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企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晓波

  摘要: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运用模型对小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抵押、担保成为银行对小企业信贷的主要形式,能提供固定资产等不动产抵押担保的小企业能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小企业很难通过银企长期合作关系获得借款,信贷约束严重。
  关键词:小企业 信贷约束 关系型借贷
  
  融资困难是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调查,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流动资金部分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中长期贷款。小企业由于公开经营信息等成本太高、固定资产等可抵押担保品不足,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常常合为一体,造成借贷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了相对大企业的信贷约束。随着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尤其在扩大就业、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针对小企业融资困境,有必要深入研究小企业融资特征以及融资困境的内在成因。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贷配给理论。Stiglitz与Weiss(1981)指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产生均衡信贷配给的基本原因。当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银行为避免逆向选择,不会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出清市场,而是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的水平上对贷款者实行配给。在配给中得不到贷款的申请人即使愿意出更高的利率也不会被银行接受,因为高价的借款人可能选择高风险项目,降低银行的平均资产质量。Where(1983)的信贷配给模型拓展了Sfigliz等人的理论,指出在借款人风险中性的条件下,银行的抵押品要求也可能成为信贷配给的内生机制。(2)关系型借贷理论。Greenbaum与Thakor(1993)认为,当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正式的贷款承诺,或者无法获得无条件承诺的贷款合同,企业就会寻求变通的办法。方法之一是诉诸市场机制,通过购买长期的含有佣金的隐性合同,企业与银行可以建立更紧密关系。这是借贷双方在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交易关系和有效的跨期贷款定价与交叉补贴机制激励下,凭借嵌入在一定社会关系网络内声誉机制和集体惩罚机制的约束作用,提供非外在约束的承诺,进而产生的具有隐性契约特征的关系型融资和约。一些学者认为,较强的“关系”可以使小企业在贷款可获得性、缓解贷款利率、可抵押担保品要求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Berger and Udell,1995;Machauer and Weber.2000)。在Diamond(1991)研究的基础上,GraceO.Kim建立了关系投资模型,认为小企业在初始阶段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作为信誉佣金,以保证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信贷条件。Grace O.Kim将小企业的激励相容条件分类为获得银行贷款的必要激励相容条件和获得资本市场资金的必要激励相容条件,在此框架内建立了一个基于关系贷款的对银行信贷的需求模型,分析了“关系”在决定信贷价格和信贷数量的角色意义。(3)小企业融资研究。Berger(1998)根据美国小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大银行合并后,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Berger,Rosen and Udell(2001)在研究了市场规模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小企业从一个特定级别的银行获得贷款规模的概率后发现,贷款规模不会因为银行规模而下降。同时发现,银行规模变化会影响贷款利率。研究结论是,在由大银行主导的市场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会相对较低。Strahan和Weston(1998)研究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的好处使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Cavailuzo(1998)发现,在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存在着种族歧视,对于美国少数民族企业主,银行往往有较低的贷款承诺率,这些企业也会放弃寻求从市场上获得贷款。
  (二)国内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分析和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着使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过程和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利益的激励因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张杰(2000)从信用角度分析,认为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是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的内生现象,民营经济与银行之间脆弱的横向信用联系不足以维系对其金融支持,因而民营企业的金融困境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信用困境。张捷(2002)指出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导致银行贷款决策层次上移,不利于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借贷开展,再加上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从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出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企业规模的限制决定了采取编制公开财务报表上市要承担巨大的信息成本;从企业的技术类型看,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唯一的方法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贺力平(1999)认为,妨碍我国银行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因素是银行机构缺乏企业客户风险方面的足够信息,从而不能做出适用的风险评级并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指出可以通过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转变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来解决贷款者与中小企业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已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依据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企业在资产总额、年销售额的差距可达几十倍以上,从而在融资能力、融资渠道、资信水平、社会认同度等方面中小型企业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将中小企业置于同一框架内,以相同标准进行研究结论可能更适合中型企业。同时,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研究多专注于成因、对策及理论解释方面,运用数据资料进行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特定区域内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力求找出影响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依据信贷配给理论与关系型借贷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设。
  (1)信贷配给理论。一般认为,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银行信贷是其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融资来源之一,因此,关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的讨论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均衡信贷配给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银行标明的利率,所有贷款申请人的借款需求只能得到部分满足;另一类是银行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一部分信息不透明的企业的借款需求被拒绝,这类企业多为小企业。Besmr(1987)讨论了抵押品在信贷配给中的作用,他认为抵押品可以和利率同时作为银行分离贷款项目风险类型的甄别机制,也就是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对抵押品数量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来分离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贷款项目。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有实力、盈利能力强、能提供担保的小企业能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2)关系型借贷理论。一般认为,小企业贷款技术方法可归为四类:基于财务报表型、资产抵押型、资信评估型与关系型(Berger and Udell,2002)。前三种贷款技术属于交易驱动型贷款,是银行在企业经审计财务报告和可置信资信评估等“硬信息”分析基础上做出的,而关系型借贷是基于银企间长期信任合作关系所产生的“软信息”做出。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与可担保抵押品限制,在使用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可置信资信评估报告方面面临高成本约束,因而在交易型贷款使用方面与大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劣势。但其在使用关系型借贷方面,特别与地方专业型小银行的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为优惠的贷款利率、降低贷款的抵押担保要求等。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与银行关系良好的小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二)样本及数据选择 我们对郑州市小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取得有效样本95家,企业类型包括工业及建筑类、商业批发与零售类、高新技术类、住宿与餐饮类等。为便于数据的可比性,本文主要采用2007年度的数据。样本企业中不包含国有小企业和外资小企业,由于其背景的特殊性,在融资方面与普通民营小企业存在明显差异。在郑州市小企业融资结构中,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商业信用为19.56%、银行信贷为17.78%、民间借贷为11.63%。在95家样本企业中,仅有10家左右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中,银行信贷处于第一的位置,这些小企业经营业务稳定、风险较小,而且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由于一些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可能存在个别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另外样本企业只是郑州市小企业极小一部分,是否反映郑州市小企业的总体情况还值得商酌。
  (三)变量定义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因变量设定为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通过该指标评价小企业的信贷约束状况。根据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小企业银行信贷主要与以下两类因素有关:一是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如企业规模、有形资产、盈利能力、商业信用等。其中,企业规模以主营收入来评价,表明企业的生产规模与现金流入能力。有形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净额、货币资金、存货与应收账款等,反映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与负债能力。盈利能力的强弱与企业能否获得银行信贷密切相关,尤其是反映企业核心业务的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商业信用是企业间的相互融资行为,延长付款期能暂缓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银企关系,如贷款形式、企业申贷成本、与银行业务往来的时间等。其中贷款形式反映企业是以抵押和担保的方式还是以信用形式获得贷款,如果是前者,则信贷约束较强。申贷成本反映企业获得贷款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是贷款利息以及咨询费、评估费等,申贷成本越高,信贷约束越强。与银行业务往来的时间长表明与银行建立了良好关系,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基于以上分析,得到如下解释变量(表1)。
  
