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商春晓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企业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和较高的水平。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企业来讲,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但是,企业如何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难题,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
  
  1.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外部使用者必须获得相关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管理当局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与输出提出管制要求。这种管制以会计准则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也必须以会计准则为空间限度。这样,会计准则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反映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意志,并且体现出企业外部的利益要求。
  2.新会计准则的层次划分。
  新会计准则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1)基本准则。即为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该项新准则包括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对具体准则进行指导。(2)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包括对原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新增22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且两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可划分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两部分。
  3.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1)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体现了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政府补助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4)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冲突的不利局面,从而使会计准则体系内的各会计准则之间达到协调一致。(5)在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新准则制定了规范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新业务的会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上有了重大突破。(6)增强了相关性。历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由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数量不足、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较差、信息披露的广度不够以及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等问题,所以新准则首次比较全面地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而财务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法规,自然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1.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企业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2.对企业内部发展的影响。
  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企业管理层首先应当全面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经营特点,认真评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要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以确保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高效地生成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此外,在人员配备方面,企业也要结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需要,及时配备合格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并不断加强后续培训,确保相关业务操作的可靠性。同时实践中公允价值的理解和选用是企业内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从新会计准则本身的定义看,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实务操作中,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按照市场化原则达成的最近成交价格、估值模型和估值技术以及特定情况下的权益性工具的价格,都可以成为帮助企业获取公允价值的证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和科学的决策体系,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层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熟悉相关的估值方法,特别是估值模型的应用假设及相关技术参数的选取原则,并做出充分的信息披露。
  3.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存货发出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将产生一定影响。存货先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是将最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是将最低价格的材料入账,使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即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减少成本,增加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增加成本,减少利润。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即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损耗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4.对企业服务与决策的影响。
  新准则在理念上更加突出市场化与国际化接轨,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趋势,通过会计体系的改变,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如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在核算上改变了研发费用即期费用列支的做法,使研发费用资本化。在新准则中,有许多具体准则在具体操作中仅给了一个原则,同时在与税法规定中又有许多不同,仅在会计核算上可能对企业有利,但税法上则不然,这就要财务管理部门深入企业经营实际,充分掌握内外部信息与资源的情况下,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服务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为企业创造管理效益。
  5.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企业“壳”资源、获得即定盈利水平等动机,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操作“数字游戏”,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使用公允价值后,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增加企业账面利润,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增加财务风险。此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总之,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原则的要求,无论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关联方披露上还是在分部报告上,都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大前提下,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才能够使自己站在时代的前面,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浙江中际会计师事务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6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