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完善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政策日益完善,市场制度也更加规范,这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应对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为此,企业在发展中就需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完善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压力及风险也在增加,为此,企业需要加大自身管控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管理体系,增强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控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在新型市场发展中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因而务必加大对其重视,并结合现存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对现有资源,如人力、资金实行科学管控及配置,是维护企业经营利润,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手段和措施。其能够将企业发展实况及未来发展所需条件直观地展现在管理人员眼前,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企业运营情况的科学评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及成果的准确掌握,进而对后续资金调度及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二、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1.认知薄弱
在目前企业管理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着全面预算管理认知薄弱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营销和生产管理上,对于财务管控的重视力度较低,且对全面预算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其只不过是进行资金统计和划分,影响不大,只要做好后续管控,即使没有预算管理,也能够维持整体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企业在生产和运营中经常出现资金供应不足,资金消耗较大等情况,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2.组织和制度体系不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由完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确保人员、物力等方面供应的充足性,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提供科学保障,为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不过目前很多企业忽略这一环节,组织及管理制度的构建存在残缺不全、与实际不符等情况,从而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带来阻碍,抑制其功效的发挥。
3.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不符
首先,预算编制的方法缺乏多样性。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中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方法。该方法以往的历史数据为基础,依据未来的发展预测,适度增减,主观性较为明显。同时,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局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的数据预测与实际可能存在较大差距,预算与实际相互脱离。且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较多,一种编制方法无法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针对市场波动较为明显以及企业无法预测增量的业务尤其如此。
其次,预算指标十分单一。预算编制工作中,部分企业仅以货币为唯一的预算指标,其在收支预算中并无明显的问题,但是在实物预算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物预算在计划和控制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生产中主要以台和件来表示,以用工时间预算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上述预算无法以货币计量,无法提供高精确度的构成要素。
最后,预算的内容与实际差距较大。预算执行单位为超额完成预算任务,在编制预算时会适度预留利润空间,缩减利润指标。而在以经营目标任免企业领导的企业当中,部分领导为获得任免资格,通常会编制高预算,这样有利于管理人员升职。
4.预算执行管控不力
为达到预期的预算效果,应高度重视执行控制,而这也需要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高度参与。在预算工作中,财务部是主要的负责部门,虽然财务部了解和掌握了企业的各项数据,但是其仅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部门和一个环节,数据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尤为明显,而且无法准确估测已发生未报账或正在发生且无法预估的费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预算分析结果无法客观准确地展现企业的经营概况,因此,无法全面分析企业预算执行及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管理控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预算监督评价不及时、不准确
监督评价是实现预算功能的关键要素,一方面要关注企业的预算概况,另一方面也需认真分析和监控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前的监督评价仅仅关注总预算,缺乏部门预算的有效监督,甚至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形成部门预算,这使得预算监督无法充分落到实处,进而发挥其积极作用与价值,同时评价的准确性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预算支出工作中,业务合理性、合规性以及是否出现虚增人工费和资产支出等问题,均无法得到全面和有效的把控,监控工作中主要采用事后监控方式,监控方法缺乏多样性,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做到动态监督指导,不利于及时调控,无法灵活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最终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1.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制度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全局性尤为明显。对此,首先,应立足企业当前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要求,建立企业战略性决策机构,机构中的成员主要为最高管理层。
其次,全面管理对广泛性和专业性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需要企业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中以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具有扎实预算管理理论及丰富财务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主,主要的任务是决定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事务。
再次,全面预算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作人员也需要对企业预算执行加大监控力度,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且服从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加大企业日常支出情况的监督力度。
最后,企业需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及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編制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制度的内容要全面,覆盖范围广泛,同时做到细致明确,从而积极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以此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化认知,加大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落实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企业领导人及管理人员的认知能力,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革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部门的构建,为管理工作的落实营造良好条件。同时在领导及管理层人员的带动下,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深工作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并结合现有的规范要求,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此外,意识水平的提高,管理理念的革新,对于构建完善的管理體系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此更好地约束员工自身行为,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全面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各项业务及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
3.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首先,要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将多种编制方法有机结合。企业预算编制工作中,需基于基本战略,全面考虑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及产品本身的发展潜力等因素,依据企业业务特征和当前工作概况编制预算。若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企业正处于发展的成熟期,则可采用增量预算方式,若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则过往的数据不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此时,可主要采用零基预算。针对市场化水平较高且容易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的业务,则可采用弹性预算的方式,而生产阶段性较强的业务,则可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
其次,要充分结合实际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明确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后,应采取自上而下、自上而下和上下结合的基本原则。自下而上要求预算编制单位全面考虑宏观及微观市场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当前发展概况,编制初步预算,并将初步预算上报至预算管理单位。自上而下主要指预算管理单位依据企业战略规划和总体发展目标,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意见,适度调整上报预算指标。预算指标管理委员会应当全面审查调整后的预算方案,将其汇总整合后下发给下属单位。深度挖掘其潜力,做到上下结合。
最后,预算编制单位要切实做好预算指标的可行性分析工作,依据企业当前发展实际,深度挖掘指标潜力,做好指标分解、调整预算和汇总上报等多个环节,经多轮调整,最终确定预算指标,双方确认并经权力机构审核认可后,预算管理委员会方可汇总且及时下发企业年度预算方案。
4.重视预算控制与分析管理
执行全面预算时,需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跟踪的控制体系,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积极落实预算指标。确保每个岗位和员工的工作均具备充足的依据。高度重视采购和专项工程涉及资金的审批管理,科学设置审批权限,实行分级审批。在成本费用支出方面,要积极建立内部报告机制,加大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差异较大的工程项目,总结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措施。如其主要由不可控因素所致,则务必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一时间调整预算指标,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日常费用控制中主要采用费用总控制、总额控制和定额控制等多种方式,有效控制不必要支出。对于偶然事件,需要始终坚持特事特办原则,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多角度分析,深度挖掘问题的主要原因,检查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规避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5.建设完善的预算考评和奖惩制度
为更好地展现预算管控的积极作用,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和完善的考评及奖励机制,提高奖惩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预算指标确定后,需在企业内部量化并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且以此为基础高效完成考评工作。考评结果与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密切联系,企业需及时公开并兑现奖惩结果,缩小层级之间的差距,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高度结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或者也可引入末位淘汰机制,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有效规避违规行为,真正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发展中,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需要结合当前实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预算控制与分析,且树立预算考评及奖惩制度,不断优化企业全过程预算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前行。
参考文献:
[1]黄海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J].营销界.2019(19).
[2]王玮.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营销界.2019(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39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