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圆

  摘要:中国成功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加大了对外投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希望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对外投资;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54-01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投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阶段,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带来诸多新机遇和新动力。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形成和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革命将把我国置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在未来10年左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投资自由化浪潮和国际多边投资协调体制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出口增幅的下降
  我国近年来出口增幅下降的原因,从表面看,主要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从深层次看,则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下降造成的。关键是要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并将我国具有资本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技术优势的加工业转移到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去。这不仅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而且有利于冲破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封锁和出口限制,直接到境外去吸收当地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
  3.产业结构调整的激励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整体产业素质仍然偏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具备发达国家的那种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相反,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势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果。这种特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目标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1.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地区结构上,我国投资相对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非贸易性投资占70%以上,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不及20%。在产业结构上,我国海外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投资,相对忽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资料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较强的产业投资,使得对外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档和分割,致使对外投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2.跨国投资的国外筹资能力低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单一的本国生产资本或技术资本的外流转移,包括利用东道国金融资本和部分配套生产资本的部分,以少量的国内资本通过“杠杆”效应带动(获得)更大的国际资本,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只靠母国公司注入资本和国内银行提供信贷支持,势必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和长远发展。海外投资企业筹资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其资金实力的增强和规模化经营的实现。
  三、我国对外投资的策略分析
  1.加强对外营销网络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缺乏具有自土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海外营销网络,是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和外贸出口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要有目的地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和高科技企业“走出去”,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或高技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和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到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海外市场设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实现产业价值链条从低增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高增值的营销环节延伸,既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又可获得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更大收益。
  2.加大对外的生产力输出
  我国制造业的众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鼓励这些行业的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既可以解决国内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又能带动零部件出口,是解决一些行业目前设备大量闲置和长期扩大出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带动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实现互利双赢。例如,对于国内产能过剩、能耗高、原材料依靠进口的资源加工,如钢铁等行业,可以鼓励具有先进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到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向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这既可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和促进节能减排,又能贴近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出口量大、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容易引发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限制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行业,应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外转移生产基地,既可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又可带动国内设备、零部件出口。
   3.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
  通过“走出去”着力培养我国自己的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要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就必须着力培养我国自己的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通过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和世界著名品牌,应该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日标。今后,应加大对已经具有一定跨国投资经营基础和优势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扶持力度,使之尽早成长为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婧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08).
  [2]王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策略[J].甘肃金融,2007(10).
  [3]陈富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问题[J].华商,2007(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