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明星 张同建
【摘要】 公司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改进的前提,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公司治理评价的基础。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现实性实践。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微观机理,发现了公司治理实施过程中的瓶颈,从而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公司治理;融资结构;股权结构;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理革命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与金融学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公司治理理论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了呈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问题与方向。
两权分离是现代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运作模式,但也为现代企业的运营带来一系列利益冲突。伯利和米恩斯(2005)关于两权分离的研究是公司治理的理论起点,而经理革命所带来的两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公司治理的目标是解决现代企业中的两类治理问题: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与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前者主要处理投资者与经理层之间的矛盾,而后者主要处理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公司治理目标是解决两权分离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外部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和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20世纪90年代,Hart(1995)进一步扩展了公司治理的内涵,认为企业内部存在代理关系与交易费用为正是公司治理存在的两个前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能够同时降低公司内部的代理成本与交易成本。因此,Hart将公司治理效率问题的“一元”代理成本转化为“二元”交易成本与代理成本。随后,Shleifer(1997)与Pagano(1998)从控制性投资者与分散性投资者之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即内部股东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并将由“第二类代理问题”所产生的代理成本称为“第二类代理成本”,同时认为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损害分散投资者利益的“隧道行为”降至最小程度。目前,经济学家已将公司治理问题由公司内部扩展到了公司外部,提出了包括市场治理成本和政府治理成本在内的外部治理成本。
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治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组织结构,是传统组织结构的扩展,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机制。一般而言,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在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公司股东和内部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良好的治理结构能够保证经营者行为与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一致,实现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因此,公司治理涉及到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关系。
随着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司治理评价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公司治理实施过程中,公司治理的评价已为理论界与实践界所瞩目,因为各国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的治理评价基础之上。
一、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公司治理的优化是世界各国企业成长所面临的一项共同性问题。由于企业环境的国际差异性,公司治理的模式也存在多样性,然而,根据股权集中性、市场活跃性与外部监督性等因素来分析,大体上可存在市场导向型与网络导向型两种治理模式。市场导向型模式的特征是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公司所有权较为分散,公司控制权市场活跃,并存在一种对绩效不佳的管理者进行替代的、持续的外部威胁。网络导向型模式的特征是公司股权集中度高,全能银行实质性地参与公司融资与公司监控,大股东需要承担对管理层监督的责任。
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属于典型的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对公司治理评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彭成武(2003)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分为五个要素:股权结构、股东权利、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和公司业绩。其中,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股东权利的保证是公司治理的首要目标,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信息披露是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的依据,而公司业绩是公司治理水平的反映。
岳中志、蒲勇健(2005)将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度水平指标体系分为四个要素:融资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其中,融资结构要素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个指标,股权结构包括机构持股比例与个人持股比例两个指标,激励机制包括经营者年薪与经营者股票期权比例两个指标,而约束机制包括董事会监督约束度和监事会监督约束度两个指标。
2005年,李维安教授所创建的南开公司治理指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实施开辟了崭新的方向。南开治理指数充分考虑了我国企业面临的治理环境特点,侧重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强调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上市公司独立性、董事会独立性以及监事会参与治理等,从股东权利与控股股东、董事与董事会、监事与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六个纬度全面评价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状况。
根据以上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近年来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所出现的新的特征,本研究将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分为四个要素:融资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融资结构是指企业的融资机制及其效能,股权结构是指企业股权机制及其效能,激励机制是指公司治理的促进因素及其效应,约束机制是指对公司治理的监督因素及其效应。每个要素分为四个指标,从而形成完成的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模型检验
(一)技术思路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效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构方程分析,也常称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还可以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
本研究已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分解为4个因子(潜变量)和16个指标(观察变量),因此,可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收敛性,同时验证因子负荷的显著性、因子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指标误差方差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的整体拟合性,从而得到相关研究结论。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制对16个观察指标进行数据收集,样本单位为我国境内的企业。本次数据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40份,回收率为70%,满足数据调查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在回收的问卷中,选择数据质量较高的问卷112份,从而使样本数与指标数之比为7∶1,满足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数据收集自2010年4月1日起,至2010年5月1日止,共30天。
(三)验证结果
采用了SPSS11.5和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固定方差法), 得因子负荷列表如表2所示。因子协方差矩阵如表3所示。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
三、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模型整体拟合性较好,但指标X3、X6与X13的因子负荷缺乏显著性。因此,总的说来,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行为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面更为突出,然而,在如下三个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一,内部融资机制缺乏稳健性。由于产权机制、市场机制与信誉机制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成熟性的融资策略与稳定的融资渠道,从而融资行为带有相当大的随机性,因此,很难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稳健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与融资策略下,内部融资机制是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来逐步优化与改进的。
第二,股权结构缺乏合理性,不能适应企业的规模发展。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源于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且缺乏应有的流动性,阻碍了股权结构的合理分配。股权结构的非合理性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并导致大股东掏空的隧道效应,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运营绩效。尽管自2005年起,部分公司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
第三,董事会监督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董事会应尽的职能。在我国公司法中,董事会的职能并没有得到详细的界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职能存在着一定的交汇性,从而导致在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实施过程中,董事会缺乏改进公司治理的理念与行为,没有明确的公司治理准则与目标,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运作不到位,忽视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最重导致董事会形同虚设。
本研究结论基于我国企业近年来公司治理的实践性检验,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现实性,从而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实施与改进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彭成武.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设计[J].新疆社会科学,2003(3):28-33.
[2] 岳中志,蒲勇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度水平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J].管理世界,2005(5):154-155.
[3] 李维安,程新生.公司治理评价及其数据库建设[J].中国会计评论,2005,3(2):387-400.
[4] 蒲勇健,许光超.竞争条件下基于实物期权的R&D投资决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6):341-343.
[5] 张同健,李迅,孔胜.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104-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