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汽车地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然而随着近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该类专业人才,扩大对其的招收比例,这便导致人才市场对该类人才的过大需求,造成供给不足,因此为培养更多技术型专业人才,学校理应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探索将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此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为学生在社会上工作的寻找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汽车底盘;维修教学;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层出不穷,对人才的要求也有诸多改变,既要求其人才能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其在技术能力方面有较高水准,因而造成人才市场资源的供给不足。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者开始重视其日常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使该课程教学较为困难,课堂教学效果较低,极大的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使得人才市场资源供给不足。由此看来,针对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对该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汽车底盘维修教学中采用产教融合模式的目的
由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导致企业对人才市场需求增大,这便直接反应到学校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针对汽车底盘维修教学,在该类课程中采用产教融合一方面是因为人才市场的需要所引起的课程模式改革,另一方面则是因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出现所引起的课程模式改革,除此之外在面对学生主体时,由于该类课程自身的特点,学生也反应出较为明显的教学模式倾向,这同样也引发了此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才市场的需要
从现实角度来看,人才市场是处于不断发展的,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因此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市场对汽车制造技术人才的专业性进行一定的要求,不仅强调其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其对实践操作具有较高水平的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此类课程大多重视理论,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便导致学生走入社會时出现能力偏差,影响其在社会上的生存,从这个方面来看,在汽车底盘构造课程中进行产教融合是极为重要的,是人才市场需求所要求的结果。
(二)课程教学的需要
尽管教授式课堂能够很好的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但仅凭教授式课堂是完全不够的,不仅会导致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为此相关研究者提出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引入汽车底盘构造课程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人才进行教育培养,使其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高水准的操作能力。这是当前教学发展中所呈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教学的一种模式完善。
(三)学生个人的需要
与其他课程不同,汽车底盘构造教学课程是一门具有较高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时往往会出现各类问题,诸如部分理念无法理解、相关技术性细节认知不足等,在传统课堂中这些问题既是由于教师教学模式的僵化所造成的,也是由于课程特性所造成的,因此在汽车底盘构造教学中实行产教融合模式是学生对该类课程需求的体现,是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中所出现问题的集中反馈,因而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注。
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现状
作为一门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技术性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一方面具有极高的理论性,是决定其教授方式的一大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实践性,是决定其就职就业的关键,但由于该课程的双重性特征,部分学校未能对其教学进行平衡,这便导致此类课程教学出现极大的问题,诸如教学模式僵化、实践性课程缺乏问题频繁出现,而学生个人学习耐性的问题又影响着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有效研究产教融合模式在该课程的应用,对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由于程序类课程自身特性的影响,其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往往需要在限定时间进行理论讲解,而其理论又极为复杂,这便导致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教学速度过快,教学方式只能为课堂讲授式,因而造成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的阻碍了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影响学生个人能力与技术的培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构造类课程的具有较高的实践性,部分学校无法满足此类课程的需要,因而造成其教学方式的局限,使得教师只能从传统教授中进行适当创新,但又受课程内容得限定逐渐变为单一的知识点讲授,继而使得汽车维修教学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学习极为艰难,课堂效果极差,无法对维修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理解与学习。
(二)实践性课程较少
由于学业课时安排,教师为保证基本的课程开展进度,其课程大多为理论教授,缺乏实际对汽车结构与细节的操作练习,这便导致其课堂教授缺乏实践性,反应出其实践课程较少的一大现状。此外,由于汽车维修课程本身具有极高的实践性特征,因而缺乏实际操作练习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影响其汽车结构与维修知识点的学习。
(三)学生缺乏学习耐性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使不同地区的人得以联系,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诸多乐趣。然而尽管科技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对于科技的学习却频繁受阻,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时态度浮躁,无法精心学习课堂内容,例如在汽车底盘构造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此类课程是随着科技更新而不断发展的,这便导致其难度较高,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缺乏相应的耐性,极易受外界事物干扰,使得该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普遍较低,结业考试数据较差,进而影响到其课程细节的学习。
三、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应用
在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应用产教融合模式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其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所进行的教学调整,其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以满足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因而在此基础上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调整安排便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将从三大途径进行具体实践应用策略分析。 (一)基于实践教学做教学计划的调整
尽管现阶段的课程讲授离不开传统讲授,但教师可在进行传统教授的同时开设其实践教学,通过观察具体案例分析汽车故障点与问题,进而对其维修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及时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产教融合模式还需针对学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加强其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并对课程的安排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基于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在应用产教融合模式时既要注意其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实际操作案例的讲授,并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度,以此促进其走进社会,能够对就职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与反应,这也是提高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一大重要途径。
(二)加强实习实训工作
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尽管已提高实践性课程在课程中的总体比重,但光靠实践教学进行能力提升是不够的,同样还需要真实案例的面对,为此部分学校采取加强个人实习工作,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社会工作,并在该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以此提高其个人能力。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学方式是产教融合模式的一大特征,其通过对校内外导师的联合,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实践,能够提早的接触就职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解决。这种师资队伍的构建不仅能促使产教融合模式在课程中的效果提升,同时也能使学生更易接受教学模式的改变,对课程改革有极大的好处。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有极大的好处,既使其理论与实践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同时也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要想有效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课程比重的分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实习工作,充分利用双导师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多的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其专业素养,提高其个人技术能力,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J].科技风,2017(07):61.
[2] 艾華.汽车底盘维修教学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6):206.
[3] 邓志宏.汽修教学在一体化转型中的突破与创新[J].职业,2015(06):40-41.
[4] 徐少才.基于汽车底盘维修技能实训的生本教学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93-94.
[5] 冯志荣.汽车检测维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为例[J].轻工科技,2014,30(07):212-214.
[6] 许亚军,王核心.汽车底盘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训环境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6(12):243-244.
作者简介:尹林海(1962.11- ),男,山东滨州人,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0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