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靖 薛明梅 刘锦铭
【摘要】 文章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对当前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效益
专项资金是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的增多,这部分资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核算范围
高职院校专项资金主要是指为完成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特定目标由各级财政下达、企业投入或捐赠、学校自筹形成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核算范围主要包括专项资金投入的基建、设备采购、科研、教学、学生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其他专项资金。
二、专项资金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的职业教育建设。据资料统计,2004―2007年,中央财政拨款18.6亿元,地方投资19.8亿元,项目投资金额共计38.4亿元,支持了1 076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激发了各地政府部门和各地职业院校的积极性,明显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投入为解决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惑和难点,其中资金短缺是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多数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部分学校资产负债率高达50%以上;专项资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改善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条件。
(二)专项资金的投入促使学校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2007―2009年学校以专项资金1 030万元为基础,通过学校自筹、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拉动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资金投入约1 500万元,达到专项资金投入的1.5倍,总投资2 540多万元;学校通过三年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从几十个扩大到三百多个,增加了近四倍,其中大部分校外基地与学校有深度合作关系;有合作协议的企业从一百多家扩大到五百多家,增加了三倍多;由于引进企业直接参与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使得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管理理念、课程建设水平均得到较大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例如:学校与珠海市金辉礼饰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工业产品及礼品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直接将金、银等贵重礼饰品设计室、生产线、产品陈列室捆绑建设,让企业办在学校里面,对工业设计(产品造型)专业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实验室”项目于2008年12月由中央财政支持、广东省财政配套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 000平米,总投资380万元,其中中央支持和省配套资金分别为130万元,学校配套资金120万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支持学校广州学院各专业共500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实训活动,解决了扩大办学规模后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严重不足的问题。
项目建设带动了地方政府、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在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研究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大大改善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高职院校专项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专项资金管理普遍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和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违规违纪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规范
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有很多不同的来源和性质,同一性质的专项资金可分为不同的大类,同一类别的专项资金又可以分为不同的项目,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即使相同性质的专项资金项目不同,经费使用在细则上也有区别;这在资金管理上增加了复杂度,也给财务部门的核算带来困难;从高职院校经费构成来看,教育事业正常经费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资金管理上比较重视,相对比较规范;但由于专项资金来源和种类繁多,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甚至很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专项资金在使用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得专项资金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项目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职责不清
项目执行时,尤其是重大项目主管负责人的多头领导,多个部门的交叉管理,职责不清,往往造成项目建设或者是顾此失彼,有始无终;或者是重复建设,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浪费严重,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据调查,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项目预算执行时,财务监督只注重事中审核,而忽视了事前和事后环节的监督;财务在审核票据时往往只注重票据合法性审核,而忽视资金使用真实性的审核,资金使用者有可能将项目以外的合法票据挪到项目中报销,从而出现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职院校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笔者认为应该在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必须要在制度建设、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高职院校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跟踪问效,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内控制度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在项目管理方式上应实行“项目专账、资金专户、管理专人”的办法;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控制,增加岗位间的约束力;强化审批权限控制,使各级人员权限和责任明确;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的目标及项目建设内容,加强预期绩效目标的分析,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这样做,不仅能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上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制度上防止随意挤占挪用资金的行为。
(二)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
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财务、审计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落实项目负责人,并签订项目建设任务责任书。
项目领导小组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确定项目的总体计划,审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协调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项目建设负总责;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领导小组确定的项目总体计划和批准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并组织实施,对项目建设负直接责任。
(三)建立严格的招投标制度
为了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学校应建立严格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基本建设、设备采购方面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要求,实行不同层次的招投标,运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手段,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合理,节省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项目建设成本意识,建设节约型校园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应牢固树立“大学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同样需要经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专项资金是学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金的使用必须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正确使用,加强成本意识,项目负责人和校内监督部门要负全部责任,严格控制支出,注意节约成本,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为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资源,将专项资金纳入学校的综合财务预算,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建设节约型校园。例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措施、节约和控制教育成本制度等,正确处理好节约资金与学校的快速发展的关系,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五)加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全程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专项资金实行全程监控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从本质上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树立绩效观念,明确认识“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应从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资金使用等过程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审核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负责部门是否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效益;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的组织者有完成项目的责任和义务,是否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对项目实行追踪问效制度。有关部门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归集、整理、入档,以利于对整个专项资金的分析对比,以保证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案的建议
(一)主管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总量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全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走向深入,财政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总量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落到实处,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优效优投,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财政部门,每年对投入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学及实验成果进行考核和评比,对能对严格按照规定管理项目和使用资金、成效显著的学校,在下一年度安排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有示范带动作用和有公共性的项目建设,保证优效优投、扶优扶强,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9-150.
[2] 广东财政年鉴编辑委员会.广东财政年鉴(2008)[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277-2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8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