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延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户正处于分化的趋势中。而国内始于80年代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主要从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和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两个角度展开,早期研究由于缺乏资料以小样本调查为主,史清华发现农户借贷行为存在较强区域差异,而朱守银则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户的借贷行为,汪三贵分析了贫困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多数研究从经济、社会、地理等多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认为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的主要考虑因素。这些研究不能反映中国农户分化的现状,因而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对于准确认识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完善对中国农户经济社会行为的认识,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来源及选择
本文依据200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资料,选择了家庭兼业类型、家庭经营类型、家庭文化程度和户均年纯收入四种农户分类方式,以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农户兼业类型为依据非农业生产在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分为纯农业户、I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业户。在全国2万调查户中,纯农业户是农村住户中的最大群体,占农户总数的39%,I兼农户占37%,Ⅱ兼农户占16%,非农业户占5%,农户兼业普遍化是农户家庭经营类型的主要特点。农户家庭经营类型包括家庭经营、私营企业和外出务工、集体经营、股份制企业经营、合伙企业经营以及三资企业经营农户。在调查农户中,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84%,是农户经营的主要类型,出村从事劳务的家庭占6%,集体经营家庭占5%,私营企业经营家庭占1%,股份制企业经营、合伙企业经营和三资企业经营的家庭类型所占比重均低于l%。其中私营企业和外出务工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类家庭对农户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反集体经济所占比例下降,对农户经济的影响日益减弱。因此,依据家庭经营类型农户经济的影响力,选取家庭经营、私营企业和外出务工三类型家庭作为分析对象。农户家庭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以上农户,小学及文盲、半文盲文化程度农户所占比例下降,中学文化程度农户所占比例在上升,高中以上农户所占比例稳定在10%,小学程度农户占所有农户的40.97%,初中文化程度农户占40.29%,两类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0%,是农户的主体。从农户纯收入看,户均年纯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农户所占比例最高,占调查农户的35.96%,纯收入10000~50000元占33.41%,纯收入在1000--5000元占26.54%,纯收入在50000元以上占1.2%,纯收入在0~1000元以下占2.09%,纯收入为负的农户仅占0.8%,其中,1000~50000元纯收入农户占调查农户的95.96%,5000~50000元纯收入农户占62.5%,农户的纯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50000元之间,尤其是5000~10000元。因此本文以农户类型是否具有代表性作为选取农户类型的标准,确定了17种类型农户作为分析对象。
二、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分析
为了直观地反映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本文选择反映农户借贷行为的3个指标:(1)户均年内累计借款额反映调查农户借贷水平的差异,它指农户年内从各种渠道借入各种款项的总额,包括年内已归还借款。由于农户家庭借贷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当年借贷,据何广文1998年的调查,1年及1年内借款占有还款期限借款的85.5%,而目前对农户借贷水平的研究均采用不能反映1年以内借款情况的“农户年末借入款”,因此,本文选用能更准确反映农户借款状况的“年内累计借款额”指标;(2)户均借贷规模反映农户获得借贷资金的大小,(农户借贷规模=已借贷农户的借贷总额/已借贷农户户数);(3)用借贷发生率反映农户对借贷市场的参与程度(借贷发生率=有借贷行为的农户数/被调查农户数)。3个指标的关系为户均年内累计借款额等于户均借贷规模、借贷发生率之积,因此,户均借贷规模、借贷发生率决定了户均年内累计借款额水平。将反映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的3个指标与其相应的调查农户的平均值比较,反映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借贷行为特征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公式为:
(xi-aj)/aj×100%
其中,xi为不同类型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指标,i为AQ,依次代表纯农户、I兼、Ⅱ兼、非农户、家庭经营农户、私营企业农户、外出务工农户和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农户,年纯收入小于0、0至1千元、1千至5千元、5千至1万元、1万至5万元、大于5万元。
j分别为户均年内累计借款额水平、户均借贷规模和户均借贷发生率。
aj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当指标大于零时,表明农户的这一借贷行为特征高于平均水平,指标值越大,高于平均水平的程度越高,当指标小于零时,表明农户的这个借贷行为特征低于平均水平,指标值越小,低于平均水平的程度越低,当指标等于零时,表明农户的这一借贷行为特征与平均水平持平。
(一)农户借贷行为差异主要表现为借贷规模的差异
