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保撑起农民养老的一片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冰

  2009年12月的25日,对于永丰县农民刘二根来讲,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62岁的他从吴副县长手上第一次领到50元的养老金,而且以后每个月都会有,他终于也像“公家人”一样,到了退休年龄能从国家每月领取工资,这是他以前无论如何都不敢想的。
  
  迈向“全民养老”关键一步
  
  2009年8月,我国在全国10%县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这标志着我国跨出了迈向“全民养老”关键一步,这对于在中国土地上世代耕作的农民,意义是划时代的。每个人每年缴纳100元,国家补贴30元,年满60周岁的老人无论是否交纳过养老保险金,都能每个月从国家领取50元养老金。养老金金额虽然不大,但却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农民自看病能报销后又一项惠及最广、实惠最大的惠民工程。意义自不必说,试点工作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各地进展情况也列入县长头项考核指标。2010年4月,笔者参与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审计调查,一方面亲身感受了这项伟大的工程的现实意义,感受到农民对这项政策发自内心的拥护,也切实相信这项功在千秋的政策一定会成功,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笔者曾经亲历了1992年到1999年曾在全国农村开展的农保(现在称老农保),经历了老农保从辉煌到停止整顿的过程,所以对新农保更有话要说。
  
  应实现新农保与各项保障制度的无缝衔接
  
  在新农保实行之前,我国农村已有多项保障制度纵横交错,低保、农村五保、纯女户保险、老农保、失地农民保险、农民工保险等等,多项保障制度对保障农民的权益在特定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新农保横空出世,并且作为农村保障体系的主打产品,如何与原有保障制度衔接,包括新老衔接、城乡衔接、各种保障制度的衔接等,是新农保真正实现广覆盖的关键所在。如果把保障体系比喻为一张网的话,那么原有的保障制度就是一条线、一个点,无法做到全覆盖,新农保的开展才形成了一张网,如何将点、线变成网,织成一个坚固的保障网络,保证到我国每个农民都老有所养,确实面临诸多技术性的难题。
  首先是新老衔接存在难题。老农保的参保人数在我省已达190万人,基金总额达5亿元。由于历史原因,老农保以失败告终,但原有参保人仍然享受养老金,但养老金水平畸低,人均不足16元/月,最低仅为0.04元/月,没有保障作用,行政成本也巨大。但老农保与新农保合并,障碍诸多,如政策不统一,退休年龄不一,发放年限不一,利率不一。从笔者调查情况看,各地还尚未有明确的做法。
  与农村其他保障制度的衔接,如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也需要制度明确。比如,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参加新农保,筹资机制如何解决。笔者通过调查,以我省为例,11个试点县政策不一,有的地方由财政解决,有的地方没有将其纳入新农保。农村五保户参加新农保身份不确定的问题,在各地也普遍存在,现在五保户身份复杂,有的地方为改善五保户生活条件,将五保户农转非,享受了城市低保。因此五保户享受的待遇也五花八门,有的只享受了五保金,有的同时享受了五保和低保。新农保实现后,五保户是否参加新农保,如何参加,既要避免一人多次享受国家补贴情况,又要保证每一个人都充分享受到国家政策。
  城乡衔接也是实现全民养老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我国已有部分农民工已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因此农民工参加新农保身份如何确定;另外一方面,还应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尚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参加到新农保。另外,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必须破除城乡分割体制,逐步平衡城乡保障水平,要实现农村和城镇养老关系自由转移接续。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
  
  此次新农保的试点,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特别薄弱,农村金融网点无法满足需要,农村社会保险服务尚为空白,农村服务体系薄弱成为该项制度推进的瓶颈。
  典型的例子是,财政金融服务远远滞后于新农保的发展,由于一些国有金融机构没有在农村设点,使得针对农民的收费变得困难。以某试点县为例,该县15个乡镇中,有3 051个村民小组,51万乡村人口,只有14个银行网点为之服务。有的地方规定只能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这使得有些只有信用合作社的乡镇,缴费归集只能每次都送到县城,极为不方便。从笔者调查情况,目前各地收缴保费基本上依靠村干部上门收取现金,再定期上缴。这对于一个覆盖农村70%~80%农民的事业来讲,只能是权益之计。笔者调查期间,有一个村干部手头上有十几万的现金,这对资金安全也是一个隐患。
  农村社会保险服务的基础薄弱也在这次试点工作中暴露无遗。由于经费问题和历史原因,一个管辖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乡镇,并没有农保专职机构,有的乡镇只是临时调配了几个人,管理无从谈起。笔者调查发现,由于是村干部收费,有的地方缴费名单只是写在一张类似草稿的纸上,甚至与缴费人无法一一对应。因此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增加人员投入,整合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农村社会保险服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5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