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发展成了世界第一大制造工厂;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体系不完善,发展出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和全球化的供应链;从工业化的落后者,到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中获得一席之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然而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关键的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对外依赖性较高,资源利用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仍逊色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成本管理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此视角,在阐述财务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成本管理现有各种问题,从原材料、人员配置、组织架构及管理等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而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制造业 财务成本管理 重要性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而制造业的发展和强大程度决定经济实力,由此可见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缓解了大量的就业压力,推动了GDP的提升,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在看到迅猛的发展以及惊人成绩之余,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成本控制滞后、缺乏核心技术等。由于影响企业发展的是利润,而决定利润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所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成了制造业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财务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财务成本管理的含义
  财务成本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成本管理即事后的成本反馈,是指通过预先设定的目标成本来指导产品生成的全过程,依照相关的财务准则计算其涉及的真实成本费用,及时通过调整措施,纠正发现的差异性问题,促进有利差异的发展,逐渐将产品的总成本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成本目标控制范围内。而广义的成本管理不仅包含成本反馈,更是成本预测、核算、决策、考核、分析等全链条过程对应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即全面成本控制。换言之,成本管理是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标准,加强措施,严格监督控制各项费用,从而使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在预先设定的成本标准之内。
  (二)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财务成本管理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造业中,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命脉,因此加强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需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成本信息制定管理制度及行为规范,明确经营发展重点和目标,进而制定相应的营销和采购计划,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良好预测,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的总体生产经营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由价值决定的同时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单一企业对商品的销售价格无决定权,故在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增加企业利润的方式就变为对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企业只有降低成本,获得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实现良性发展。
  二、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材料采购成本高,存在浪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制造业企业已经注意到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且由于原材料采购成本在制造业的产成品总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企业已经将降低产品成本的重心转移到了原材料的成本上。一些制造业企业为了加强對成本的控制,以牺牲原材料的采购质量为代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但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的质量。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及不完善,很多企业根据生产进度对应的物料需求进行原材料的采购,缺少市场调查这个重要环节,导致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不足,而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供应商合作模式及材料的采购、运输方式相对单一,也直接影响着材料成本,在无形中拉高了产成品的价格。同时,在原材料的领用与消耗上缺乏必要的控制与管理,导致在领用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生产人员的素质及机械化程度的限制,也在无形中造成了部分材料的浪费及损耗,进而导致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较高。
  (二)成本管理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重要资源。随着现代企业管理职能的转变,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渐从对物的管理到对人的管理的创新,即人不仅仅是管理的主体,还是管理的客体。然而现有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的现象,反而成为了目前企业实施财务成本管理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中小型甚至大型制造业企业中,不乏人员学历较低、高水平管理人才缺乏的情况,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层管理的知识结构不够完整,仅具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而缺乏财务战略、企业经济发展等宏观层面的知识储备,导致在制定公司层面的决策时比较片面、缺乏全局性。各级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缺乏超前的成本管理意识、创新的成本管理精神,缺少学习成本管理水平较高国家先进的成本控制理论的意识,主动更新自己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成本管理知识者更是鲜见。同时,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专业配备度不高,出现兼职的现象,在本身专业素质低的情况下,又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专业的培训,对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无益,严重制约着财务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成本管理缺乏全局性
  现代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即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根据生产经营前、中、后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运用各种方法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而达到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效果。其贯穿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各个环节,涉及项目建设、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阶段。但是,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大多只倾向于事后成本核算、分析、考核,而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成本预测、决策,缺乏对成本控制全过程的重视。另外,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阶段,本应是财务成本管理过程的伊始,决定产品后续大部分的成本,但企业对其的认识不足,忽视了设计研发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导致对产品的成本管理缺乏全局性,往往以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市场的迎合度为首要考虑因素甚至唯一考虑因素,对原材料成本不做过多的参考,忽视了替代料的成本价格优势,导致后续产成品的制造成本高于市场的普遍成本。   (四)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制造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即全面性。具体来讲,即制造型企业中各产品的形成及成本的发生,涉及研发部、采购部、生产车间或代工厂、财务部、销售部等,覆盖企业各层面、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职权不清楚,导致各部门权责不对等、互相推诿,严重阻碍了跨部门的沟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甚至财务部门之间缺少必要有效的沟通,各部门的产品生产及财务成本管理信息以断点式散状的形式体现,缺少形成有机完整的财务成本管理信息链条的必要条件,无法制定有利于产品财务成本管理的战略,导致公司整体的产品成本仍处于较高的状态,无法有效降低。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严格把控原材料的成本
