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其中师范专业学生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储备军,文章以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为研究方向,探索导致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建议和对策,力图改善学生学习风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习倦怠;师范类学生
  近些年,为实现教育平等化,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我国实施各项措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强力提升,各行各业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即学生长期处于课业压力下,逐渐对学习和文体活动失去兴趣,厌倦人际交往,对学业产生消极情绪。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从“乐学”走向“厌学”。
  一、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表现
  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以培养优秀教育人才为方向,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向其传授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加强人口素质提升的环境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能力尤显重要,因而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在高职师范专业的课堂上,很多学生因长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产生了负面情绪,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一)生理表现
  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复习后,在考场上会有头晕、行动乏力、肠胃不适等现象,这些生理性的症状被称为非确定性的生理紧张,也是学习倦怠的表现之一,即由于过度的劳累和紧张导致身体不适。日常生活中,学生在课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这些症状,这直接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心理表现
  学生在学业负担和就业压力的“两座大山”下易产生负面情绪,因疲于学习导致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表现出厌倦、冷漠、抑郁和悲观等消极情绪。不仅丧失了学习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甚至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聚精会神地独立完成一件事,更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行为表现
  学习倦怠的学生除了在思想上消极应对学业,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行为。例如,很多学习倦怠的学生会拒绝完成作业、上课瞌睡、玩手机、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迟到早退,甚至有人逃课缺考。在女生数量远超男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师范专业,很多有学习倦怠倾向的女生会在课上补妆自拍、聚集聊天,格外注重打扮自己,其注意力已不在课业上。
  而另一种更为危险的学习倦怠表现则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有些学生由于厌倦学习,不仅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对诸多外界事物也渐渐失去兴趣,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进行人际交往。这种抑郁悲观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对学生成长不利,甚至会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
  二、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量扩招,呈现出一种“宽入宽出”的现象,很多学生因准入门槛放低而疏于学业,没有珍惜学习机会。同时“读书无用论”这一错误观念仍在社会上流传,一些人才贬值、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现象让学生开始质疑读书的意义,这种错误的社会导向致使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此外,在当今社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常在学历竞争中受到歧视和冷落,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仍较低,用人单位“重视文凭,重视经验”的招聘标准会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加大了就业压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很多教师岗位准入门槛都较高,致使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类学生被拒之门外,使其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容易走向自弃。
  (二)学校因素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兴办教育的经验,课程设置安排灵活性不强,教育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在教材建设上也相对滞后,目前仍在摸索适合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在一线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教材理论知识偏难,超出学生理解限度,同时也忽略了教学实践性内容,既使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热情,又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初衷。
  在教学方面,高职教师授课方法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喜爱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精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但目前很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提高教学水平相继提高用人要求,这也给在职教师带来了一定压力,致使在职教师不得不在正常教学活动之余进修,因而很难有余力更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慢慢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三)个人因素
  在高职教育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师范专业并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学习中得过且过,没有钻研精神,并认为未来并不会从事教师行业,因而更加放肆地忽视学业。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未能体会“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即使所学专业是自己喜爱的,但仍旧崇尚“享乐主义”,缺乏对自我的严格管理和约束,将精力放在兼职打工、网络游戏、恋爱交往和旅游度假上,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不牢固,甚至未来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三、解决学生学习倦怠的方法和措施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我国教育行业储备军,将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供重要支持,面对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况,要积极破解难题、提出对策,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投入建设,在师范专业学生就读期间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努力还原社会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与设施,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工作情况不陌生、不紧张,增强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加强院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在实习中增强学习兴趣,真正感受到教师岗位的职责,让高等职业教育师范专业教学与时俱进,与行业俱进。
  其次,拓宽就业渠道也是解决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措施。就业是学生、家长和院校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多渠道就业可以使学生放下就业忧虑,明确未来职业方向。对此院校可以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途径为学生增加就业方向,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减缓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要严把毕业质量关,争取“宽进严出”,客观、公正、平等地审定毕业资格,力求毕业生人人达到合格教师的水平,适当地施压可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有效避免倦怠情绪的产生。
  最后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因材施教,促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培养,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避免妄自菲薄,也摒弃眼高手低,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活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所有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对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高职教育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顽强的人生态度,抵制消极懈怠的负面情绪。对此可开设心理讲堂、心理情景剧、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具备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优秀教师的条件。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与日俱增,为实现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并培养更多优秀师范人才,必须加快调整学生倦怠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呼吁包括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重视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积极思考原因,探寻问题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勤勤.近年来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基于对CNKI文献的统计分析[J].职教讯,2017(16):12-18.
  [2] 王梦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 王涛.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9(04):108-111.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安徽省社科重点项目: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9A1118。
  作者简介:王文芳(1971.08- ),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5858.htm