由图1中可以看出,在17个类型农户中除了外出务工农户,其他类型农户的借贷规模与借贷水平的方向一致,而且借贷规模与借贷水平呈正相关。借贷水平最高的类型(私营农户)是最低农户(文盲、半文盲)的10倍,借贷规模最高类型农户(私营农户)是最低(纯农户)的9倍,而所有类型农户的借贷发生率均位于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以内,借贷水平较高的私营农户、非农户和纯收入5万元以上农户其借贷规模也同样较高,而借贷水平较低的纯农户、纯收人低于5000元农户的借贷规模也低。因而,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借贷规模和借贷水平的差异,农户间借贷发生率的差异很小,而借贷规模和借贷发生率决定借贷水平,因此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借贷规模的差异。
(二)不同类型农户的借贷行为呈现层次分明的结构性特征
Ⅱ兼农户、非农户、私营企业农户、初中农户、高中农户、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的借贷水平和借贷规模都高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些类型农户是借贷资金的主要获得者,在农户借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私营企业农户、非农户和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户是大额借贷资金的主要获得者,其借贷规模是平均水平的3倍,同时Ⅱ兼农户的借贷规模高出平均水平63%,高中农户的借贷水平、规模、发生率分别高于平均水平的31%、13%和18%。而纯农户、I兼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外出务工农户、文盲半文盲农户、小学农户、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借贷规模低于平均水平,但纯农户、I兼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和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的借贷发生率却高于平均水平,反映出这些类型农户只能获得小额贷款,在农户借贷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三)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纯收入、家庭经营类型和非农化程度
从不同类型农户内部看。(1)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借贷规模的差异表现为,非
农户>Ⅱ兼农户>I兼农户>纯农户,纯农户借贷规模仅为非农户的1/7,表明农户借贷规模与农户非农化水平成正相关,即非农化水平越高的农户,获得借贷资金的规模越大。原因在于非农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使非农户获得借贷资金的能力增强。(2)从不同家庭经营类型看,农户借贷规模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家庭经营农户、外出务工农户和私营企业,三者之比为1:1.71:6.85,反映出不同家庭经营类型农户的平均借贷规模与家庭经营规模成显著正相关。(3)从农户文化水平看,小学以下农户借贷水平和规模均低于平均水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户高于平均水平,整体表现为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借贷规模也高,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是确定借贷额度的因素之一。(4)不同纯收入水平农户的借贷规模呈现偏右的“u”字形。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农户的借贷规模高出其它纯收入水平农户,达到35947.96元,与0~1000元纯收入的借贷规模差距最大(6.39倍),与10000~50000元纯收入农户的借贷规模差距最小,但仍有2.96倍,而纯收入为负农户的借贷规模高于纯收入1000元以下农户。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农户的借贷规模差异很小,为5000元以下的小额借贷。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农户的借贷规模超过1万元,说明1万元和5万元是确定农户借贷规模的两个关键的纯收入水平。
(四)农户借贷规模分布呈现出不同类型
为分析农户借贷规模的分布状况,研究将农户的户均借贷规模分为6个档次:<500元,500元50000元,计算不同借贷规模下农户借贷规模分布率,①找出农户借贷规模分布规律。由图2中可以看出,农户的借贷规模分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农户借贷规模分布呈偏态分布。表现为农户借贷规模分布密集区为1000~5000元,借贷规模发生率在35~45%之间。随着借贷规模扩大及缩小借贷规模分布率显著下降,借贷规模分布率在1000元以下降至25%以下,5000元以上低于20%,小额借贷的发生率高于大额借贷5个百分点,整体呈偏态分布。其中5000元以下的小额借贷所占比例达到近80%,大额借贷约为20%。
借贷规模呈偏态分布的农户有纯农业户、工兼农户、文盲、半文盲农户、小学文化程度农户、高中文化程度农户以及家庭经营农户。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事传统农业的传统农户的特征越强,其小额借贷发生率越高,大额借贷发生率越低。
另一类借贷规模呈“M”。借贷规模在1000~5000元和1~5万元形成两个高峰,两个峰的借贷规模分布率均在30%左右,且右峰高于左峰,其他借贷额度的借贷规模分布率基本在20%以下,甚至10%以下的水平。说明两类农户对1000~5000元的小额借贷和1~5万的大额借贷的需求都很旺盛,且后者大于前者,非农户的这一特征更突出。
(五)借贷来源倾向分析
为了准确地反映农户获得借贷资金的来源渠道构成,本文将农户来源于正式渠道的借贷额与来源于非正式渠道的借贷额之比定义为农户借贷来源倾向,以反映农户借贷来源倾向。正式借贷来源指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正规金融组织获得的借贷资金。农户可以利用的非正式借贷渠道有农村合作基金会,亲友之间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高利贷等的私人借贷,以及民间金融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图3中可以看出农户借贷来源倾向表现为两个特征:
一是除私营企业外的所有类型农户均倾向于从非正式渠道获得资金。除私营企业外,所有类型农户的借贷来源倾向均小于1,说明农户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借贷资金主要来源非正式渠道,所有农户的平均借贷来源倾向为0.35,即农户获得100元借贷资金,26元来自正式渠道,其余74元来自非正式渠道。反映出非正式借贷在农户借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与多数调查中反映出的农户借贷现状是一致的。说明正式借贷对私营企业农户的支持比非正式借贷的力度更大,而对多数农户的借贷支持很弱,尤其是外出务工农户。
