行2008年以46.4亿美元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中信银行2018年率先完成收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阿萨克斯坦的阿尔金银行,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并举,正积极布局亚洲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中小银行的海外经营处于第三阶段,这些银行的特点是没有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主要为跨国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这些业务包括存贷转账等基本服务,也包括提供保险、咨询、外汇衍生品等增值服务。比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做浙商“走出去”首选银行为角色定位,从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等多个方面为浙江企业跨国发展提供支持,还有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河北分行等(王元伟,2016),都积极结合本地客户优势,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创新性业务服务,全面服务跨国企业,从而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让国际化经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战略联盟的优缺点
基于市场势力理论,银行为增加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具有相似战略需求的多家银行通过签署协议组织在一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由于银行业务同质性较为严重,通过战联盟可以实现剥离业务和人员冗余,节约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多个银行的优势业务互补,在减少对手冲击的同时,又增强整体的业务能力,充分体现了协同效应。而且战略联盟能够扩大市场势力范围,增强整体的议价能力,存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但是随着整体规模的逐步扩大,必将存在规模不经济;而且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个别银行进行战略性调整,可能与联盟的核心利益存在冲突;对于跨国联盟而言,各个体之间也存在公司治理、业务能力、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联盟机制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效率下降,因此真正实现战略联盟效益并非易事。
3.绿地投资的优缺点
绿地投资又叫建造投资,是指跨国银行在东道主国家设立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归属国外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对于投资者而言,绿地投资的最大优点是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银行管理受外界干扰少,降低管理风险;母公司可以掌握更多的分支机構信息,财务风险可控;跨国发展无需整合原有的公司,整合风险小,利于母公司优势资源输入。对于东道主国家而言,这类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主国家生产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目前,绿地投资目前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在初期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海外经营和并购整合经验,绿地投资更易于把控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绿地投资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新建投资就需要母公司有足够的国际人才储备,管理东道主国家业务的方方面面。其次,新建投资初期需要母公司进行大量投资,而初期业务规模小,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收益。绿地投资还可能因为“水土不服”等因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融入东道国市场,不利于企业快速发展。
4.跨国并购的优缺点
纵观全球国际性大行,无疑不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在全球的扩张。银行跨国并购具有以下优点:(1)绕过监管壁垒。尽管全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但金融服务业关乎一个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因此各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进入都持有审慎态度,相比于制造企业的跨国发展,银行等金融服务企业的监督条件更为严苛。通过跨国并购可以绕过监管壁垒,获得东道主国家的经营牌照,从而实现业务拓展。(2)快速获取东道国市场份额,节约时间。一般新建投资培育市场的周期较长,而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被并购银行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方银行的经验、当地人员等资源,有利于开展新业务。(3)当地银行具有东道主优势,包括有形资产优势和无形资产优势,跨国并购银行可以获得这些优势,而且跨国银行自身的技术优势也会转移到被并购银行,实现互利共赢。
诚然,跨国并购也有自身的内在缺点。首先,一些国家对跨国并购股权比例有限制,跨国银行不能实现对被并购银行的全面控制,在银行经营管理上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其次,跨国并购整合是跨国银行需要解决的难题。由于银行治理、文化背景、财务规则等差异,银行并购后面临经营、管理和财务协同问题,历史上并购失败率相对较高(王刚,2011),整合成功是银行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建议
根据对银行海外经营的路径的优劣势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提出以下建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已设机构功能,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同时,扎根当地市场,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市场开展跨国并购交易,跨国并购是银行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在路径选择上应当先近后远,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并举,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应当持续优化国际业务的服务,提高货币结算等基础业务效率,创新投资保险等业务,形成自己特色优势。
注释:
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9》.
②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8年度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③浙大AIF.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19-10- 27/doc-iicezzrr5291294.shtml?dv=2&source=cj.访问时间:2020年3月31日.
④中国银行官方网站.https://www.boc.cn/.访问时间:2020年3月 31日.
参考文献:
[1]刘振宇.跨国银行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7(01):117-124+145.
[2]杨建清.银行海外扩张方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12):70-74.
[3]陈谦勤,刘言言.中资银行海外扩张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29(01):67-78.
[4]王爱民,张红军.跨国银行进入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市场的实证[J].管理评论,2010,22(12):36-44.
[5]卢刚.中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战略研究:动因、模式和绩效[D].南开大学,2014.
[6]王元伟.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双重路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J].新经济,2016(36):5-8.
[7]张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3.
[8]刘博,邱立成,孙海军.银行异质性与银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01):48-57.
[9]蒋冠宏,蒋殿春.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J].世界经济,2017,40(07):126-146.
[10]王刚.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杨达利(1994- ),河南信阳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0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