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嘉焱 陶长高

  农村金融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正吸引着各路资本纷纷前往,投资商业化经营的村镇银行是他们的目的,目前已经有了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设立或计划设立村镇银行。所谓村镇银行,是指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并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已成立了40多家村镇银行,其中有20多家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其他10多家是由非银行机构主导的。
  
  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还比较薄弱,大的市场环境还有待改善
  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网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金融从业人员43.8万人,比2004年减少3.8万人。其中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为1.31万个,比2004年减少3784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10.6%,比2004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其他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也在减少。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分别比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减少9087个、4351个和487个。2004年到2006年,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年均下降3.7%,其中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年均下降9.29%。
  
  由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的减少,县域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力度不足。县域企业金融覆盖水平近年来虽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见表1)。
  
  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逐渐减少,尤其是银行网点数逐年减少(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网点还是逐年增加的),这说明了目前要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仍然非常困难。与此同时,与城市金融市场环境相比,目前在我国农村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这对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
  资本来源不足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目前已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其经营模式仍然以存贷业务为主,存贷利差为其收入来源。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甚至达到了10.33%,远远超过了贷款基准利率。然而,尽管贷款利率较高,村镇银行只有做大存款基数才能与相关税费、人员和管理成本相平衡。
  我们可以对村镇银行盈亏平衡点进行测算。假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达到7∶3,存款利息成本为2.3%;贷款平均利率为7%,贷存比保持在70%,贷款只有发放到4000万元才能保持基本盈利。但要做到这一点,则需吸收存款6000万元。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存款规模达到6000万元左右、贷款规模达到4000万元左右,村镇银行才可能达到盈亏平衡。
  如在试点当中经营状况最好的是甘肃庆阳西峰瑞信村镇银行,该行注册资本1080万,该行去年末的存款余额达到了7088.08万元,贷款余额4093.97万元,营业收入达到了283.2万元,实现税前利润101万元,净利润67.8万元。而其他的村镇银行,包括最早成立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由于资金规模偏小,其盈利状况都不是非常理想。截至2008年6月30日,在贷款平均利率为10.33%的情况下,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实现收入65.5万元,利润1.38万元。
  
  对风险管控能力要求更高
  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2007年末,全部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占比13.4%,远高于同期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4%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2007年末,东北、中部和西北地区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9.9%、20.4%和16.4%,高于全部县域平均水平16.2、7.0和3.0个百分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除了自身经营管理不够完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外,乡村债务消化进程缓慢也是其中之一。农村金融机构除了自身经营风险外,在农村地区经营还面临比城市经营更高的系统性风险,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也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村镇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往往更高。
  
  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从上述分析可知,虽然与城市金融需求相比,农村金融需求存在着自身的特点,集中表现在风险大、成本高,但农村金融毕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领域,并且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农业金融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日前竞争已十分激烈的金融机构而言,通过建立村镇银行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支持将可能是非常有利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调查,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为12.4万个,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1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比重为23.4%;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6.12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2%,占GDP的24.8%,比以往年份都要高。
  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4%,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9.0、6.2和3.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30.3%,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3.7、2.6和0.4个百分点;农业发展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7.8%,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27.9、25.9和17.9个百分点;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2.7%,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12.1、3.4和1.4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利润总额为704.8亿元,同比增长104.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增加604.9亿、523.8亿和353.6亿元。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为1.02%,分别比2004、2005和2006年提高了0.83、0.70和0.45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说明了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也非常迅速,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还是从资产质量上看,都说明了了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存贷利差正逐渐扩大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快了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2003年8月在推进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的同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也扩大到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2.3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调查,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按贷款发生额加权)为基准利率的1.31倍,贷款量的73.4%集中在基准利率的1.5倍以内。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农村信用社60%以上的贷款利率处于1.5倍至2.3倍基准利率之间,加权平均利率为1.6倍基准利率。从试点的七家小额贷款公司利率浮动情况看,2007年12月,七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22.62%,为调整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7.47%)的3.03倍。利率的逐步放开,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成本覆盖风险原则,合理定价,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见表2)。

  与城市金融机构相比,面临着比较宽松的监管政策
  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与我国农村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其基本特征是实行较低的准入门槛和一些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政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最低注册资本、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着比商业银行更低的要求,较低的门槛为资本流入农村和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农村金融机构在股权结构、利率和经营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特殊规定,在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的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有关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如表3所示。
  
  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由于风险大、成本高等特点,导致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愿轻易涉入。但其实从近几年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要开发出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往往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在农村金融市场,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如表4所示:
  村镇银行应运用“龙头企业+小额贷款”、互保基金等多种形式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同时,村镇银行应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发展各类与农产品期货市场、订单农业生产相联系的新型贷款方式,发挥订单农业、期货市场在抵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风险,节约成本
  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时,除了要克服经营成本较高等困难,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村镇银行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多方面获取开展业务所需的信息。目前,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和征信系统已在农村地区开展较大范围的服务,村镇银行可以通过与这些信息系统的联通来获取较全面的有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息。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和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村镇银行可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使农村地区享受多层次、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应加大力度对村镇银行的发展予以政策支持
  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为保证村镇银行健康、持续地发展,我国监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品行进行评议。考虑到村镇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对其营运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十分必要。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8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