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县建设I型小城市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俞岳
摘 要:城镇化是传统乡村型城市向现代型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开展I型小城市试点建设,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D县于2017年入围山东省I型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D县应坚持以利民便民为核心目标,抢抓省I型小城市试点县机遇,积极对接上级政策,解决城乡建设问题,使城镇化建设真正取得成果。要想破解难题,就要正视D县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建设I型小城市面临的困境,从而为下一步的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例如:科学合理规划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加强文化事业建设等。
关键词:D县;I型小城市;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021-02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其中Ⅰ型小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1],目前我国有超过1 800多个城市属于小城市,中国县级以上城市的比例超过85%[2]。小城市建设在城镇体系建设中举足轻重,对于转移农业人口、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小城市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D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黄河流经山东境内首先要经过的地区,总面积1 370平方公里,拥有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计40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6.7万,其中城区人口39.21万。2017年1月6日,D县成功入围山东省15个新的I型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末D县城镇化率为47.02%,比2011年末提高了11.52个百分点。作为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中原文化丰厚的小县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城市规模和特色城市品牌建设仍有待加强,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D县现状及建设I型小城市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落后
D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城区内东西向主干道大都是老路,并且隨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升级,主干道几十年来未有拓宽,有的甚至只有双向四车道。并且随着城区车流量的增加,道路规划时为了给机动车提供车道和车位,挤占了非机动车道的位置,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二是排水系统差。该县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几乎每年的夏天当地居民都要经历一次甚至几次“城区看海”,然而中国城市内涝问题由来已久,如何积极探究新型排水技术等手段也是很多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三是车站位置不合理。城区内最大的车站位于五四路与黄河路交叉口的西北角,作为两大主干道,该路口本身车流量就极大,车站安排在此处,极易在上下班高峰期发生交通拥堵,难以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四是火车站处境尴尬。D县是山东省辖县,火车站却隶属河南省郑州铁路局管辖,郑州铁路局无谓为别省的火车站投入精力和财力进行升级改造,本省铁路局又无权管辖,导致几十年来该县火车站一直疏于建设,目前也仅有一台自动取票机。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截至2017年底,D县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为8.44:58.41:33.15,户籍人口为86.7万,常住人口74.51万,其中农业人口47.49万,占常住人口的63.74%。人口占比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大都以种地为生,但农业构成比仅为8.44,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且该县的土壤以潮土为主要土类,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农作物单一、投入成本高回报少、经济作物的种植率偏低、缺乏其他创收途径、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都是当地农村居民难以富起来的原因。反观D县的工业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1家,其中能源化工产业企业65家,又以龙头企业S集团一家独大,仅2017年就缴纳税金45.84亿元,占当年全县税收收入的80.12%。过于依赖化工企业的城市特色,导致了工业产品的单一与污染严重并存。D县境内发现的可利用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等,也相应地建立了P采油厂对石油进行勘探挖掘,但D县境内的石油资源并不算十分丰富,再加上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采油厂的前景堪忧,利用石油创收绝非长久之计,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而D县的第三产业多年来未能成为该县的主力产业,缺乏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困难、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使其很难形成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三)缺乏品牌意识
D县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头衔众多,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却未能依靠悠久的历史或当地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品牌标识。近年来该县人民政府致力于打造“富强魅力幸福D县”的城市品牌,但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一方面是缺乏独特的城市象征性标志,视觉上无法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未能做到有意识地利用公关、广告、其他商业和交流手段对城市品牌进行推广。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离不开这个城市所有人的行为的实施,这就需要当地居民对城市品牌有熟悉度和认可度,否则就是一个失败的城市品牌。同时,拥有良好的城市品牌对招商引资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我国城市建设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D县也不例外,要想吸引资本,就要建立全体市民的品牌意识,打造优良的城市品牌。
(四)生源外流严重
近年来D县发展不可谓不显著,但经过观察,当地仍存在脏乱差的路面街道、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随意被破坏的公共设施等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不仅要抓经济建设,更要搞好文化建设。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D县境内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23所、小学144所、幼儿园492所、特殊教育1所、职业教育3所、民办教育14所,当年的在校生共181 085人,共有教职工10 967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上心,但在该县求学者众多、教学质量与外地相比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很多家长选择在孩子中学时代便送其去外地上学,生源外流严重。 二、D县建设I型小城市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规划城区
城市总体规划处于城市规划和筹备过程的初级阶段,可为城市的更好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I型小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区规划,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同时又要体现城市特色。城市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聚集式发展,最终达到创新性和可持续兼具的发展。按城市自身的特色和现状,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合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形成一个整体有序的布局,最终形成工作、住宅、交通和娱乐四个功能区域。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老旧的基础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同时注重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基础,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创造共有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先进合理的基础设施,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
(三)调整产业结构
应当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厚植工业优势,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
(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城市品牌是指城市品牌融合城市的独特特征、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的品牌元素,既能展现城市的综合实力,又有助于城市推广其形象。城市品牌的创立在最初应当规划一个蓝图,即战略规划和调查研究,紧接着应当有精准的城市定位和目标市场,然后是有步骤的规划开发和推广实施,最后要设立专属机构监督和管理城市品牌的日常运作。就D县来讲,目前已经提出了“建设富强美丽幸福D县”的奋斗目标,下一步就是围绕该目标着力打造城市品牌并加强宣传,使城市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五)加强文化事业建设
城市居民的素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如若一个城市的居民自我约束意识良好、注意爱护公物、举止优雅言行妥当,不仅能够体现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推手,更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努力和付出,而优秀的人才会使这种努力事半功倍,这需要一个美丽、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当地政府应当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资,使更多的人才被D县吸引并愿意留在D县、建设D县。
三、结语
I型小城市试点建设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I型小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有利于农业人口向市民人口过渡,推动D县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当前该县经济发展正处于升级改造的重要时期,將传统特色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对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既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又能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可靠途径[3];既能促使工农业回暖复苏,又能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既能加快聚集三大产业,又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该县推进I型小城市试点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J].上海城市规划,2014(6):159.
[2]胡小武.中国小城市的死与生:一种城市问题的视角[J].河北学刊,2016,36(1):159-163.
[3]宋英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7(7):6-7.
收稿日期:2019-05-20
作者简介:俞岳(1989-),女,山东东明人,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64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