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业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及控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企业的成本管理也不断发展、更新。成本管理由粗放型的经验管理正逐步向科学、精准、系统的科学管理转变。成本管理与市场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策略将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阶段与环节的全部成本进行监督、引导和限制,明确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得以实现。树立战略性的现代成本控制意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阐述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提出目前一些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在实际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使企业转变成本管理意识,实施全员、全过程、多角度、多环节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更好地提高制造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建议措施
  一、制造业企业中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一)适应经济政策发展形势,降成本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力举措。降成本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工作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在税收、社保、政府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收费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的政策措施,从制度方面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保障。制造企业要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解读、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企业升级改造,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持续深入,“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不断落实,制造业企业要不断推进自身改革,适应国家经济政策,优化自身发展环境,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多角度探索降成本的措施,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
  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发展中新的利润增长点。要使企业降成本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就要系统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机制,从企业产品各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等多个角度、多个维度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企业来说,一切成本皆可降,对外要充分利用外部经济环境节约制度性成本,对内要深挖,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全员成本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在产品各个生命周期开源节流、降低能耗的同时,引入一些新概念,强调细节管理,深挖企业降低成本潜力,多角度探索降成本的措施,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生产制造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复杂、人员结构庞大等特点,要使企业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就要避免生搬硬套,在企业运营中融入自己的元素,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以不断创新的手段完善降成本的措施。
  二、制造业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关注度不高,成本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经营活动的重心只放在盲目提高产品生产量、增加产品销售量上,希望通过增加产品销售量来增加利润。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或者只是单纯通过生产部门的材料成本核算来控制生产成本,造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执行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低下,虧损增加。
  (二)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环节单一
  一些企业在财务成本控制方面固守旧的理念,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有效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简单等同于产品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节约;只针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或者只对一些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约束控制,没有认真研究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产品前期成本投入即引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先进性等事前的预测和决策,以及后期的产品售后服务对企业成本的直接影响,成本管理范围过于狭窄,无法在政策理念创新上做到合理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不具有开拓性和进取性。
  (三)成本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监督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成本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监督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建设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经常是发现管理中出现某些问题,就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导致各种制度在内容上互相重复、交叉或矛盾,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制度上的控制空白点。这样的制度体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各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矛盾重重。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制定执行问题,即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有些企业对制度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相关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四)企业预算控制体系不全面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有些制造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区,导致全面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一是预算编制不全面,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企业发展不均衡。二是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三是预算缺乏刚性,执行力不足,考核不严,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三、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策略措施
  (一)强化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全面开展成本管理
  要扭转当前一些企业面临的亏损局面,就要强化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实施全员、全过程、全环节的全面成本管理,使成本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中,覆盖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成本管理要全员化,成本控制不单单是管理层的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全员行为,是全员参与、共同控制的过程,企业中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树立成本意识,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只有全体员工思想意识增强,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为增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企业应对全体人员分层级、分岗位加强成本控制专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成本管理水平与能力,使成本管理的观念成为全员的常态意识,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对于在降低成本工作中有贡献的,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奖励,造成浪费的要给予处罚。既要使员工意识到企业控制成本的严肃性,又要调动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实行激励与约束双机制并存的全员成本控制。
  (二)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多角度、多环节控制成本
  企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就要转变传统的财务成本控制理念,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从企业总体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财务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规划管理只是狭义的成本管理,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应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产品各个生命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既包括日常成本控制,又包括事前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
  一方面,在产品生产制造之前,需要通过事先规划,树立成本理念。80%以上的成本是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的,一旦产品投入生产,对企业成本效益的影响就基本确定了。因此通过规划来优化产品,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线规划或布局等方面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企业成本管理要以市场为导向,将重点放在面向市场的调查上,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对产品质量、功能、品种及新产品、新项目开发等提出需要,并预测产品销量、价格、收入等,预估成本,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益的最佳方案。只有对企业成本实施事前的规划和控制,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产品成本。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成本管控理念,充分重视价值链分析。找出企业内部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在确定企业的价值链后,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出各价值活动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通过价值活动的成本分析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为企业多角度控制成本提供有效途径。
  售后成本是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实现销售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一些经济价值高、使用寿命长的产品加强售后服务,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质量意识、减少质量问题与退货率是降低售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售后服务外包业务,外包业务一方面可以使售后服务更加专业,工作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精减人员、机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要勇于对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进行改革创新和提升,总结出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有效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控制理念贯穿企业活动的每个环节,实现投入少、产出多的目标,扩大企业利润空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先进的成本控制制度与监督机制
  企业成本制度的好坏决定了成本管理的好坏,监督机制的运行效率决定了成本管理的效率。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是进行成本控制执行的基础。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所制定的制度呆板、教条,重视实际可操作性。编制相关制度、业务流程时要由负责的职能部门参与编制,这样既能保证制度契合实际,也能充分保证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达方式上,可将总则性的制度细化为一系列易于操作的细则,用简洁的文字、图表来展现,使员工一目了然,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制度本身设计要合理,具有可执行性和灵活性,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要及时修改原有制度。
  建立规范和全面的监督体系是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企业要强化监督职能,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首先,要监督检查企业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公司的控制原则,是否已经过时,是否存在重复、交叉和矛盾的地方,是否存在控制空白點。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将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成定期、不定期的报告,发送给相关人员,提醒或通报相关人员,督促改进。并且要定期将监督管理报告提交给管理层,帮助管理层科学制定决策。最后,要把监督的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有奖有罚,奖惩分明。
  (四)改变传统的预算模式,科学实施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能够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为一体,推动企业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发展壮大。完整的预算运行体系是保证企业总体成本控制任务不出现问题的必要前提。解决企业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是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履行预算编制、管理的职能,明确预算编制流程、方法。预算的编制要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等,促进企业均衡发展。
  二是企业要根据实际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计划,结合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分级编制、逐级汇总预算。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全面整合企业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管理资源等各种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企业经营实现效率最高、收益最大。
  三是要严格控制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将年度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采购预算等各业务预算指标分解,按月滚动执行。预算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要以职责为导向,科学设置。通过分析总结,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建立月度、季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与分析制度,总结分析公司经营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专项产品成本、关键管理重点进行分析,查找重大预算执行偏差出现的原因,落实责任,提出改善措施。
  四、结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是企业需要全力以赴的目标,也是企业首先利润最大化最重要的保障。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固有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明显,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观念、方法要不断改进。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要不断探索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避免成本管理的弊端,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为北京京首建混凝土搅拌站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袁敏.对财务管控的再认识——基于通用汽车的案例分析[J].财会与会计,2019(17):11-15.
  [2] 黄婷婷.水泥企业的成本控制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15):110-111.
  [3] 靳洪铠.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26+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39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