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转型,高职院校的环境也日益复杂,校园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淮安市四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展开调查,调研淮安市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调查研究结果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淮安市高职院校突发性事件屡有发生,引起广泛关注,各高校也逐渐重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所得结果,查找淮安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应对策略,期望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 问卷的基本内容
  2.1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在初步熟悉淮安市高职院校一些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严格遵循概率和统计原理自编而成。问卷共计48题,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第一至五题,主要了解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从第六至二十七题,主要通过对危机管理的观念和意识、风险控制和预警、应急预案建设及演练、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组织队伍建设、物资准备情况六个维度22个子项目开展调查。第三部分从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题,主要通过受访者面对突发事件时候统一指挥的水平,对局面的把控能力以及处置过程应急协调三个维度11个子项目开展调查。第四部份从第三十九至第四十六题,主要通过事后处置和恢复建设两个维度8个子项目开展调查。
  2.2样本发放和回收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选取高职院校的一线工作管理人员、学校领导、学校其他行政部门以及专任教师。问卷函盖了淮安四所高职院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在抽样中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比例,从岗位、年龄、职称等方面取样。本次问卷从2020年5月1日进行发布,调查时间截至到6月1日。共发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9份,问卷回收率为92.67%,其中有效问卷13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下文相关分析中出现的数据分析均是基于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的。
  2.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3.1问卷的信度
  该问卷总量表的系数为0.730,说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信度良好。本研究二级维度子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危机管理的意识和安全教育的系数为0.730,风险控制和预警的系数为0.709,应急预案建设及演练的系数为0.711,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的系数为0.720,组织队伍建设的系数为0.716,物资准备情况的系数为0.726,统一指挥能力的系数为0.721,现场控制能力的系数为0.724,应急协调能力的系数为0.708,事后处置能力的系数为0.704,恢复建设能力的系数为0.725,各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值均大于0.7,说明各子量表之间内部一致性亦较高,问卷整体可信度较好,可以较好反应调查对象实际情况。
  2.3.2问卷的效度
  效度可以准确、真实地度量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物质特征。本文通过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MO及Bartlett 球形度检验值对淮安市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计算结果KMO检验值为0.637>0.6,Bartlett球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335.609,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5),说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3 研究结果
  3.1突发事件事前预防和准备阶段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淮安市高职院校在应急管理组织、应急预案建设、信息识别和评估工作三个具体方面做的不到位,现就薄弱环节逐一分析。
  3.1.1应急管理组织不完善
  由于缺乏常设突发事件决策机构等专门领导小组协调,高校应急管理的整合能力与应对能力大打折扣。从问卷的调查数据来看,有7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所在院校的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没有常设应急管理机构,或者是以突发事件发生后临时组建应急小组的方式存在。小组成员通常是各部门成员临时抽调组成,工作内容和人员构成不具有延续性,当突发事件结束,应急小组随之解散,相关工作经验和教训不能得到有效的保留和借鉴,对以后的工作没有指明方向,没有发挥应急小组应有的预警作用。
  3.1.2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
  作为应急管理的一环, 应急预案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有13.7%的人认为所在院校能够结合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教育部相关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仅有3.6%的人认为所在院校没有应急预案。但是同时有82.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虽然有应急预案,但不是十分完善。首先,应急预案内容差异不明显。高校危机管理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可以分为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等多个层级[1]。高职院校应急预案通常只是建立了整体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项预案还处于空白状态,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其次,应急预案科学性不足。高职院校的应急预案的制定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编制意见与优化意见,没有对高职院校面临的风险要素和致灾因子进行分析和研判,编制过程缺少民主参与。最后,应急预案动态完善缺失。调查显示,只有25.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能够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完善,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针对现实情况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工作。
  3.1.3信息识别和评估工作不到位
  对可能爆发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收集、识别和评估,是高职院校应急管理预防阶段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收集环节,调查显示,选择符合的达到了83.5%,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在信息收集这一环节做的较好。但是节需要对原始数据进一步分析,剔除干扰和虚假信息,进行信息有效识别的过程中,仅有40.3%的被调查者选择比较符合,可见,淮安市高职院校在信息识别这一阶段做的比较粗糙,不能全面判断其可能性和危险性。同时,在对已经识别的迹象的发生可能性或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的环节中,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信息诊断环节的工作,例如:2016年5月淮安市某高职院校数百名学生被传染肺结核事件,在前期,学院已经掌握了部分学生传染病情的基本信息,但是由于对事件的危害性和发展趋势缺少合理评估,没有及時采取相应措施,产生了严重后果。   3.2突发事件事中处置阶段现状