  对制造型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在产成品的总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原材料的合理采购和有效使用,对于降低产成品的总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合理采购原材料。实现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控制,需要根据企业情况建立采购控制制度,做好供应商档案系统的管理工作,在注重原材料品质的前提下,做好市场情况分析预测、采购预算、原材料市场价格评估、供应商选择等工作,切实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其次,针对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要根据不同产品及其生产流程,制定相应的物料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尽量实现物料仓库与生产车间的无缝衔接,将原材料的结算方式由月结改为日清月结,使原材料的领取及使用精细化、规范化。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奖惩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监督原材料的有效使用,遏制浪费现象。另外,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实现原材料的使用高效性,从而变相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最后,对生产过程中的剩余材料和副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进行相应的二次加工制造,可进一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有效把控原材料的成本。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
  在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在财务信息化、科技化的大背景下,制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加大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提升,对企业实施财务成本管理,达到预期成本控制标准极其重要。
  首先,制定财务成本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在了解“产学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和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作为需求方,合理吸收学校和科研院所各类人才及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人才管理库,促使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保持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财务专业技能。同时要重新定位财务人员的职责,突破基本会计核算的思维,树立财务成本管理思维,财务人员不仅是负责财务记账的角色,更是业务模式架构的搭建者、企业资源的整合者,还是企业战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间接创造者,因此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财务专业知识及相关工作技能,还要对业务有清晰的认识,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其次,要建立轮岗式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基层财务人员,由于所需专业技能要求不高,所以可通过岗前和业务培训达到岗位的要求,提高其积极性、全面性、综合性。而对于决策或管理类员工,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要求较高,需要加强财务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为企业培养高层管理人才,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将成本管理贯穿产品全过程
  财务成本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分析与考核,更要将成本管理贯穿到事前预测、事中监控的整个过程。
  产品的事前预测及决策是成本管理的第一个阶段。财务人员需要对产品成本有基本的了解,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的要求提出产品成本目标。其中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等内容,属于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是最有效控制财务成本的关键环节。企业要做好产品成本的事前预测与分析,从而有效提高产品成本控制的可预见性及标准性,保证产品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对产品的事中控制与管理,则需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预先设定的相关标准及要求进行监督、核查、分析,如发现偏差则及时采取修正措施,将生产全过程中各项资源的消耗和成本费用的开支控制在标准额度范围内,保证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事中控制属于产品成本控制的执行阶段,其执行的状况直接决定成本控制的成败。
  在事前、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考核等,即产品成本的事后控制与管理,总结各成本中心在成本管理控制上的业绩或相应的问题,为后续的成本管理提供新的成本目标及成本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应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使事前、事中、事后联动,切实将各阶段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
  制造业的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离不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支持,因此,需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按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与各自的工作性质,结合研发、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等部门,建立科学健全的组织架构,规定不同职责人员对应的差异化权限,并在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明确各部门的关系活动,确保以有效的沟通协作和密切的成本控制行为与之配合,规范财务成本控制的各流程,切实提升管控的成效,进而实现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目标。
  另外,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企业内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技术及时共享管理信息及成本控制方式方法,打造双向沟通的财务共享中心。同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调整,改进及完善组织结构形式,采用高效的组织形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制定规范各部门经营行为的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流程,有效促进各部门在成本控制意识下积极主动地推动制造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四、结语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我国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制造业的现状是财务成本管理仍然处于弱势阶段,严重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制造业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仅要注重材料成本的降低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还应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办法的运用和组织内部的沟通,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真正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物質基础。
  (作者单位为北京快看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芳.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财会学习,2018(34):40+43.
  [2] 张碧华.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8(27):42-43.
  [3] 高晓云.对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8):201-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58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