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司库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广明
司库英文叫 treasury, 被翻译成司库二字,但作为舶来品,其含义一直非常含糊,很难找到精准的解释,给银行工作带来了众多不便。本文深入探讨司库及其功能,解释了司库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希望对商业银行管理有所帮助。
司库是什么?
顾名思义,司库就是指管理仓库或管理仓库的人。在工商企业中,一般都有存放材料的仓库,材料的进出都要登记管理。因此,那里的司库是很好理解的。银行的仓库是什么呢?银行的司库当然不是指银行的金库或金库的管理人,银行金库在银行整个业务运行中是一个相当有限的局部,而银行司库是关系银行全局管理与规划的。应该说,司库是从工商企业里借来的一个形象说法。实际上,银行司库是一个虚拟的人、假设的人,这个人站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中间,所有资金来源都交给司库,所有资金运用都从司库处取得资金。可见,银行司库是银行资金的管理者,需要把整张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银行资金都设想为先进入仓库,再从仓库中提取。司库就像排球里的二传手,要处理好来自接球手的球,并将球顺当地送给攻球手。
那么,银行为什么需要有司库呢?这是因为银行业的特殊性。一般工商企业是经营商品的,而银行是经营资金的,与工商企业不同,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两面都是银行需要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有明确的利率值,存款是这样、贷款是这样、债券也是这样。银行的这种特殊性是诞生司库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考虑设立司库,也是因为其资产负债表具有与银行类似的特点,需要有效管理的缘故。另外,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是相对独立的,或者说,很多时候资金来源的负债方找不到或不容易找到对应的资产方,资金的运用找不到或不容易找到对应的来源方,因此,负责资金运用的不知道资金的成本,而负责资金来源的不知道资金的价值,这就导致无法对各产品和部门进行评价,对部门与产品的有效管理缺少依据。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需要有一个虚拟的中间人,由这个中间人来做出资金的价值判断,这个中间人或称虚拟人就是司库。
司库的运行
对司库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来看看司库是怎样工作的。司库的任务或者说工作使命是保证资金的流畅运转,使资产负债表的双方平衡发展。司库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要手段就是定价,即制定资金来源的内部价格与资金运用的内部价格,这项工作被称为资金转移定价(fund transfer pricing,简称 FTP)。资金来源的价格称为VOF,资金运用的价格称为COF。VOF与资金量的乘积称为转移支出,COF与资金量的乘积称为转移收入。作为司库核心工作的转移价格制定不是想当然,而是有其基本规则――天平原理:即确保资金来源的转移收入与资金运用的转移支出基本相等,也就是说,司库自身不留存任何收益。天平原理来自于司库保障资产负债平衡发展这一工作使命的要求。要理解天平法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全局性、二是平衡性。所谓全局性,是指对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都要计价,不应有遗漏。除了存款、贷款、投资等常规产品,大楼、计算机系统等都应计价。所谓平衡性,是指在没有遗漏的前提下,两端平衡,即所有转移支出等于所有转移收入。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实践中,全局性是经常被忽视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对资本金转移收入的遗漏。如果存在遗漏,全局性得不到保证,司库的平衡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后果是司库不能有效地履行保证资金流畅运转,使资产负债表双方平衡发展的责任。简化地说,中国商业银行的司库账本是:
贷款的转移支出+投资的转移支出=存款的转移收入+资本金的转移收入
资本金的转移价格可以用实际值,即股东得到的回报率;也可以用计划值,即年初股东要求的回报率来确定。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部门和分支机构往往对贷款COF与存款VOF间存在的利差心怀不满,感到司库强占了他们的利润、贬低了他们的贡献、剥夺了他们的费用,而有的司库把这个利差解释为司库规避利率风险的需要。这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COF 与 VOF 之间是需要有差异的,但这不是为利率风险做准备,而是为了保证资本金能够取得足额的转移收入,也就是说是因为前述全局性和平衡性的缘故。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ROE(股权收益率)都特别高,因此,虽然资本金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占比不高,但足以造成 COF 与 VOF 间的较大差异。对利率风险的准备是一个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问题,不是导致COF 与 VOF 价差的理由,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收益可以通过对内部价格的调节返还给相应的资金提供与运用相关方。
司库的出现只是一种管理手段的优化,以往没有司库,管理只有量,没有价,不能核算利润,例如,吸收过多高成本存款,量是大了,但对银行的整体而言可能是个坏事。因此,司库体制是一个精确灵活的先进管理模式,对银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相应地,作为司库核心工作的内部价格的准确性也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司库价格的错误会导致业务的畸形发展、利差与ROE水平的非最优化、也会导致风险的不适当承担。例如,对存款价格的过度偏袒,会导致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存款冲动过大,而由于信贷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取得的资金并不一定能充分地贷放出去,大量资金闲置的结果是银行利差和 ROE 等方面的损失;另一种可能是充裕的资金来源加大了银行的贷放冲动,信用风险堆积的后果更加危险。又如,对于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宽松的内部转移价格会强化这种贷款的动力,使隐藏其中的利率风险大量堆积,在高利率时期导致银行收入减少甚至在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倒挂时造成损失。
在资金转移价格的制定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西方完全不同的利率体制,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有自己的定价原理与方法,不应照搬照抄西方的教条。
司库与财会、风险、资产负债管理的关系
要清楚地认知银行司库,还要弄清它与财会、风险、资产负债管理等相近工作之间的关系。
司库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关系。可以说,司库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司库就是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即银行全部资金及其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管理。当然,在中国,资产负债管理一般是指其较为广义的概念,即整个银行资产负债的量价险管理体系。量是指资产负债的总量管理;价是指利差的管理,其中主要的是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险是指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管理。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比司库更加广泛。
司库与财会的关系。可以说,司库记的是一本内部账,而财会记的是一本外部账,司库的账本前面已经给出,财会的账本遵循的是归零原理,即:
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收入-费用-利润=0
不难发现,司库账中的资本金转移收入与财会账中的利润是同一个数。
司库与风险的关系。从本质上讲,风险管理是以资产负债管理基础的银行综合业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成分,只是因为对于银行来说,信贷风险这个成分太突出了,有必要将其从资产负债管理中单列出来。而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仍然处于资产负债管理之中,而且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西方,资产负债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几乎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不同名称。从原理上说,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都是用资本来承担的,在实际操作中,其中有规律能预料到的部分可以用提取准备金的方式来覆盖,让资本只负责预料之外的部分。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7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