  (四)模型构建 依据相关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如下基本计量模型:
  Y=β0+β1size+∑β2iTangibleasset+β3Profit+β4Credit+β5Form+β6Cost+β7Time+ε
  公式中Y为银行信贷需研究的因变量,ε是均值为0、方差为σ2随机误差项且相互独立,各解释变量与ε相互独立。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回归分析 将所有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估计模型,再使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最适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回归结果与模型设定基本吻合,与银企关系相比较,企业的基本特征对小企业的信贷约束更为显著。
  
  (二)结果分析 从上述回归分析结果看:
  (1)固定资产净额对小企业信贷约束最为显著,表明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会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这反映了银行对小企业放贷的主要依据是可抵押担保不动产,强调贷款可抵押担保品要求,从金融机构看主要是确保贷款的安全性,但说明了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制度的缺失和金融抑制政策对小企业信贷需求的扭曲。(2)主营业务利润与信贷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该指标并不是银行信贷的决定因素,同时也说明盈利能力强的小企业更多的依靠自身利润积累和留存收益等内源融资,而不依靠外部融资。而且,主营业务收入、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也不是银行机构放贷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由于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主营业务收入波动较大,对负债的保障能力差。由于法律的限制,存货、应收账款等不能用于小企业担保。而中国人民银行(2004)的调查显示,我国约50%的中小企业资产是以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形式存在。这加剧了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和融资困境。因此,改革金融担保制度也是缓解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有效途径。(3)应付账款可以缓解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在银行存在惜贷的情况下,通过商业信用的方式进行替代,也证实了小企业信贷约束的严重情况。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商业信用主要是本地客户和有长期交易关系的客户,普遍采用“一批货款压一批货款”的付款方式,而且是零利率、无折扣形式。对于非长期交易、非知根知底以及外地客户主要采用现金结算。这也证实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缺失对小企业融资渠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4)紧密的银企关系有助于缓解小企业的信贷约束不明显。主要在于我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银行信贷需抵押担保的要求,银行没有动力与企业建立长期关系而获得其经营状况的信息,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表明金融制度的设计需要进一步改革,而且金融借贷利率以及行业进入等受到国家严格的限制,小企业很难通过“关系型借贷”方式获得借款。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配给理论和关系型借贷理论出发,利用实际调研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银行没有专门针对小企业的贷款技术,抵押、担保成为对小企业信贷的主要形式,能提供固定资产等不动产抵押担保的小企业能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2)由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银行信贷需抵押担保,银行没有动力与企业建立关系型借贷融资渠道,小企业很难利用银企长期合作关系而获得借款。
  (二)建议 2007年郑州市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为1796.1亿元,如此巨额的民间资本,苦于缺乏投资渠道而存在银行。而一方面是缺乏资金的小企业正举步维艰。因此,引导与配置民间资源的投向,更大地发挥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是解决郑州市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通过设立有政府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的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小企业信贷平台,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使那些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的小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而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