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进步,一些有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凸显出来,使得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公平的社会保障方面难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文章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理探讨和多种路径尝试,提出严重制约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根本原因,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政策取向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行可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基础制度不规范。目前,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税制及其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有序运行是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础。而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性导致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政府为了能够给予公众在不同阶段,不同地点,不同社会属性的人群大致相同的社会基础公共服务必须实现其财政支出的公平和效率。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财政支出受到中央政府的管控和规划,并不是市场经济主导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支出缺乏资金保障和制度保护,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有些乏力,也很难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财政支出比例不均衡。由于我国在社会基础公共服务方面较为缺乏制度规定和管控约束,地方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很多时候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财政收入。地方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政府就会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多加投入,而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很难做到在多重制约下仍然能够保证社会公共服务所需的基本支出。财政收入的划分一部分要满足中央政府无确定性的任务性的要求,还要面临财政支出决定事权的层层划分,最后除去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基本正常运转的支出后,投射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资金已经捉襟见肘了。
  (三)支付转移的结构性缺陷。税收返还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转移支付形式。它对地方经济的补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我国在税收返还制度设计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返还的规则是按照收人来源地规划设计的。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获得政府的税收返还就越多,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反而难以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不均等引发地方政府在保障性财政支出来源上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了其投射在地方公共服务建设上的资源分配,最终导致了我国社会公共服务建设的不均等。正是我国转移支付结构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我国转移支付在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
  (一)坚定转变方向,推进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社会财政支出走向合理性,均衡性。首先,公共服務支出的主力应该由城市转向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其次,我国以往的公共建设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我国社会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的物质基础条件得到基本满足,建设的重点应该由基础设施转向公共服务,使得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公共服务的发展能够基本相均衡。最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政策应该落到实处。这些地区曾经为中国的崛起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的建设有他们的突出贡献,在很多地区尝到了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的甜头之后,饮水思源,不忘本,经济建设的重心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效应的落脚点应该在这些地区。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的整体的协调发展是很难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
  (二)积极推行转移支付层级的"扁平化"改革试验。积极推行转移支付的“扁平化”是解决社会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一条新的道路。这项改革实验的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地方财政支出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投射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受到挤压,而税收的转移支付的根本目的就是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专款专用,转移支付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配比上必须偏重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支出。而社会公共服务应该体现在多维度多层级。
  以地方教育事业服务为例。教育是关乎地区发展,反哺地区经济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容易被地方政府所忽视的一项社会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教育支出在很大程度是一种隐形的投资,相对于房地产,区块化商业实体对于GDP的贡献来说,教育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财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方面应当加大投入。设立帮扶基金和创业共享基金等,在物质上给予学生自由发展和充分发挥的物质条件和思维导向,以此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在思维观念上的接轨。
  (三)结合国情准确定位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我国理论界目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上过于宽泛和笼统。在实践上缺乏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操作顺序。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就收入和支出的均衡能力而言,我国南北方差异较大。如果按照南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来笼统的定义标准,就会使得北方按照标准执行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我国要实行的公平高效的公共服务必将是全国性的而非地区性的。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保民生和稳秩序方面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不能一味的追求某些发面的单向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角度贯彻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
  三、结语
  公共服务建设落在重点支持和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医保制度,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等的生活保障制度方面是缓解收入分配悬殊,贫富严重分化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重要举措,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应该遵循以上原则才能确保实现均衡化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虎立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指标体系研究[J].2014
  (21).
  [2] 刘静.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浙江大学,2012(7):163-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3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