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之评]信息是最好的预防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封进

  通常政府应该对预防传染病进行干预和补贴,主要有两点理由。
  
  一是传染病具有外部性。在个人需要支付预防费用时,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决策。有人会觉得费用较高而不去做必要的预防,但这样的行为并不只是影响到其自身,还会影响到社会中的其他人,这就造成预防不足,因而需要政府提供费用低廉或免费的预防服务,提高人群的预防比例。
  
  二是信息不充分。个人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低估传染病的严重性,从而疏于防范,这时也需要政府介入,减少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前,各国政府用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大约为GDP的3%。
  
  值得重视的是,在预防传染病过程中,政府提供正确的信息,可能比提供补贴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更大。经济学从动态的视角解释个人行为,揭示个人对传染病流行程度的反应,会改变传统上流行病学的看法。流行病学认为,随着疾病的流行,人们接触病毒的可能性加大,被感染的概率会越来越高。
  
  但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疾病的流行,被感染的概率会逐渐减少,这个结论和流行病学的预计正好相反。其原因在于,当被感染的人不断增加时,人们对疾病的性质掌握了更多的信息,预防措施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受感染的概率便下降了。如果信息充分,即使没有政府补贴,个人自觉的预防行为也会增加,这对传染病的预防显然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上述结论对于政府的干预政策有较为深刻的含义,如果政府仅仅提供预防补贴,公众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信息,对预防的需求不足,导致受感染人数增加。但是,如果政府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和信息网络及时获得传染病的相关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个人,个人的预防行动就不必等到疾病流行到一定程度才开始,这显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改善。
  
  信息问题的重要性在2003年“非典”时就得以充分显现。美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国家,在“非典”中保持了零死亡率的记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实时监控系统,同时在信息发布方面做到透明及时。
  
  各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应该说比2003年时更有经验,甲型H1N1流感情况似乎没有预计的那么严重,与其说科学家夸大其辞,不如说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反应及时,准备充分。
  
  因此,从另一方面看,政府也有责任对事后的结果进行解读,帮助公众更深层次地理解政府投入问题,获得更多支持。
  
  政府对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的投资和系统建设,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科研投入是获得有效信息的基础。现在流感死亡率比以前大幅降低,并非病毒本身原因,更多的是新技术、新药物、新预防体系的贡献。
  
  对上述投入的评价不能从事后的结果简单推测,这样容易混淆因果关系,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个好的参照系能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会是怎样的结果。■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3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