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出现危机,公司治理怎么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银广夏是我国第一个出现重要问题的上市公司,引起了股东诉讼。当问题发生时,公司先是不承认,后来经查实后高管失踪,引起公司混乱,债权人和银行逼迫还债,公司出现危机,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叫“公司与经营者共命运”。
  然而实际上,国外比较普遍的是,如果上市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问题(如发生造假等丑闻),公司的总裁或董事长会很快辞职或者被免职。例如日本一些企业出现问题或发生危机,一般在出事当晚就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株式会社社长低头认罪辞去职务,新社长上任保存实体,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
  在中国,也有不同的例子。黄某与周某同样坐牢,但结果不一样。黄某从监狱出来后,资产成倍增加,而周某出来则可能变得身无分文。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对公司的治理方式不同。周某在监狱里还主持召开董事会,海外事发地主管机构先查出嫌疑人,然后派出律师、会计师取证调查(这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而公司由于董事长不在已经停止运作,还面临着债权人的威胁。因此,公司在双面夹击下面临破产。
  黄某情况相反,其采用另一种治理方式。黄某被起诉诈骗公司财产后,马上与其弟辞去公司的所有职务,由公司的副总主持工作。其公司开始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保存了实体,因此现在发展得很好,因此黄某作为大股东虽然在监狱中也依然享受着公司财富的增值。
  要正确处理好危机情境下的公司治理问题,需要明晰治理和管理的区别。
  第一,针对的上帝不同。管理对客户,治理对投资者。
  第二,使用的工具和手段也不相同,一个是CRM,一个是IRM。
  此外,治理在某种意义上比管理更困难,管理面对的是实体市场,治理面对的是虚拟市场,上市改制面临资本市场,可能几万亿的资产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例如美国证券市场前一阵一天跌了十万亿美元。在商品市场上赚几亿的利润很难,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几亿的盈亏可能更容易一些。
  国有企业很多成立了改制上市、资本运作办公室,但是很多公司只将公司治理看成一次性的行为,一旦上市改制完成,则撤销或者虚置这些部门。其实公司治理是一个过程,和管理一样伴随着公司的存续和成长。
  (本文摘自《CEO公司治理》)
  
  《起诉高盛:中国企业当直面金融欺诈》
  作者:张晓东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年1月
  荐读理由:本书是中国第一本深入分析和研究高盛如何欺诈中国企业的专著。同阴谋论不同,这本书没有揣测、没有杜撰,而是基于真实的案例和作者同高盛直接对抗的第一手材料,有坚实的证据和事实基础。作者将复杂的衍生产品欺诈陷阱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不必像作者那样需要受过严格的金融工程训练,就能了解高盛是如何在产品结构上设下陷阱来欺诈中国企业的。这本书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对于关心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人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英美中央银行史》
  作者:(美)约翰.H.伍德(John H. Wood)
  翻译: 陈晓霜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荐读理由:本书追溯了货币系统在中央银行家、经济思想和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展成熟的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本书第一次将三个世纪的线索用一个统一的框架联系起来,该框架不仅包括货币理论,而且包括中央银行家在金融市场中的处境和应对。本书指出,经过几个世纪的艰难历程和动荡,中央银行家、政府和经济学家已达成共识,认为央行的适宜角色应包括:将通货膨胀的责任明确地指派给央行;同意通货膨胀率应该处于低位且保持稳定;拒绝将物价控制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方式;接受为取得通货膨胀控制目标所要求的任何利率浮动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7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