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整合困扰新希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红光
近期,本人赴新希望证券部及其他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公司乳业整合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公司乳业业绩难以出现市场普遍预期的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在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推动下,公司乳业收入增长在2004年到2006年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水平,但受制于费用的上升和价格的稳中有降,公司乳业业绩仅能保持年均8%左右的小幅增长。
乳业拖累
目前,新希望形成了饲料、乳品、化工及金融投资为主体的多元经营的业务架构。在附表中可见,乳业和化工业务成长迅速,成为推动公司主营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公司进入其他行业的时间仍然较短,饲料业务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中占有54%的比重。
200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达到19.859亿元、3.29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4.09%、80.82%。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没有有效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提升。
2003年,公司营业利润下滑了3.54%,投资收益增长和补贴收入成为推动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佳,造成公司2003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84%,净资产收益率则同比下滑15%,仅为9%。
除了饲料业务受成本涨价影响较大以外,2003年公司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乳业未能有效整合,增收不增利。
2002年以来,公司先后收购安徽白帝、四川华西等11家乳业企业(具体参见附表),控制奶牛达到10万头,并迅速形成年产30万吨左右的产能。规模的扩张使得公司2003年乳品销量达到17.16万吨,同比增长337.68%,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达到43.94%,成为推动公司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是,由于乳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收购支出较大和未能有效整合,公司乳业产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这造成公司乳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大幅下滑。2003年,公司乳品毛利率下降20.94%,三大费用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4.49%。
这样,乳业不仅对公司净利润贡献不大,反而拖累了公司业绩增长。
整合前景不明朗
在笔者调研中,公司表示,其在乳业领域的收购是富有战略性的,原因在于:乳业的成长性好,盈利水平较高,凭借公司的资金实力和销售网络以及品牌知名度,公司可能分享行业增长利益;收购时选择标准严格,如要求被收购企业在当地市场占有率排名要在前三位,当地人口要超过20万等,所收购的乳品企业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北、华西等四个区域的主要城市,能够实现以点带面,可以迅速辐躬周边市场:公司收购的乳业企业的价格均较高,但在目前市场形势下,仍然可以更高的价格转让出去。
虽然公司表示,当前已不打算再在乳业领域进行大规模收购,而将乳业发展重点放在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上。但受制于以下三个因素影响,公司乳业整合后前景仍不明朗,这也决定公司乳业整体业绩虽存在回升预期,但回升幅度将低于市场当前的预期。
首先,与伊利股份等乳业龙头企业相比,公司乳业规模仍然较小,且收购的乳业企业地域分布较广,难以形成合力,“各自为政”的资源分布状态造成公司乳品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使用。
其次,公司收购模式与光明等企业的收购模式不同,它并没有要求所购企业使用同一品牌。这主要是公司进入乳业比较急切,不改变被收购企业品牌可以降低收购阻碍,提高收购效率,而且,公司作为乳业新军,在该领域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继续采用地方品牌可以避免采用新品牌可能造成的客户流失。这样做短期对市场占有率的稳定有益,但随着品牌对食品公司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体现,品牌的分散性将对公司长期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此外,公司收购的企业一般为国有企业,技术设备、管理等均较为落后,对这些企业重组不仅困难较大,且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重组效果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体现出来。
目前,乳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份额向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等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日趋明显,乳品产业集中度的逐渐提高对地方品牌带来巨大冲击。
以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乳品整合为例。
2004年1月16日,公司将四川华西乳业、四川新阳平乳业、四川新华西乳品三家公司合并,组建四川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整合后,公司在西南地区乳品产能将达到10万吨左右,市场占有率达到30%。但由于四川地区地方品牌较多,以光明、蒙牛等国内大型乳品企业纷纷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四川乳品市场,这造成该地区乳品竞争日趋激烈。为排挤竞争对手,公司不得不采取降价等多种促销手段来保证市场占有率,造成公司的乳品毛利率难以提高,维持在20%左右,低于行业平均25%的水平,营业费用快速上升,乳业“增收不增利”现象仍继续存在。受此影响,公司在西南地区乳业整合效果仍未充分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6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