  目前,淮安市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置阶段管理相对来说较为规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在短时间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如何在各方人员沟通中采取有效措施等,还存在明显短板。
  3.2.1决策缺乏权威,执行不够准确
  只有科学权威的决策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调查显示,有48.4%的人对所在院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做的决策权威性表示一般,还有9.4%的人对所在院校突发事件制定的决策持否定态度。淮安市高职院校应急管理指挥决策系统由学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组成,但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背景,所做的决策倾向于从直觉和经验出发,产生的实际效果有限,甚至事与愿违。突发事件处置中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决策的执行,无论决策本身有多么科学合理,如果执行不到位,前面的努力都将归零。关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决策执行情况的调查中,有55.5%的人认为所在院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执行决策方面效果一般。一般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讯、宣传、巡逻、现场维护等执行小组应该立即开始执行决策,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执行系统不够严密,人员分工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处置工作效率低下,前期的科学决策不能有效执行下去。
  3.2.2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科学、合理、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是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保障,是平衡校内外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基础,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高效运转的保证[2]。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50.4%的人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阶段信息沟通调查中选择了“一般”。一方面,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突发事件处理需要建立在多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基础上,信息沟通不流畅往往容易出现突发事件重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致使突发事件未能及时解决甚至蔓延。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公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淮安市部分高职院校因为担心学校形象受损,往往只是向直属上级行政部门报告,而刻意向家长和社会公众迟报、漏报、谎报事情真相,甚至采用行政手段阻碍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导致广大公众产生猜疑,反而严重影响了该校的声誉。
  3.3突发事件事后恢复阶段现状
  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对于高职学院尽快消除负面情绪对师生的影响、恢复校园秩序、维护学校声誉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突发事件平息后,淮安市部分高职院校往往认为工作到此为止,疏忽了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工作,相关人员责任追究不到位,善后心理危机干预还存在明显短板。
  3.3.1责任追究不到位
  责任追究制是科学、高效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200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章“法律责任”主要规定了各地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单位或者个人在突发事件中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但是主要是突发事件应对中程序性规定, 关于法律责任和责任追究方面的内容则更少[3]。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79.8%的人认为学校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处于一般或者不符合的状态。这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责任认定工作开展还没有落实到位。调查发现,对于一些成因清晰、责任明确的突发事件,学校在事件发生后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然而面对复杂的突发事件,学校往往忙于善后处理,忽视责任追究,或者没有及时进行责任认定,责任人无法确定。
  3.3.2心理干预工作缺失
  目前, 高校师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约占50%[4]。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很容易留下心理阴影,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的人甚至产生极端行为。对突发事件后是否能够委派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调查中,有20.2%的人选择了基本不符和非常不符,这充分说明淮安市高职院校心理恢复工作远远不能达到广大师生的需求。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有的只是考取心理健康等级证书,缺少实际的诊疗经验。例如淮安市某高职院校在校生达8000余人,但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只有2人,这就造成在突发事件过后,不能全面及时对师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安抚,阻碍师生下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淮安市四所高职院校调查数据证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淮安市高职院校在应急管理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准备阶段,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安全教育,能够遵循“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在突发事件处置阶段,应急管理现场处置和现场控制这两方面做的比较优秀;在突发事件恢复阶段,能够尽快及时恢复校园秩序,认真开展总结整改等。但是,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淮安市高职院校应急管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个别维度还存在严重的短板,特别是预防和准备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信息平台建设3个方面是建设的重点内容。另外决策制定不夠权威、责任追究不明确、心理干预不及时等方面同样需要淮安市高职院校为之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大成.论对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的完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1):38-40.
  [2]  黄发友.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信息沟通机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25(6):10-15.
  [3]  朱敏.依法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5):102-105.
  [4] 蒋樟生.高校突发事件三阶段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112-113,115.
  作者简介:林森(1983—),男,汉族,籍贯:江苏淮安,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44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