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大学文化体系要素相关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友
摘 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文化体系的5个子系统及其20个基本构成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20个要素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利用因子分析完成了主成分性选取,提取的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7.87%,经最大方差旋转后相关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根据要素的权重值排序,办学思想、大学精神、校园价值观等精神文化要素在大学文化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学术道德与学术风气、学术声誉等学术文化、校风等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居于中间地位,景观文化等物质文化居于基础地位。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 大学文化体系 要素 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16-02
一、问题的提出
有学者认为,大学文化是由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形成的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教育发生影响的文化同心圆。也有学者认为,大学文化是由大学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个层面构成的树状结构。还有观点认为,大学文化系统是一个由大学精神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大学学术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和大学物质文化5个子系统构成的金字塔,精神文化体系处于金字塔结构的塔尖,是大学文化体系的核心;学术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和制度文化体系处于金字塔结构的中间,是大学文化体系的主体;物质文化体系处于金字塔结构的底端,是大学文化体系的基础。笔者认同大学文化系统是由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5个子系统构成的金字塔结构这一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德尔菲法对其具体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大学精神、校园价值观等20个要素构成的大学文化体系,具体要素构成如表1。
但是,在这5个子系统20个要素构成的大学文化体系中,各具体构成要素之间是否独立?其相关性如何?每一个要素在整个大学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怎样?这不仅对进一步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为开展大学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价奠定理论基础。为此,笔者用主成分法对大学文化体系的要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二、分析方法与步骤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文化体系的要素构成进行主成分性分析和独立性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采用Z-Score法对基础指标进行标准化转化:
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分别计算各个要素间的相关系数,找出相关系数小于临界值的独立要素,结合变异系数对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将真相关系数为0.95以上(包括0.95)的要素定义为重复要素,需要合并。具体方法如下:辨识真假相关,对于同类型要素,相关系数为正是真相关,为负是假相关;对变异系数小且真相关系数大于0.95以上的要素进行合并或筛检。
(3)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完成整个大学文化体系的主成分性选取。对由20个基础指标构成的相关系数矩阵R求特征方程|R-λE|=0的K个特征根,依大小顺序排列成λ1≥λ2≥…≥λk>0,这里,λk是第k个主成分的方差,它反映了第k个主成分在描述被评价对象上所起作用的大小。
根据特征向量的计算结果,第j个要素对应方差所占的百分比为:
三、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笔者特别邀请了15位某行业负责文化建设管理的专家、某些高校负责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的专家、某些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专家,对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进行了评分,并根据15位专家对各构成要素重要性的综合评分,采用SPSS软件输入专家评分数据后,各构成要素的均值、标准差与相关系数输出结果如下: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大学文化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7,没有变异系数小且相关系数大于0.95以上的要素。由于相关系数为正是真相关,相关系数为负是假相关,因此,根据表5所示的相关系数矩阵可知,表1中所选定的大学文化体系的20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大,没有需要进一步合并的要素,各构成要素的独立性较好,都是相关系数小于临界值(0.95)的独立要素。
四、要素的因子分析
根据SPSS软件的计算结果,经最大方差旋转后的主成分构成模型、主因子载荷结构与主成分转换模型分别如表6、表7、表8所示。
据表6和表7,经最大方差旋转后,从大学文化体系的20个基本构成要素中,可提取出6个主要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7.87%,各因子所支配的载荷≥0.50的主要要素间无重叠,且这6个因子正好支配了20个基本构成要素,这也说明所入选的20个基本构成要素都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同时,从表7所示的经最大方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结构还可看出,20个要素也正好涵盖了大学文化体系中5个子系统的内容。从表8可以看出,经最大方差旋转后,所提取的6个主因子的相关性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五、要素的权重值排序
计算出大学文化体系各子系统及构成要素的权重值排序情况如表8所示。
根据表8,大学文化体系各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金字塔结构的猜想相吻合,大学精神文化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主体是大学行为文化、大学学术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塔基是大学物质文化。从各构成要素排序可以看出,排在前3位的是办学思想、学术道德与学术风气、校风教风学风等大学风气,说明在大学文化体系中,这3个要素处于核心地位。办学思想对现代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学术道德与学术风气直接影响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声誉,校风等大学风气关系到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与服务使命的完成。排在前三分之一的要素还有学术声誉、大学精神、决策与执行文化、办学理念、校园价值观,说明这些要素在大学文化体系中也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六、结语
根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文化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和独立性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因子分析完成的大学文化体系主成分性选取与各构成要素的贡献及其累计贡献,以及对大学文化体系及其各构成要素的权重值排序,说明大学文化体系各子系统及其各构成要素相对独立,在整个大学文化系统中处于不同层次和地位,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大学文化体系,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大学文化形成与作用的规律、确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拟定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等建立了理论基础。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大学制度创新研究》(06AIJ021003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制度创新研究》(HZG037)。]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04(3)
2.李曼丽.大学的品味[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3.王永友.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性问题[J].学术交流,2008(11)
4.王永友.基于德尔非法的大学文化体系要素构成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
5.王永友.大学文化建设评价的思想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6.唐加福,李润生等.主成分分析法在电信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7.罗志忠,张丰焰.主成分分析法在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指标权重分析中的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12)
8.何丽红,李丹.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08(7)
9.王永友,刘希宋等.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12)
10.王永友.大学文化体系、机理、评价与建设方法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责编:郑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