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高职院校的学风上频频出现问题,文章结合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上实施的措施,从学校学生的管理、学生作为高校主体的作用以及导师和辅导员的关系三方面出发,研究如今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从而寻找到真正切实可行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互联网+
随着近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转变迅速。在大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同时,环境它在改变着各个高职院校而各个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适应着这样的大环境,不断促进着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向着合理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相契合。
由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而定,良好高校的学风建设成为各大院校未来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各大院校的学风建设效果却良莠不齐,部分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更多的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得到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究竟什么样的建设路径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各大院校的发展成为各大院校头疼的难题,故而对各大院校的学风建设的研究是必要的,是为时代所需的。
针对学风建设问题,本文从各大院校、学生主体以及学校管理者三方面进行研究,系统地讨论良好的学风建设的体系如何构建。
一、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各个院校的学风建设情况
(一)高校中“低头族”的出现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也逐渐深入到各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去,如智能手机平民化,不再是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大哥大”了,wifi也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这大数据的时代,在这无时无刻信息都在爆炸的时代,网络对于自制力不足的大学生们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他们在充满信息的虚拟世界里眼花缭乱,逐渐沉迷而无法自拔。于是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了“低头族”——无时无刻都在低头看手机。
(二)大学生沉迷游戏现象严重
游戏本是个人消遣、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近些年,一些大學生沉迷游戏,不知白天黑夜,游戏已经不再是愉悦身心的工具,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些人的生活,甚至让一些大学生逐渐沦为游戏的奴隶,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1]。当代大学生在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家长严厉的管束之后,进入大学以后一下子失去了对于自身的约束的他们,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放纵自己,更有甚者依赖游戏来逃避现实,自身的惰性以及较差的自制力成为他们整日沉迷游戏的最大缘由之一。
(三)厌恶课堂成为常态
高校内的学习,大多呈现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以及老师对于学生管束较松散的特点。部分学生在得不到很好地课堂学习体验后,由于互联网世界信息的丰富,他们常常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由此,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的互联网加剧了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厌恶。
(四)功利主义的驱使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部分当代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够,眼红于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追求短期的利益,急于求成,奉行成功主义,迫切地渴望成功,没有对自身自己当今的形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只看见了别人的成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一叶障目的状态。他们不愿意在大学里沉淀自己,显得浮躁,将心思都花在了兼职赚钱创业等事情上,逐渐荒废了学业[2]。这将不利于学校良好学风的建设,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五)学习态度的转变
社会处于转型期,如今社会上不乏浮躁的人,成功学的书在各个书店大行其道,成为各大畅销排行榜“常客”。成功学的理念在网络的传播下更是逐渐渗透到了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他们在面对需要耐心、毅力与吃苦精神的学习生活时,秉行着自己认为的及时享乐主义。与此同时,网络上传播着的“读书无用论”更是在腐蚀着他们的心智而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
(六)同学感情逐渐淡薄、功利化
互联网拉近了自己与自己亲近的人的关系,也打开了我们认识的圈子,我们可以使用着手机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友人一起交流,可与此同时也使得人们面对面的沟通逐渐减少,人们更加偏向于虚拟世界的联系,甚至将人们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接触逐渐减少[3]。学生们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班级的情感逐渐淡薄,更多地选择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安全感,而缺乏人与人实际之间的交流,移情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使得当代大学生变得更加孤独,甚至有社会恐惧症。有的学生则是缺乏了人与人间的交流而缺少了生活的责任感。
二、如今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
(一)学风建设路径的体系构建
优化制度顶层设计,最大化奖励制度的效用。上层建筑对其物质基础具有反作用。学风的建设,从学校层面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奖励惩罚制度,学院依据其顶层机制设计,制定详细的学风建设方案、细化奖惩考核制度以及商讨具体实施细则,最后在辅导员、导师等学生管理者的监督下,督促学生日常的学习以及积极按照学风建设方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路径由学校后经由学院,再在辅导员和导师的鼓励与教育下,最后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习氛围,从上而下,避免了部门之间的越位、错位以及缺位问题,保证了学风建设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学风。
(二)顶层学风建设制度的设计
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定位、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校性质等因素制定最恰当的学风建设制度。
重点强调制度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首先对于评奖评优制度上加大力度奖励,在奖励下,优秀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生与懒懒散散的学生差距拉大,制度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而这种奖励并不局限于学生,对于辅导员、导师等管路人员也同样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委托代理模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避免激励约束不相容的情况。
加大对优秀学生等的宣传,加强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在平时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明显的宣传展板以及在平时举行相关演讲比赛和讲座等,促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敢于超越他们。
发挥优秀导师的带头作用。优秀的导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能够很快的提升学生的水平。优秀的导师在平时的项目中,带着学生一起研究,让学生随着项目的进行得到相应的锻炼,获得项目运行的经验。
(三)发挥导师、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以及导师作为学风建设战略的施行者,利用辅导员以及导师的联动关系,将各个政策逐一落实。如,调整日常学习生活的自由度。学校的日常学习任务能够约束着学生认真学习,日常的听课、课下作业以及讲座等都约束着学生,可是辅导员与导师要学会把握尺度地约束着他们。如老师若过于松散,学生就会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也会懒散,若老师过于严厉,这就会使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作业里“疲于奔命”,失去了自己消化知识的时间,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拓展自己的边界,了解课堂外的世界[4]。故而,对于教学活动中学生自由度的把握需要注意,并且与学生评价教师的制度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了解适合的自由度。
三、结语
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良好的学风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推动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当然,学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学风的建设需要学校、学院、辅导员及导师以及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共同协作,在多方位的战略工作下,将一点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 糜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创新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2):59-60.
[2] 向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8-99.
[3] 陈娜,李墨,董玲燕.浅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8):142-143.
[4] 郭朝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对策研究——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2016(2):20-22.
作者简介:杜艳(1986- ),女 ,汉族,江西吉安人 ,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