二是不同类型农户对不同借贷来源渠道的依赖性存在结构性特征。依据农户对非正式借贷来源依赖程度的差异,我们将农户分为三个类型:(1)极度依赖型。指农户借贷来源倾向低于0.4的农户,主要有外出务工农户、纯农户、小学以下和高中文化程度农户、纯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农户。这类农户主要依赖非正式借贷。(2)轻度依赖型。指农户借贷来源倾向高于0.8的农户,主要有私营企业农户以及户均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这类农户的借贷来源倾向达到0.96,即100元借贷资金有约49元来自正式借贷,接近50%的水平,他们是正式借贷资金的主要获得者。(3)中度依赖型。指农户借贷来源倾向在0.4至0.8的农户,包括I兼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初中文化程度农户。他们对正式和非正式借贷资金来源同等重要,是正规金融拓展业务的重点。
(六)借贷用途倾向分析
多数研究认为农户借贷资金的主要用途为生活性借贷,同时说明农户借贷资金投向的生活性倾向稍高于生产性,即农户借贷资金的用于生产和生活基本是均衡的。那么是否多数农户均选择了这一均衡的借贷资金投入模式,这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借贷用途倾向,从图3中可以看出,农户借贷用途倾向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不同类型农户对借贷资金的使用呈现结构性特征。以外出务工农户、文盲、半文盲为代表的农户倾向于生活性借贷,借贷用途倾向大于1,借贷资金主要用于生活。而纯农户、兼业农户、家庭经营、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农户和年纯收入在1千至5万元的农户的借贷用途倾向在0.5到1.5之间,他们的借贷用途倾向呈中性,他们是农户的主体,反映了农户对借贷资金使用的主要态度。而非农户、私营企业和纯收入在1千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农户的借贷用途倾向在0.4以下,其借贷资金约70%以上用于生产。
二是一些农户的借贷用途倾向的极端化。外出务工农户的借贷用途倾向最高5.4,表明其借入的约85%的资金用于生活,而最低的私营企业为0.02,即98%的借贷资金投向生产,反映出私营企业超强的生产性借贷用途倾向,同时私有企业几乎全部的借贷资金都用于非农业生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类型农户的借贷用途倾向均在0.5到1.5之间,剔出外出务工农户和私营企业农户的平均借贷倾向为0.93,反映出多数农户对借入资金投向整体呈中性,偏向生产性借贷,之所以出现农户整体的借贷用途倾向于生活的现象,在于以外出务工农户为代表的农户过高的生活性借贷倾向,而这类农户在农户总体中所占的比重较高,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三、结论
正如上文对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同类型农户的借贷行为呈现层次分明的结构性特征。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农户的借贷行为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被动借贷型农户。这类农户借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生活中面
临的各种风险。被动借贷型农户借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借贷是必需的,借贷弹性小,因此对借贷市场的依赖性最强。这类农户包括纯农户,外出务工农户和少部分家庭经营农户,文盲、半文盲农户,低收入和较低收入农户(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农户)。他们通常是农村社会中的底层,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借贷是为了满足生活或是农业的简单再生产的需要。(2)保守借贷型农户。这类农户借贷的目的具有双重性,既为了应付生活中面临的风险,也为了扩大再生产。保守借贷型农户的借贷不是必需的,借贷弹性较大。这类农户包括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大部分家庭经营农户和小学及高中文化程度农户,中等收入和较低收入农户(不包括年纯收入在1000元/户以下农户)。他们通常是农村社会中的主流,在农户中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收入水平中等、文化程度偏高或偏低,借贷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或是非农业生产的需要。(3)主动借贷型农户。主动借贷型农户借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尤其是非农业生产。主动寻求借贷资金是主动借贷型农户的最大特点。这类农户包括非农户,私营企业农户,初中农户,高收入农户(纯收入在五万元以上)。他们是农村社会中的上层,社会地位高,收入水平高、文化程度中等,借贷资金主要用于非农业生产。
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将均质化的农户借贷市场化分为具有显著层次性的结构性市场,每一个层次的市场既反映了一类农户的借贷需求特征,也反映了借贷市场的供给特征。当前农户借贷需求市场分化为具有显著特征的三个层次:反映被动借贷型农户借贷行为的低层次市场,反映保守借贷型农户借贷行为的中间层次市场,以及反映主动借贷型农户借贷行为的高层次市场。而与借贷需求市场对应的借贷供给市场同样呈现出结构性特征:上层次市场包括农户正式和非正式的大额借贷市场,这一市场由农户社会中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农户占领;中层次市场包括农户一部分正式小额借贷市场、非正式无息和一部分有息借贷市场,这一层次的市场由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农户拥有;下层次市场包括农户正式借贷中具有扶助功能的市场和非正式小额借贷市场和有息借贷市场,农村低社会阶层农户拥有这一层次市场。
应注意的是,农户借贷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具有不一致性,如初中文化程度农户是高层农户借贷需求市场的主体,却是中层借贷供给市场的成员,两个市场的不一致反映出当前农户借贷市场的结构扭曲特征。占农户主体的中等阶层农户,虽然具有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强能力和最强动力,有投资农业强烈需求的农户,却无法获得资金特别是大额资金投资农业,使大量资金流向非农产业、流出农村,成为极少数“上层人士”垄断的市场,反映出目前农户借贷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已成为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以适应分化了的农户借贷需求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4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