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文杰
摘 要: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推动了我国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紧缺物流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50-0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的物流产业以每年30%的速度突飞猛进。社会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据统计,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已经达600万人,仅北京就缺20万,上海更是高达50万。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尤其是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8号”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颁布以来,物流“热”在我国的企业更加升温,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必要和迫切,物流科学作为一门新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事实告诉我们在现阶段的高职物流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物流管理教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而面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善,怎样去获得新的教学方法寻找应对的策略,这对高职教师的教学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是一个不断思索的过程,必须把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给予解决。
一、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的进程,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高质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我国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定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紧缺物流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从当前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出显著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却在职场中屡遭冷落,就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平均工资较低,而且多数人未能从事本专业。从总体上看,高职物流教育离物流教育总体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验实训方面与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高职物流教育培养出的物流人才难以适应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一)缺乏物流专业的自身特点
物流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颁布以来,在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物流教育的热潮。但在热潮中的高职教育,由于物流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技能尚未形成,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在原有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资、运输等专业上演变过来的,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仍然不尽合理,缺少物流专业的自身特点。
(二)缺乏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与岗位群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另外,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品种之多,让业内人事都搞不清哪种是比较适合就业需要的,哪种是纯粹为了考职称加工资的,哪种被社会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该方面管理的混乱对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缺乏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生命线,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是物流领域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而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尤其是“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
(四)缺乏符合高职生的物流精品教材实用软件
由于目前我国的物流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还不统一,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极其缺乏,有些教材是属于本科教育系列的。如果教师按照书本的内容来讲,繁杂的定理和推导,没有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对于高职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也必将影响高职物流教学的质量。此外相应教学软件的缺乏,也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
(五)缺乏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场所
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是很高。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物流教育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教学基地,但物流企业一般也不原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不原意接受学生实习。因为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就给这些企业增加了许多工作和责任,还需要安排指导人员以及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如果企业以无回报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到的。
(六)缺乏校企对接机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人才短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物流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紧扣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对接:一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偏大、偏全的特点,使学生在就业时难以有专业的技能去服务企业;二是缺乏专业开发与建设的研究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界与学术界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等,没有形成专业与行业对接,企业与学校对接的长效机制。
二、改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对策
(一)创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念
以科学的发展为指导,认真执行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定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定岗实习;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实践环境的优势,使教学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良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各物流高职院校要根据物流行业的职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科学设置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鼓励各高职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开办具体的物流专业课程。同时引进国外物流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物流高职教育的自身情况,合理地吸收运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并且按照学生的级别,由深到浅、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顺序。
(三)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物流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办好物流教育的关键。物流专业的教师,要求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的培养途径是让物流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此外,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兼职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四)重视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精选与处理
本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从内容上应该包含原理、实务两部分,理论教学遵循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实务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案例教学,运用物流运作管理中的案例,关注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通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考取相关物流职业资格,取得“认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选用极其慎重,我们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必须将部分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有些内容极其抽象,难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事先对其进行概括,将内容化繁为简,化大变小。
(五)改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现场教学法。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直观性强,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现场教学和参观法要求教师带学生到货代公司、物流公司上课和参观,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获得一些实际本领,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大量的案例研究对本专业非常重要。由于其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故学生会对周而复始的理论学习产生枯燥与反感情绪,如果这时增加适当的案例分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在高职学校使用,采用案例教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结合教学上的讨论法来进行。比如,在讲到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时,可先把物流中心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一一列给学生,并详细的讲解每个因素的内涵,然后再提供一个有关物流中心的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案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如何进行的,最后分组讨论和发言,再由教师来进一步总结。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开展积极的讨论,可以发扬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第二种是结合教学上的发现法来开展。比如讲到物流配送路线的选择时,可以先举出一个有关配送路线选择的案例,并让学生先阅读案例,问他们会选择案例中的哪个路线作为他们心目中合适的路线。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做最终的总结。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巩固知识。
3.直观教学法。考虑到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教学直观性原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如《现代物流基础》在整个物流课程中是属于基础课,但它涉及的范围最广,容纳了物流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七个方面,理论性强,这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尽量利用图片、图表为学生讲解,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
4.实验室模拟法。以核心物流业务流程为模拟对象,以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电子标签、GPS等为实现手段,设计成一套技术领先、功能齐全、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综合性物流实验室;这种模拟,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系统模拟,又区别于物流硬件设备的简单观摩和演示,而是通过物流流程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与先进、实用的物流设备串连起来,达到一体化物流的模拟效果。
(六)推进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物流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依托行业企业开展高职物流教育,积极推进校企进一步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学校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发挥自身的实习设备场所优势,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社会多赢”的合作机制。
总之,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相统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教学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07B232]
参考文献:
1.熊文杰.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职大学报,2008(1)
2.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3.何衡.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
4.邓小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9(3)
5.赵卫章.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
6.“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国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7.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16
8.国发[2009]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2009-3-10
(作者简介:熊文杰,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现代物流、商业文化 湖北武汉 430056)(责编:纪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